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颈椎退变,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通过检索近10年的文献,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探讨、辨证论治角度,对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独有的优势,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以期为临床治疗CS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为探讨颈椎生物力学失衡与颈椎病发生的关系,通过切除大鼠颈部肌群、切断兔颈棘上和棘间韧带及风寒湿刺激低头位兔颈部肌肉,采用组织形态学、生物化学及血液流变学等观察方法,分别建立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静力性平衡失调以及风寒湿痹证型颈椎生理弯曲消失甚至反曲,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赘形成;光镜、电镜也充分证实颈椎间盘的进行性退变过程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动物颈椎间盘中HE、5-HT、PGE2和6-酮-PGF1a含量变化经组间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正常组与风寒湿复合模型组LPO、SOD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证实,颈椎生物力学失衡是颈椎退变的主要机制,提出“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颈椎病病机学说,并认识到,风寒湿雅可加速、加重颈椎生物力学失衡过程。  相似文献   

3.
颈椎退变不稳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变性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查手段的提高 ,MRI问世后 ,对因颈椎退变而继发性引起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骨化等因素造成脊髓、神经、血管的压迫 ,导致颈椎病的发病已被临床医师广为接受[1] 。但对颈椎退变不稳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则重视不够。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颈椎退变不稳在颈椎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并对本院的和外院的 18例颈椎病患者作了随访观察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作者从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收集到 18例颈椎病患者 ,男 10例 ,女 8例…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颈椎所受的负担不可避免地增加,因而颈椎的退变可能比以往要快得多,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可能比以往要高,如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但是,只要我们注意对颈椎的认真保养、精心呵护,延缓颈椎的退变进程也不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不注意保养,颈椎长期操劳过度,必将积劳成疾,反复受到外伤、受到寒冷的刺激等,则会加重颈椎间盘、韧带及椎间关节的退变和劳损,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一、工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切除颈椎后方肌肉的方法制作动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黄韧带退变动物模型。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肌肉剥离组、肌肉切除组。造模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大体观察、斜板实验及CR片观察。结果造模后1月,颈后肌肉缺损区肌肉完全再生,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关节突硬化出现较早,术后2个月大鼠颈椎的退变尚不至于造成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变。结论切除颈后方肌肉可造成颈椎动力失衡性大鼠黄韧带的退变,为颈椎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指由于颈椎退变、神经根受压迫等因素导致其支配区域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麻木、感觉缺失和反射改变。国内对颈椎病的认识起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颈椎病的病  相似文献   

7.
浅谈颈椎病     
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小、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人出生后,随着机体的发育、生长,颈椎不断地承受各种负荷,甚至外伤而逐渐出现劳损、退行性变,尤其是颈椎间盘,不仅其本身退变开始早,而且是诱发或促进颈椎其他部位组织退变的重要因素,成为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我们把这种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8.
孙宇 《开卷有益》2001,(8):9-10
颈椎病是一种因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疾患,是一种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一词包含了三个含义:①颈椎病的性质,颈椎病不是肿瘤等,是退行性改变(老化)的疾病;②颈椎病变的部位,颈椎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椎间关节退变;③退变影响其周围重要组织,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颈椎所处的特殊位置,指其周围的组织结构甚多。例如,颈椎的正前方是食道,前方两侧是交感神经链,颈椎的横突孔内是椎动脉,椎管内是脊髓和神经根,后者经椎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认为,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不外乎风、火、痰、虚、瘀5个方面.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认为,其发生主要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因素,寰枢关节紊乱,颈椎发育异常,颈椎骨折脱位及退变性改变,血管源性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颈椎测量的新方法及颈椎退变的放射学特征。方法 :设计应用X线指数法分析 5 2例颈椎病、5 7例颈部症状和 49例正常人的颈椎动态侧位片上 ,分析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最大屈伸活动度。结果 :颈椎病组和症状组的颈椎前曲均减小 ,但前者更明显 ;颈椎病组的颈椎最大活动度显著减小。结论 :X线指数法能有效评估颈椎生理曲度、活动度 ,颈椎退变过程中症状出现、生理曲度和最大活动度的改变具有一定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