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乙型肝炎发病地区,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占有很高比例。我们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及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 (HBV)可经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 ,目前已成为倍受各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科对 73例HBV阳性的孕妇配对检测其新生儿脐血HBV标志物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7月在我院就诊并分娩的单胎孕妇 ,自愿进入本研究的HBV阳性孕妇 73例 ,除外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综合征 (HELLP)、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等并发症 ,平均年龄 2 6 5岁 ,孕周39~ 4 1周 ,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剥离前采集脐血 5ml待检。1 2 检测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HBV五项标志物 ,试剂盒由潍坊…  相似文献   

3.
母婴唾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将6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检测孕妇和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显著降低(P<0.05),新生儿出生24h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和1岁时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孕妇HBV-DNA载量,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孟翠萍 《广州医药》2002,33(2):13-14
为观察母婴垂直传播致小儿HBV感染的发病情况,对10例HBV携带者母亲的小儿进行1年随访。方法:出生24小时内测HBV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e)。显示:HBeAg阳性2例,抗-HBc阳性8例,HBsAg全部阴性。正规接种乙肝酵母疫苗,1岁时HBsAg、HBeAg、抗-HBc阳性1例,全阴性2例,抗-HBc阳性1例;提示母婴传播感染HBV仅少数出现HBV携带(1/10)。被动转移抗-HBc、抗-HBe阳性呈一过性。  相似文献   

6.
预防和控制乙肝在手术中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秀阁  王娟 《海南医学》2003,14(5):88-89
如何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HBV)在手术过程中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HBV在手术中的传播途径 1.1 手术者的感染 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手术室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感染HBV的机率很高,据报道有11.7%的手术人员存在意外接触病人血液的情况。即使是血液中极微量的病毒  相似文献   

7.
8.
李晓华 《医学动物防制》2009,25(12):919-919
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因此采取有效的阻断宫内感染HBV是预防乙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父-婴垂直传播的关系。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父亲可以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引起宫内感染,大三阳的父亲容易发生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周建华  黄海燕 《中外医疗》2013,(30):69-69,7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结果63例产妇中,应用药物治疗联合围产期干预23例,产后新生儿未出现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8例,产后新生儿出现2例感染,应用剖宫产联合新生儿免疫治疗22例,产后新生儿未出现感染。结论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应当首先明确传播机制,并采取对应阻断措施,以降低感染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父婴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进化树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Wang SS  Li WL  Peng GF  Li MM  Xiao H  Jin HL  Zeng NH  Wang ZB  Su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6):451-454
目的 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中父亲与新生儿所携HBV的基因进化树,从而证明HBV父婴传播途径的存在。方法选择16对父亲为HBV携带者而母亲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将父亲与子代所携HBVs基因451~660段序列作进化树分析。结果16对父亲与新生儿所携HBV同属adw亚型,同源性98%~100%,检出HBVs区基因第488、491、494、530、531、546、581、621位核苷酸变异,导致该区第112、113、114、126、131、143、156位氨基酸替代,其中第126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丙氨酸是基因库中所未见到的,该变异使该毒株在进化树位置上成为一新分支。结论 父婴传播中父亲与新生儿所携HBV同源性极高。我国人群HBV基因特点有不同与国外基因库中的位点。  相似文献   

12.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就HBV的母婴传播途径、可能的机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以及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原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对献血员进行了严格的筛查,从而显著减少了输血后HBV的感染。但目前所应用的筛查方法尚不能完全避免输血传播HBV的可能。我们通过304例血液病患者输血和HBV感染率的相对关系的分析,探讨输血的相对危险性。现报道如下。三资料与方法回.巨资料304例均为1992年8月~199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83例,女121例。平均年龄在血液病确诊时为ZI.45岁士16.30岁。淋巴细胞白血病(LU98例。非淋巴细胞白血病(NLL)104例,恶性淋巴病力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匕例,其他(再生障碍性贫…  相似文献   

