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索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推广使用安全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法对预防性病艾滋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在娱乐场所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病艾滋病感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结果干预前梅毒、细菌性阴道炎比例最高,分别为5.95%、10.81%;干预前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P<0.01;χ2=18.88.P<0.01)。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1)。结论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高危行为干预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和安全性行为,对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银川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及感染状况,为制定MSM人群的梅毒、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梅毒、HIV血清学筛查,比较MSM人群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及梅毒、HIV的感染状况。结果梅毒和艾滋病预防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86.3%和9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71,P<0.01);梅毒TP-ELISA初筛阳性检出率18.0%,HIV抗体确认阳性检出率3.8%,梅毒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IV抗体阳性检出率(χ2=41.902,P<0.01);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比例为91%。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80.8%,近6个月与同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4.8%。结论加强MSM人群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加大100%安全套推广使用干预措施,减少梅毒、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百色市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评价与AIDS相关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干预前对娱乐场所内的160名女性从业人员进行无记名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AIDS传播途径、安全套等使用情况,并对她们进行以健康教育、安全套使用、求医行为等内容的干预与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干预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对答正确率显著提高;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在百色市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进行推广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有效的、紧迫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阻断娱乐场所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性病,提高娱乐场所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意识和能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降低全区艾滋病的发病率。方法以不记名方式,让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检测艾滋病抗体、促进安全套使用和鼓励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评价。结果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3.28%,干预后为82.2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53.68%上升到干预后92.23%(P0.05);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47.55%上升到干预后88.72%(P0.05)。干预前后该目标人群均未检出HIV阳性;目标人群梅毒阳性率干预前为6.86%,干预后为3.5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结论在花都区娱乐场所通过开展高危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开展安全套推广和健康教育对阻断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8月选择惠农区从事过以性换取金钱或以性换取毒品等商业性性活动的女性为干预对象,对干预对象开展安全套推广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的使用率、梅毒感染率和HIV抗体阳性率。结果干预前后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过去1个月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39.74%(122/307)和59.86%(179/299),干预后分别为56.92%和81.6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开展安全套推广和健康教育,促使高危人群改变高危行为,减少危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1-4年级1451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451名大学生,他们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在95%以上,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除了经蚊虫叮咬传播外,其余的知晓率都在85%以上;约78%的学生知晓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56.0%的学生回答愿意关心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和课堂教学;76人有过性行为史,占5.2%,安全套使用率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是不愿意使用和认为没有必要。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只是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加强学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并将艾滋病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的态度及健康教育后的效果,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如皋市白蒲镇抽取2所中学,对所有初二和高二年级共2 0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对这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于1个月后再次采用同一试卷评估。结果健康教育活动后学生关于艾滋病常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有显著提高。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达到85.63%,与干预前50.22%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干预后有1 257人(61.23%)的学生能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一起交往、工作和学习,与干预前793人(38.63%)相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有明显效果,以学校为平台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消除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行为以及需求情况,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基本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市4所职业学校,调查其中454名学生,采取统一自设调查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需求调查.结果 调查454名学生中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2.1%、80.4%、40.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74.7%)、报刊和书籍(55.9%)、网络(48.2%);52.2%的学生持愿意帮助与同情态度;21.2%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85.2%认为很有必要在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应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与防病能力,才能达到共同促进和有效控制艾滋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评价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效果,以寻求适宜的干预模式.方法对东安县主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从业人员匿名问卷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前后目标人群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安全套使用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均有显著差异,P <0.01值.结论开展外展干预服务,“面对面”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对医护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的效果。方法:对5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干预组采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干预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知识、认知总分、对艾滋病伦理道德的态度、对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态度、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及态度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比常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水平,增强防护的知识及改善他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泰山区城市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城区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城区社区居民255名,使用《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统一的“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城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9.4%,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人群之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泰山区城市居民艾滋病宣传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徐刚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17
目的了解南海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海区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根据国家督导评估方案计算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在4组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显示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校内青少年和流动人口。四类人群对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感染艾滋病有较高的知晓率,而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的前三位为电视、报刊和免费宣传栏。结论不同特征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差异,提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农村和城镇各抽取4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50%,城镇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50%vs 87.50%,χ2=51.62,P<0.001)。除"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外,其他7条知识点、美沙酮替代吸毒疗法、无偿献血和艾滋病治疗知识回答正确率在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美沙酮替代吸毒疗法知识回答正确率低于无偿献血和艾滋病治疗知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和宣传栏广告栏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促进因素,而性别为阻碍因素。结论: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并根据人群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方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现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在珠海市2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04名孕中期和孕早期妇女,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分别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同一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约50.0%的调查对象知道艾滋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知道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仅22.2%的调查对象知道目前有药物可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后,调查对象对各项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均明显提高。结论当前健康教育应强化非传播途径的教育。今后在评价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时,建议使用"知晓率和误解率"双重性指标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荆州市艾滋病重点建设示范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抽取示范区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3类人群共649人,调查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结果 3类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7.04%,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95.57%、80.66%、5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3,P0.01)。3类人群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较低,为49.77%,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分别为65.02%、46.91%、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P0.01)。3类人群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电视所占比例最高,达76.43%。结论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有差异,应强化艾滋病病毒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宣传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艾滋病(AIDS)病人或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营养知识知晓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使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48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营养知识调查,对其及家庭成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后,选择43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效果评价。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营养知识知晓水平于干预后显著提高,影响干预前、后营养知识知晓的因素为态度与行为(P〈0.01)。结论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可促进该人群积极的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煤矿工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研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市的传播和流行。方法 选择平煤集团二矿、六矿、十一矿的矿工30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时间为4个月,并在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及培训,矿工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53.37%提高到86.41%;通过行为干预,矿工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38.33%上升到69.67%。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效果明显,今后还应强化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少数民族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索农村普通居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 为在农村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对云南省某市农村489 例村民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定性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目标人群HIVAIDS知识有限, 有待提高, 态度和行为也不容乐观. 其知识、态度、行为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民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有利于艾滋病预防的一面, 更多的是负性影响. 结果提示要开展多种形式多部门协作、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HIV/AIDS in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AIDS issues. In this study, we launched an intervention programme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where the Dai people live, to carry out the community-based HIV/AIDS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on ordinary Dai farmers. The Dai people believe in Theravada Buddhism. Methods Four rural communiti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one group (Buddhist group), HIV/AIDS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were carried out by monks. The other group (women group) was instructed by women volunteers. The intervention continued for one year an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project. Results In the Buddhist group, the villagers' AIDS related knowledge score was boosted from 3.11 to 3.65 (P 〈0.001), and some indices of the villagers' behavior using condoms improv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ut this improvement was poorer than that in the women group. In the Buddhist group, the villager's attitude score towards the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 (PLWHA)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51 to 2.16 (P〈0.001).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Buddhist organization has limited success in promoting the use of condoms bu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liminating HIV/AIDS related discrimin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土拉弗氏菌病防治知识在农村居民中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集中宣传教育和个别面对面宣传交流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600名农村居民进行土拉弗氏菌病相关知识教育,并将宣传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农村居民在宣传教育前后土拉弗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差显著,教育后知晓率较教育前提高非常显著(P〈0.001);知晓率与年龄有关,与农民性别无关。结论对农村居民实施土拉弗氏菌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提高了农村居民对土拉弗氏菌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和个人防护能力以及早期就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