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39例).对照组行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均较治疗前优,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采取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刘绪龙 《热带医学杂志》2014,(3):339-341,37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康复措施,药物选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治疗6个月。应用颈动脉超声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IMT),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斑块面积、IMT、CCA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出现一定程度的面积减少、IMT变薄、CCAD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善(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除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斑块面积、IMT、CCAD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60.87%,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6.98%、15.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较好的稳定或逆转作用,同时改善了血流动力学,降低了近期复发率,可作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符合条件的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均给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应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评估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4d、90d的功能状态,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治疗后90d两组患者功能恢复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及90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90d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轻型性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近期预后,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高安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诊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参比组(34例)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34例)行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疗效、斑块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情况、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经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9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MCA(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斑块厚度、斑块面积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MCA指标(62.53±6.42)与治疗前(40.79±5.38)相比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治疗后(55.92±5.90)相比改善效果更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斑块厚度(0.82±0.13)mm、斑块面积(1.29±0.13)mm2均缩小,与对照组(1.21±0.19)mm、(1.39±0.12)mm2以及治疗前(1.25±0.20)mm、(1.39±0.11)m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64,3.792,P<0.05)。结论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将斑块厚度、面积缩小,促使病患的病情进一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普伐他汀辅助强化抗血小板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普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观察组服用普伐他汀、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检测和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用NIHS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普伐他汀辅助强化抗血小板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梗死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实施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分析数据显示,研究组治疗疗效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18%,研究组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康复指标。结论:运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沈艳娜 《当代医学》2016,(25):132-13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中治愈21例,显效17例,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中治愈5例,显效16例,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46.67%,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依次分别为(4.12±0.87)、(1.51±0.57)、(1.37±0.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的上述数据即(5.72±0.89)、(1.98±0.81)、(0.95±0.38);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99±0.75)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数据(3.72±0.78)(P<0.05)。结论氯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抽签的形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单一药物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浆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例入院后均采用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即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整血难,控制血糖,脑保护,活血化瘀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对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及血凝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3%,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脂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1).结论:加用他汀类调脂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03-10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降压、脱水、抗血小板(100 mg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及炎症指标(hs-CRP、TNF-α)、NI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s-CRP、TNF-α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及HDL-C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氟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后15天,30天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结果治疗组1个月后hs—CRP、血脂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后15天、3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ESS及ADL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电监护、调整血容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并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VEF 明显高于对照组, EDVI及ESVI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闫兴利 《中原医刊》2014,(11):97-9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血脂各项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NIHSS均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脂必妥胶囊和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军  程树生 《中原医刊》2004,31(13):37-38
目的:对比脂必妥胶囊和阿托伐他汀临床调脂疗效。方法:73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脂必妥胶囊1组38例;B组:阿托伐他汀1组35例、82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组:脂必妥胶囊2组44例:D组:阿托伐他汀2组38例,A组和C组给予脂必妥胶囊0.48g/d;B组和D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检查血脂,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脂必妥胶囊调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结论:①脂必妥胶囊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LDL—C、TG,升高LDL-C,均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试验用药剂量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不良反应轻微.②脂必妥胶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作用更快,效果更明显。脂必妥胶囊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在降低TC、LDL—C方面作用更快,但远期作用似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无明显差异。③我国是否应该设计严密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发挥中医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红  张慧萍  李锐 《当代医学》2021,27(3):16-18
目的 观察氯呲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3,氯呲格雷治疗)和观察组(n=43,氯呲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拜阿司匹林300 mg,1次/天,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睡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最大厚度,并计算斑块面积及数目。结果: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且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目与稳定斑块数目基本不变;观察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减少15处,稳定斑块增加9处,斑块减少6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减少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积及稳定斑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氯吡格雷联用阿托伐他汀预防高危脑梗死患者,观察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疗100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且ESRS(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3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氯吡格雷75mg+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一次,对照组50例,单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进行随访1年。对比两组脑梗死再发率及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用阿托伐他汀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加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睡前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控制情况及血脂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较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