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用不同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的三种鼠肺抗原对安徽EHF患者血清抗体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1、用江西省EHF疫区的黑线姬鼠鼠肺抗原检查了25例安徽EHF病人的双清,急性期(1~7天)血清的阴性率为20%(滴度≥1:80);恢复期(19~4天)血清的阳性率为88%(滴度≥1:80),并且两期的抗体滴度有明显的动态化。一般为4倍增高。其中15例达16倍以上。可见两者具有特异的血清学关系。 2、用四川省EHF疫区褐家鼠鼠肺抗原重复检查上述双份血清,得到非常致的结果。 3、通过对另外11份恢复期血清的检查,还确定了辽宁EHF疫区棕背鼠平鼠肺抗顾与上述黑线姬鼠鼠肺抗原的血清学关系。从而证实了辽宁、四川,江西和徽四省EHF的病毒病原的抗原性相同。  相似文献   

2.
1982年6月至1983年1月,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新洲、武昌等县捕获家栖鼠83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查,69只褐家鼠肺带有EHF病毒抗原者17只,阳性率为24.6%,其中新洲县为41.2%,武昌县23.7%,水果湖为17.1%。12只黄胸鼠和2只小家鼠均为阴性。经EHF病人双份血清,其他病人血清检查及免疫荧光阻断试验进一步证实鼠肺抗原为EHF病毒抗原。这一结果表明褐家鼠也可能是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正>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与鼠带毒的关系,试图建立疫情预测,或研究EHF流行强度的鼠带毒率阈值,是有实际意义的。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区居民宅院的褐家鼠,或兼有小家鼠,是当地EHF的主要传染源。这两种鼠肺EHF病毒抗原的检出率(或称带毒率)相应为8.2%(235/2867)和4.2%(80/1907)。有15个疫村和5个疫  相似文献   

4.
2001年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利群  陈斌  阮峰  谭爱军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38-339,282
目的:了解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人和鼠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1年发生的EHF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哨点医院选取2001年3--6月份发热疑似EHF病例及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并随机在市区选取6个监测点开展鼠监测。将在居民区和野外捕获的鼠分类,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鼠肺标本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的人与鼠血清EHF-IgM、IgG抗体。结果: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1.06%;捕获的鼠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占总数的53.08%;鼠密度为28.52%;鼠抗原阳性率为1.36%,其中褐家鼠抗原阳性率为2.35%;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珠海市鼠存在有EHF流行,建议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发热疑似病人EHF监测,积极灭鼠,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临沭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中发区,1990~1999十年累计发病506例。发病率波动在0.14-9.67/10万之间。发病年龄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男女发病之比为1:0.26,农民占81.18%。多发于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呈单峰型。按全国EHF监测方案要求,对宿主动物及人群血清进行了调查,结果鼠密度为14.52%,其中室内密度为11.61%,野外密度为17.30%,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用IFAT、检测鼠肺、血及人群血清EHFV抗原和抗体,鼠肺阳性率1.73%(10/578),为野外的黑线姬鼠和麝(鼠句),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7%(1/15);EHF病人恢复期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分为96.67%(29/30)和2.69%(45/167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EHF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5例EHF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肾脏损伤发生率最高(99.0%),其次为肝脏(83,9%)、血液(83.5%)、心脏(81.5%)、肺(36.9%)损伤;②24.7%患者具有典型5期临床经过,院外误诊率高达63.7%。③本病广州地区常年散发,男性中青年民工农民多发,51.4%患者有直接或间接鼠类接触史。结论:广州地区EHF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较重,应加强对本病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实验大白鼠吸入EHFV气溶胶后第5天部份实验鼠血中即可检测到EHFV抗原,14天后EHF抗原全部消失,病毒血症可持续7天左右;第7天肺组织中可检测到EHF抗原其IF强度和病毒感染滴度亦随感染时间而增高。EHF抗原阳性的肺组织中IgA水平显著高于EHF抗原阴性的肺。肺组织中IgA的增高可能有促进EHFV的感染,这对研究EHFV气溶胶感染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EHF疫区经初步筛选所获自然携带EHF病毒的6种鼠肺抗原,用IFAT、EHF 病人双份血清、免疫荧光阻断试验、单份EHF恢复期血清、非EHF病人及正常人血清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证明它们都是 EHF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9.
在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EHF病毒的传代中,发现感染鼠鼠肺中存在一种可传代的EHF相关因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特异性作了检查:101份EHF患者血清96%阳性,175份正常人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全部阴性;20例EHF患者双份血清,18例的恢复期有4倍以上抗体滴度升高;12例EHF患者血清对KHF抗原及EHF相关因子的阴、阳性反应基本一致;抗呼肠孤病毒血清和抗类呼肠孤病毒血清等全部阴性;血清编码双盲法检查和预期结果一致;抗KHF血清对EHF患者血清的免疫荧光反应有显著阻断作用,抗呼肠孤病毒Ⅰ~Ⅲ型多价血清无此作用。上述结果可初步确定,此相关因子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相似文献   

