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口服与静脉补铁对纠正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的疗效. 方法 1、入选标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全部口服补铁(福乃得525mg每日1次)半年以上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口服组与静脉组,每组65例.研究时间持续半年.研究结束时,有20例由于消化道出血、反复感染、非铁剂相关的死亡、或静脉铁剂过敏等退出,最后研究对象共110例,其中口服组51例,静脉组59例.2、治疗方案:口服组继续福乃得525mg每日1次;静脉组根据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情况静脉输注蔗糖铁(森铁能),具体方法:若铁蛋白<100mg/m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则蔗糖铁0.1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于透析1小时后静脉滴注1.5 2小时结束(首次使用则先静滴20ml,停下观察30分钟,若无反应,则续滴剩余部分),每周2次.连续4 8周,补铁总量=[正常Hb值-实测Hb值(g/L)]×体重(kg)×0.24+500mg,补足总量后,复查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若铁蛋白≥800ng/m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50%,则停止补铁3月后复查,若100ng/ml≤铁蛋白<800ng/ml和20%≤转铁蛋白饱和度<50%,则蔗糖铁(森铁能)0.1每月1-2次静注.3、入选前及研究结束时,所有患者均于透析前抽静脉血查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尿素氮(Bun)、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ig)、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甲状旁腺激素(PTH),C反应蛋白(CRP),透析结束时抽静脉血查Bun,并记录每周透析次数、每次透析时间及脱水量、干体重、每周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计算出KT/V和EPO用量(u/kg.w).4,统计学方法:性别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余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进行统计.结果 1、研究前口服组与静脉组比较,ALB、PA、Chol、Trig、PTH、ORP、Hb、HCT、SF、TSAT、KT/V和EPO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结束时,静脉组与口服组比较.ALB、PA、Chol、Trig、PTH、CRP和KT/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组Hb、HCT、SF、TSA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EPO用量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3、口服组51例于入选前及研究结束时自身前后对照,ALB、PA、Chol、Trig、PTH、CRP、Hb、HCT、SF,TSAT、KT/V和EPO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静脉组59例于入选前及研究结束时自身前后对照,ALB、PA、Chol、Trig、PTH、CRP和KT/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束时,Hb、HCT、SF、TSA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EPO用量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维持性血透患者普遍存在铁的缺乏,静脉补铁更易纠正铁的缺乏,纠正贫血,并能减少EPO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静脉铁与口服铁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作用.方法:将60例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和口服补铁组,每组30人.静脉补铁组每周静脉补充蔗糖铁1次,每次100mg;口服补铁组口服琥珀酸亚铁200mg,3/日,共8周,并同时应用rHuEPO 6000U~10000U,1次/周.治疗前、后检查每位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计算出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TSAT=SI/TIBC×100%),并记录药物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Hb、Hct水平均明显升高,但静脉补铁组与口服补铁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静脉补铁组SF、TSAT较治疗前及口服补铁组明显升高(P<0.05),而口服补铁组治疗前、后SF、TSAT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使用rHuEPO的同时,静脉补铁更能有效纠正血透患者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补铁方式对维持性血透(MHD) 患者贫血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MHD 患者58 例,随机分为3 组,小剂量多频次静脉补铁组(蔗糖铁25 mg,每周2 次,共8 周,n=19)、常规剂量少频次静脉补铁组(蔗糖铁100 mg,每两周1 次,共8 周,n=19) 及不补铁组(n=20),另设健康对照组(n=20)。观察各组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AST) 等疗效指标以及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 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静脉补铁组患者Hb,HCT,SF,TSAT 水平均比用药前升高(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补铁组比较,静脉补铁组单次血透后血清MDA,MPO 值明显增高(P<0.01),SOD 值明显降低(P<0.01);常规剂量少频次补铁组较小剂量多频次补铁组单次血透后MDA[(6.37±1.67) nmol/mL vs (5.37±0.73) nmol/mL] 和MPO[(96.75±16.97) U/L vs (81.41±7.60) U/L] 值增高更明显(P<0.01),SOD[(68.23±4.90) U/mL vs (84.77±14.02) U/mL] 值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8 周后,静脉补铁组间MDA,MPO,SOD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频次静脉补铁可有效改善MHD 患者贫血,增加铁储备,单次诱导的急性氧化应激水平低于常规剂量静脉铁剂,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静脉补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后,不同补铁方式对血红蛋白变异度(hemoglobin variation,Hb-Var)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HD的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静脉补铁组(蔗糖铁注射液100 mg,每周1次,静脉滴注)与口服补铁组(多糖铁复合物100 mg,每天1次,口服)并随访1年,观察2种维持性补铁方式对Hb-Var的影响。 