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阮浩神 《微创医学》2007,2(5):416-417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II组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10min、放气后5min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清醒后的不适主诉和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5min、10min,Ⅱ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10min血压(BP)明显较术前低(P<0.05);呼吸频率增快(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气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插管后机械通气,Ⅱ组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每组的各项指标及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Ⅱ组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显著高于Ⅰ组,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血压明显较术前降低.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用于妇科腹腔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陆利君  韦丽芳 《微创医学》2008,3(2):129-131
目的 比较气管内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掸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内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机械通气;Ⅱ组采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两组患者气腹期间均采用T体位,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10 min、30 min、60 min、90 min及放气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VE)、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清醒后的不适主诉和术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及各时段的SpO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然而气腹后与Ⅰ组相比,Ⅱ组病人HR及RR均增快(P<0.05);当气腹至60min及90 min时,Ⅱ组病人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显著高于Ⅰ组及麻醉前(P<0.01),其分钟通气量比Ⅰ组明显减小(P<0.01),MAP显著下降(P<0.01).结论 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选择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但需要硬膜外阻滞完善,辅助用药合理.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仍以气管内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5min时各节点的BP、HR、SpO2与全麻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7.5±2.3)h明显短于全麻组(28.6±7.7)h(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阻滞,麻醉前后BP、HR、SpO2变化不大、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短,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复合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并发症.方法 选择腹腔镜妇科手术117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用腰-硬联合麻醉,Ⅱ组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Ⅲ组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在麻醉前及气腹后5 min、20 min、45 min、放气腹后10 min,记录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和麻醉并发症,观察CO2气腹对三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麻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Ⅰ组气腹后对循环干扰较大,出现SpO2轻度下降,PetCO2显著升高,Ⅱ组、Ⅲ组气腹后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其中以Ⅱ组干扰最小,PetCO2 Ⅲ组较Ⅱ组高;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能显著降低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并发症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二氧化碳的影响,寻求适宜的麻醉方式。方法:随机选择60例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组1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组2使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机械通气。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气腹后10,30,60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并随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组1PETCO2明显高于组2(P,BP,HR,RR在观察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1术中低血压、CO2蓄积发生率明显高于组2(P〈0.05),其余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尤其在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  相似文献   

7.
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复合全身麻醉(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20~30 min,pH值、PaCO2与气腹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SBP、DBP、HR变化及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硬膜外麻醉组1例出现短暂呼吸抑制,3例术后出现头昏,30 min后自行消失。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I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2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分成两组。Ⅰ组为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气管内全麻组,两组病人气腹期间均采用T体位,监测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肺动态顺应性(Cdyn等参数的变化及麻醉相关费用的高低。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各时段HR,MAP,SPO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PETCO2均逐渐升高,Cdyn下降,并以Ⅰ组更为明显,容易控制,且均在正常范围,Ⅱ组的不良及费用较Ⅰ组高。结论中、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选择实施硬膜外麻醉,但需要硬膜外阻滞完善,辅助用药合理。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仍以气管内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40岁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6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和气管捕管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存自主呼吸.B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中MAP、HR变化及不良反应、麻醉费用.结果 A组患者麻醉平稳,术后无不良反应,麻醉费用远远低于B组;B组患者气管插管、拔管中及气腹后MAP明显升高,HR增快,术后不良反应较明显.两组患者pH、PaCO2、PETCO2、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均压(Pmean)、SpO2变化一致,无明显差异.结论 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节省医疗费用,优于气管插管全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单纯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使用静脉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及各时间血压、心率的控制情况。结果:麻醉开始之前两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合麻醉之后及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压心率低,手术牵拉脏器、组织时血压、心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手术患者中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增加麻醉的安全性,较好的控制血压和心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醉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在患者及家属自愿情况下,选取36例需要同时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麻醉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同时取近期先后行胃镜、肠镜检查的患者36例作为实验对照。结果麻醉胃镜、肠镜联合检查患者异丙酚诱导用药量较对照组少,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总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退镜后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麻醉胃镜、肠镜联合检查安全可靠,对于同时需行胃镜、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气腹后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I-II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期间一般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和气腹后在SBP、DBP、及HR上均有显著变化,而B组较A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更能提供可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瑞芬太尼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剖胸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全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异常发生率显著偏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停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偏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胸手术患者中,应用瑞芬太尼全麻临床麻醉效果要明显有优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5.
吴振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06-107,11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探讨。方法选4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或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Ⅱ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每组20例。两组病人全麻的诱导、维持方法相同,Ⅰ组病人术中间断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观察麻醉、苏醒期间心率、血压的变化和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并发症。结果Ⅰ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明显较Ⅱ组平稳(P〈0.05),苏醒及清醒快,且并发症少。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与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15例。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根据需要给予少量肌松剂,术后行PCEA。G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同GE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术后行PCA。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结果GE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5),GE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可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提前且麻醉安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韩兴忠 《中外医疗》2016,(19):103-10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麻醉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行股骨颈骨折术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治疗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术中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腰硬联合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阴式子宫系列手术的患者,随机等分成两组,实验组于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m1,麻醉后以3~4m1/(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于静脉以3~4m1/(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并立即实施麻醉。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发生率为45%。实验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