10.
1982~1990年湘南部队驻地共发生EHF97例,死亡5例。发病前大都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有明显的接触史。当地主要鼠种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密度分别为48.5%和42.4%。EHF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3.48%,人群血清的阳性率为2.59%,鼠类血清的阳性率为18.47%,其中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阳性率分别为23.64%和20.83%。证明当地患者有EHF存在,人群也有EHF的隐性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EHF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5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结果:①0~3岁患儿20例,占全部患儿的35.7%。②婴幼儿肺部体征明显,常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年长儿肺部体征轻,X线胸片阴影明显;部分患儿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③有肺外合并症22例(39.1%),心血管、泌尿、消化、血液、神经系统均可受累。④应用阿奇霉素有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多见于较大儿童,但婴幼儿感染不容忽视,各年龄段患儿临床症状侧重各不相同,并可累及肺外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年长儿应警惕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家兔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家兔对肺动脉的影响。方法:对40只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肺动脉血管及分支和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结果表明,除检出家兔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全部受试家兔(100%)检出不同程度以脂质斑块为主的肺动脉粥样硬化,间质性肺炎23例(57.5%)和胆固醇性肉芽肿性肺炎5例(12.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不仅可以诱发家兔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同时也可产生肺动脉粥样硬化和肺的炎症病变。提示,在临床冠心病防治中,这些严重合并症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刘青  李虎  万俊  张玲 《安徽医学》2017,38(12):1553-1556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的106例重症MPP患儿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发症、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重症MPP患儿中,学龄期儿童占46.23%,冬季高发,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炎性指标多增高.影像学检查以大片状阴影、肺实变为主,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38.68%、27.36%;49.06%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58.49%患儿加用激素,5.66%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53.77%进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 重症MPP的发病与年龄和季节相关,临床症状较重,影像学检查炎症明显,肺内外并发症常见,经有效抗感染、免疫支持、电子支气管镜等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医院艾滋病患者肺部病变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肺部病变的临床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综合性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26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发生率为70.27%(26/37),以发热(84.62%)及呼吸系症状为主诉者(76.92%)是常见的首发症状,本组患者首诊入院及拟诊科室多为呼吸内科,且多为医师主动筛查;艾滋病的肺部表现主要为胸部CT呈肺部毛玻璃样改变(GGO),占38.46%,及/或肺炎(23.08%).以及肺结核(38.46%)。以呼吸道症状入院17例,其中咳嗽咳(黄)痰13例,气促、喘气、呼吸困难11例;以发热消瘦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入院5例;以意识障碍入院2例;以浮肿、腰部不适入院2例。有颅内病变3例,肝硬化1例,淋巴瘤1例,剥脱性皮炎2例,急性肾衰竭1例,败血症及感染2例。口腔霉菌感染2例,猪霍乱沙门菌败血症1例,严重手部感染不愈1例,合并呼吸衰竭6例。结论我国艾滋病患者的肺部病变主要为以胸部CT改变以CGO为特征的肺部弥漫性病变、肺结核及肺部炎症,及时识别艾滋病的肺并发症是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瓣膜置换者术后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术前对观察组进行2周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1周的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肺炎、肺不张、无效咳痰的发生率和呼吸次数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肺不张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22.8%;无效咳痰、呼吸次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术后严格呼吸道管理,可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1999年2月至2003年4月,术前无呼吸系统疾病行肝移植163例,监测术后2周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其治疗效应.结果: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76%(124/163),治愈92%(114/124).各并发症的治愈率分别为:胸腔积液100%(113/113),肺部感染92%(76/83),急性呼吸衰竭91%(59/65),肺水肿98%(58/59),肺动脉高压98%(101/103),肺不张100%(4/4),气胸100%(2/2).结论:单腔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安全有效.肝移植术后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导致气管插管时间的过长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吸痰时无菌操作和通畅呼吸道引流是防治肺部感染与肺不张的重要措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与换气功能障碍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类型.肺动脉高压与肺水肿主要与肺的血管张力及肺循环血量相关,处理以扩血管、利尿为主.  相似文献   

17.
胡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38-39,4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为小儿MP肺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并对入院的11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疾病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60.0%(450/750),女性患儿阳性率(68.0%),高于男性患儿(54.7%,χ2=48.1,P0.01)。婴幼儿MP肺炎以气促、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啰音多见,发热并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患儿的MP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多。51.7%的患儿有肺外合并症。结论小儿MP肺炎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多样性改变,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疑似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监测应用血液滤过和腹膜透析治疗SAP的临床效果,分析和评价该联合治疗方式的护理过程。结果 32例患者中,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9例患者病情好转后转普通病房,最终出院。血液滤过过程中,共发生9例次管路凝血,2例股静脉穿刺点出血;未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腹膜透析并发症。结论早期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SAP疗效确切,加强护理是确保治疗安全有效进行的基础,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用腹膜透析疗法抢救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并发急性肺水肿11例。透析前经内科治疗均未取得明显效果。采用剖腹插管或腹腔穿刺术腹透。以含3~5%葡萄糖透析液,每次1000~1500ml,保留15~30min,经5~8次透析,历时3~5h即可解除肺水肿症状。故认为腹透疗法尤其适用于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衰竭继发的急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20.
腹部术后肺不张及肺炎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宁家  王水利 《医学综述》2008,14(20):3098-3100
肺炎、肺不张、肺水肿、呼吸衰竭等,是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腹部术后肺不张及肺炎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