结果 采用4种方法对Hb-Var进行评估:①静脉组患者剩余标准差明显低于口服组[(8.04±4.58) g/L vs.(12.25±6.85) g/L,P=0.042]。②静脉组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振幅低于口服组[(15.88±8.07) g/L vs.(27.00±15.88) g/L,P=0.015]。③连续测量相邻时间点Hb变化绝对值,静脉组患者Hb的个体变化值及其标准差均较口服组明显降低[分别为(8.64±4.91) g/L vs.(13.69±7.60) g/L及(6.25±3.76) g/L vs.(11.23±8.49) g/L,均P<0.05]。④观察期内4次检测血红蛋白高于、处于及低于靶目标(Hb:110~130 g/L)的比例分别为:静脉组12.85%、71.14%及16.01%;口服组6.90%、55.17%及37.93%(χ2=7.164,P=0.028)。静脉组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铁蛋白在治疗后均增高[分别为(29.29±11.80)% vs.(39.36±12.32)%,P=0.025;(375.39±223.77) ng/ml vs.(463.05±303.26) ng/ml,P=0.005]。 结论 不同的维持性补铁方式对Hb-Var的影响程度不同,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更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Hb的持续达标,其原因可能与铁储备的稳定性及铁离子利用率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血清中铁蛋白 (SF)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缺铁性贫血、隐性缺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sTfR的值为 7.2 3± 4 .5 2mg/L ,明显高于隐性缺铁组 (2 4 3± 0 77m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1 34± 0 35mg/L ,P <0 0 1)。缺铁性贫血组和隐性缺铁组的SF分别为 :4 3± 1 8μg/L ,7 2± 3 7μg/L ,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46 5± 18 2 μg/L)。结论 :sTfR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较敏感的指标 ,SF是诊断隐性缺铁可靠指标。联合检测sTfR和SF ,尤其是计算sTfR/SF对于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明姬  窦海川  王桂英 《吉林医学》2008,29(15):1264-1266
目的:观察静脉补铁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纠正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5例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在试验前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数(R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和总铁结合力(TIBC),计算出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HCT〈33%作为贫血的指标,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和口服补铁组。静脉补铁组13例,给予森铁能(蔗糖铁注射液),分次输入,口服补铁组12例,给予速力菲(琥珀酸亚铁)0.3/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3000U/次,每周2次皮下注射,口服叶酸30mg/d,共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补铁组RBC、HB、HCT、SF及TSAT水平的改善与口服补铁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贫血的治疗,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好地纠正贫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与血清铁 (SI)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和比色法测定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的转铁蛋白受体和血清铁。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sTfR的值为 ( 6 .93± 2 .14 )mg/L ,明显高于慢性病贫血组 ( 2 .2 4± 0 .73)mg/L ,(P <0 .0 1) ,和正常对照组 ( 1.18± 0 .2 1)mg/L(P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sTfR和SI ,尤其是计算比值对于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补铁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尿毒症规律透析半年以上,已常规应用促红素3个月以上,但贫血纠正不满意的患者随机分成静脉铁组和口服铁组,每组15人,静脉铁组每周静脉补充右旋糖酐铁2次,每次100mg;口服铁组口服硫酸亚铁1片,每日1次,用药10周。用药前后测定病人Hb、Hct、血清四铁、铁蛋白、肝肾功,并监测有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用药10周后Hb、Hct、血清四铁、铁蛋白均有升高,但两者间有明显差异(P<0.05)。口服铁组不良反应少于静脉铁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补铁能更有效纠正尿毒症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滴注途径补铁对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80 g/L,红细胞压积(Hct)〈27%]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静脉组20例,给予右旋糖酐氢氧化铁100 mg透析后输入,共10次;口服组20例,给予琥珀酸亚铁600 mg/d。