14.
王明  边茜  朱云霞  魏宏  常灵芝  张华 《北京医学》2021,43(9):856-860
目的比较孕晚期富马酸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分娩并于孕晚期接受TDF(300 mg/d)或LDT(600 mg/d)治疗的HBV感染产妇1 407例。所有婴儿出生后均接受标准的主被动免疫。比较两组患者产后52周婴儿感染的比例、婴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服药期间及产褥期母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最终1 385例产妇完成产后8周随访,其中TDF组205例,LDT组1 180例。选择服用TDF的产妇,其HBsAg、HBeAg的滴度和血清HBV-DNA载量均明显高于L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相同的治疗时间下,两组患者的HBV-DNA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DF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9.9%比20.8%)低于LDT组(P <0.05)。两组婴儿出生时孕周、剖宫产率、出生体质量、身长和1 min Apgar评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乙肝父婴传播及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效果。方法:以男方HBsAg阳性所生的7-24月龄的婴幼儿为父亲HBsAg阳性组,子女出生后均接种乙肝疫苗;女方HBsAg阳性所生的7-24月龄的婴幼儿为母亲HBsAg阳性组,子女出生后均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分别检测父亲或母亲以及婴幼儿血清的乙肝标志物和HBV-DNA。结果:随访HBsAg阳性父亲及其小孩共117对,没有发现婴幼儿HBsAg阳性者,93名婴幼儿抗-HBs阳性,阳性率为79.5%(93/117);HBsAg阳性母亲及其婴幼儿共491对,14名婴幼儿HB-sAg阳性,母婴传播率2.9%(14/491),398名婴幼儿出现抗-HBs,阳性率为81.1%(398/491)。父亲或母亲HB-sAg阳性组之婴幼儿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769,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对新生儿采取主被动免疫方案后,HBV母婴传播率约为2.9%;经免疫后约20%子女抗-HBs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母婴阻断1月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及临床意义,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深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单克隆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孕妇及婴儿HBVM。结果经过分析归纳,临床上有14种HBVM模式。结论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孕妇官内母婴阻断失败率仅为3.43%,因此,对婴儿加强疫苗接种或进行免疫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是一种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传染病,病情呈进行性进展,严重的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在我国比较常见。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有很多,包括母婴传播、体液传播、输血等,母婴传播在我国患有乙型肝炎或携带HB-sAg母亲的婴儿中比较常见,对婴儿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机制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检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孕不育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衍生技术助孕后子代早期胚胎中HBV表达情况,为HBV经人类生殖细胞垂直传播子代提供可靠证据. 方法 收集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助孕的61对HBV感染不孕症夫妇患者废弃的早期胚胎,通过单细胞扩增技术获得全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HBV-DNA及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在早期胚胎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无论母方或父方或夫妻双方HBV感染患者的子代早期胚胎中均可检测到HBV-DNA和HBV-cccDNA表达阳性,且HBV-DNA在母方、父方和夫妻双方HBV感染患者的子代早期胚胎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9%、76.3%和100%,而HBV-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2%、78.9%和100%,其中HBV-DNA和HBV-cccDNA阳性检出率在母方和父方合并HBV感染2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夫妻双方均合并HBV感染则阳性检出率显著增高(P<0.05). 结论 对于行IVF-ET助孕的HBV感染患者,HBV可通过母源性和父源性垂直传播至子代早期胚胎,且夫妻双方同时合并HBV感染的垂直传播风险显著增加,为HBV经人类生殖细胞垂直传播子代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9.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乙肝母婴传播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产前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策略着眼于宫内、产时和产后等不同阶段。对尚存疑义的宫内阻断具体用药方案、分娩方式选择和产后母乳喂养对乙肝母婴传播的影响等,也有具体临床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20.
项桂菊 《医学综述》2008,14(19):2981-2984
中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母婴传播是HBV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重视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成为国内外专家的共识。加强围生期孕妇的保健及筛检,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以及抗病毒治疗阻断围生期HBV母婴传播,已取得一定的疗效,HBV感染率明显下降。本文就HBV母婴传播途径及阻断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