两组患者都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6 000 U/周。分别于试验前和治疗6周后检查Hb、Hct、红细胞数(RBC)、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组贫血改善情况较口服组好,Hct、Hb、SI、SF、Tf及TS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有效安全地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erumtransferrinreceptor ,sTfR)检测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探讨妊娠缺铁性贫血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R&Dsystem公司生产的试剂盒 ,检测 3 0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组 )及 3 0例妊娠合并贫血妇女 (贫血组 )的血清及两组妇女所分娩的新生儿脐血血清sTfR水平。结果 贫血组sTfR平均值为 ( 3 1 3 9± 6 80 )nmol/L ,高于临界参考值 2 8 1nmol/L(P <0 0 5 ) ,提示缺铁性贫血。正常组sTfR平均值为( 2 5 2 1± 6 90 )nmol/L低于临界值 (P <0 0 5 ) ,属正常范围。两组sTfR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贫血组新生儿脐血的sTfR平均值为 ( 3 2 2 4± 8 0 8)nmol/L ,显著高于临界值 (P <0 0 1) ,正常组脐血的sTfR平均值为 ( 2 8 68±10 13 )nmol/L ,接近临界参考值 (P >0 0 5 ) ,属正常范围 ;两组新生儿脐血sTfR平均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TfR可作为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一个敏感指标。新生儿脐血sTfR测定可作为最早期提示新生儿缺铁性贫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RNA斑点杂交技术和彩色图像分析,观察了铁缺乏或铁负荷过重时淋巴细胞铁反应子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铁缺乏状态下,(第1,2,3组)IRE-BP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第4组)增强,杂交图像分析表明,第1,2,3组面积乘吸光度分别是第4组的11.7、8.5、5.6倍,而铁负荷过重状态下IRE-BPmRNA的表达受抑。  相似文献   

12.
静脉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1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科莫非)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治疗疗程.方法 科莫非静点治疗IDA 68例,以右旋糖酐铁肌注治疗IDA 40例为对照,观察其补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上升的幅度、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补铁1周后Hb上升,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到(17.5 ±4.1)d两组补铁完毕时(补铁总量相等),治疗组Hb为(107.5±8.9)g/L,已基本正常,而对照组Hb为(76.4 ±9.0)g/L(P<0.01),待(37.7±12.8)d时才达治疗组水平.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大部分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及色素沉者.结论 科莫非治疗IDA疗效显著,且快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输血,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蔗糖铁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注射蔗糖铁组(治疗组)和口服多糖铁复合物组(对照组),两组均同时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观察患者治疗8周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上升幅度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均有上升,但治疗组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较口服多糖铁复合物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郑丽 《中外医疗》2015,(6):100-101
目的:探讨多维铁口服溶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多维铁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缺铁性贫血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多维铁口服溶液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HB以及SF等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红细胞参数及铁指标鉴别诊断慢性病贫血伴缺铁(CDID)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比较缺铁性贫血(IDA)组、慢性病贫血(ACD)组及慢性病贫血伴缺铁(CDID)组患者的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铁指标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铁饱和度(ISAT).结果 红细胞参数比较:IDA组与ACD组比较,MCV、MCH、MCH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DA组与CDID组比较,MCV、MCH、MCH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CD组与CDID组比较,MCV、MCH、MCH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铁指标比较:IDA组与ACD组比较,SF、SI、ISAT明显减低,TIBC、UIBC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IDA组与CDID组比较,SF、SI、ISAT明显减低,TIBC、UIBC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CD组与CDID组比较,SF明显增高,TIBC、UIBC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I、ISA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红细胞参数及铁指标对鉴别诊断CDID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口服铁剂在血清铁正常范围内,铁蛋白降低、伴或不伴轻度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血清铁指标的维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3月~2011年2月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龄大于3个月,血红蛋白90g/L及以上、血清铁正常范围内,铁蛋白低于200ng/ml),不愿意行静脉铁剂治疗而选择双倍剂量口服铁剂的患者,观察3月后血清铁和血红蛋白的维持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以同期血指标相似患者,既不愿意行静脉铁剂治疗,也不愿意使用双倍剂量口服铁剂,仍然口服单倍剂量力蜚能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双倍剂量口服铁剂组共入选31名患者,对照组有66名患者。两组患者在观察期前基线水平的血清铁、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3个月观察期结束时,血清铁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双倍剂量组为30/31例(96.8%),单倍剂量组为56/66例(8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观察期结束时血红蛋白水平和铁蛋白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双倍剂量力蜚能组31例患者中28例采用每日一次300mg力蜚能口服,3例采用150mg每日两次服用,均能有效耐受双倍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血红蛋白90g/L及以上、血清铁正常,铁蛋白低于200ng/ml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双倍剂量口服铁剂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在3个月的观察期内大多数患者可维持血清铁在正常范围内。和单倍剂量力蜚能相比,其维持作用有显著性差异。双倍剂量口服铁剂可能可以作为静脉补铁之外的一个个体化补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郭欣  孙爱军  李淑兰  李宁  康佳 《中国医刊》2004,39(11):39-41
目的观察低剂量铁剂用于体内储存铁缺乏的妇女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在妇科门诊中筛选储存铁缺乏的妇女,进行小剂量铁剂补充治疗,比较用药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统计分析显示试验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显著升高.结论采用低剂量铁剂治疗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提高体内铁储备,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含量维生素E(VE)膳食对大鼠血液铁状态和脑铁贮存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VE缺乏组(LVE),正常含量VE组(NVE),补充VE组(HVE)。喂养3个月后断头取血和脑组织,测定血液铁状态指标和各脑区非血红素铁(NHI)含量。结果:与NVE组相比,LVE组血红蛋白(Hb)浓度显著升高,总铁结合力(TIBC)显著增大,血浆铁浓度(PI)没有显著变化;HVE组Hb没有显著变化,但TIBC降低,PI升高,导致血浆铁饱和度升高。与NVE组相比,LVE组和HVE组下丘脑的NHI均显著降低,延髓NHI均显著升高,HVE组中脑的NHI显著升高,但LVE组没有显著变化,在两组其他脑区NHI含量均未发现显著变化。结论:膳食VE含量变化可改变血液铁状态和脑内铁稳态。  相似文献   

19.
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细胞内外铁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类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多或寡与贫血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法和普鲁士兰反应法检测186例各种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浓度和细胞内外铁粒、铁小珠的含量.结果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铁浓度升高;肾性贫血、肝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肿瘤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RA)患者血清铁下降;铁蛋白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肿瘤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细胞内外铁颗粒减少和外铁消失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和肾性贫血.结论检测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能灵敏地反映机体铁的贮存和利用水平;恶性肿瘤或其它细胞快速增殖时,细胞合成铁蛋白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静脉和口服铁剂分别联合应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长素(EPO)治疗伴有功能性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探讨对功能性缺铁的补铁途径和方法.方法将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功能性缺铁和贫血的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静脉组使用蔗糖铁注射液,口服组患者使用力蜚能.2组患者均联合EPO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病人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维生素B12、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静脉组与口服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接受治疗前维持透析时间及贫血程度、血清铁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静脉组Hb、RBC、SF均高于口服组 (P<0.05).2组平均EPO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静脉组与口服组患者肝、肾功能、血清CRP、维生素B12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若存在缺铁需静脉补铁.蔗糖铁注射液可更好地纠正患者的功能性缺铁,增加铁储备,改善EPO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