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复呈现情绪面孔对抑郁症状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对重复呈现的情绪面孔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 以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er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工具,从1 000余名青年大学生中随机筛选出正常被试(n=20,正常对照组)、抑郁低分被试(n=20,抑郁低分组)和抑郁高分被试(n=20,抑郁高分组).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制作的真人情绪面孔中选取26组配对照片(中性面孔和悲伤面孔),分别呈现给各组被试,进行点探测任务的行为学实验.情绪面孔共重复呈现了4次.每次呈现之后,测量被试者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数据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抑郁低分组、抑郁高分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在点探测任务正确率上没有显著差异;②抑郁高分被试在第4次呈现情绪面孔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低于第1次呈现的平均反应时间(P<0.01),而其他各组与呈现的次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与正常组相比,抑郁高分组对悲伤图片有较高的平均注意偏向分值,表现出明显的主效应(P<0.05).情绪面孔图片呈现次数也表现出明显的主效应(P<0.05).在图片类型x呈现次数x组别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 抑郁高分个体对首次呈现的负性面孔出现注意偏向,4次呈现负性刺激能改变青年抑郁高分被试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各20例。患者均参加注意返回抑制试验,记录其反应时,并分析返回抑制效应。结果 对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组别主效应显著(F=94.44,P<0.01),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反应时长于单纯冠心病组;间隔时间(SOA)主效应显著(F=57.98,P<0.01);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SOA交互作用显著(F=10.09,P<0.01)。当SOA为14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22.68,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13.90,P<0.01),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0.84,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中性面孔(F=15.19,P<0.01)。SOA为750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37.89,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5.01,P<0.05),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7.92,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高兴面孔和中性面孔(F=6.92,P<0.05)。对返回抑制效应(无效提示反应时-有效提示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SOA为14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小于单纯冠心病组(F=5.61,P<0.05);SOA为250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线索效应大于单纯冠心病组(F=6.49,P<0.05);SOA为750 ms时,两组对3种不同性质的面孔图片均出现返回抑制效应。结论 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存在注意偏向,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倚和解除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以贝克抑郁量表(BD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工具筛选出了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被试进行真人情绪面孔的负启动任务的行为学实验.结果 发现2组被试对负性面孔的负启动效应差异有显著性(t =3.491,P =0.001),抑郁情绪组[(-66.992±198.051)ms]低于正常对照组[(121.386±154.270)ms];对负性面孔的正启动效应差异有显著性(t =4.546,P =0.000),抑郁情绪组[(-317.787±131.839)ms]高于正常对照组[(-128.083±116.260)ms],但对正性面孔正负启动条件下的启动效应均差异无显著性(P >0.05)[分别为正启动条件下正常对照组(-229.618±135.978)ms,抑郁情绪组(-201.534±95.436)ms;负启动条件下正常对照组(20.658±143.446)ms,抑郁情绪组(32.033±120.625)ms].结论 提示2组被试都对正性面孔的易化效应和抑制效应无显著区别;但两者对负性面孔存在差别,正常对照组能成功抑制负性刺激,而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则有过度易化效应和抑制不足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P300影响。 方法 对33例18~58岁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其中应激组17例,无应激组16例)和18名20~58岁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视觉脑诱发电位检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诱发下P300潜伏期和波幅,采取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统计各组之间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利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分别进行病例组HAMA、HAMD总评分与P300波幅、潜伏期相关性分析。 结果 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高兴、中性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悲伤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都低于对照组,但仅无应激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在高兴、中性、悲伤情绪面孔刺激后P300潜伏期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在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对于高兴、中性面孔情绪的辨别能力有所减弱,情绪偏向影响发作期抑郁患者持续注意认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知觉驱动条件下悲伤性心境对抑郁情绪个体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 采用Paller改进的知觉驱动内隐范式,对26名抑郁情绪被试和25名正常被试进行学习一测验任务.记录被试对不同情绪效价面孔的性别判断正确率.结果 ①正常组和抑郁情绪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中,评价时间(F=4.61,P<0.05)、心境状态(F=21.61,P<0.05)有显著主效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F=4.13,P<0.05).组别无主效应.②正常组和抑郁情绪组对不同呈现时间的情绪面孔性别判断正确率中,呈现时间(F=4.12,P<0.05)、实验类型(F=20.55,P<0.05)有显著主效应,并且存在交互效应(F=31.72,P<0.05).③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实验类型在呈现时间为3600 ms的正性[(80±13)%,(92±10)%,F=65.06,P<0.05]、负性[(58±12)%,(91±10)%,F=10.00,P<0.05]、中性[(84±16)%,(88±9)%,F=12.49,P<0.05]面孔的性别判断正确率上的简单效应非常显著;实验类型在呈现时间为300ms的正性[(76±12)%,(85±10)%,F=54.72,P<0.05]、中性[(82±10)%,(80±10)%,F=54.57,P<0.05]面孔的性别判断正确率上的简单效应非常显著,同时,呈现时间为300ms的中性面孔的性别判断正确率的简单效应存在组间差异(F=54.72,P<0.05).结论 悲伤性心境使2组被试对正性和负性面孔的内隐记忆显著增强,抑郁情绪组较正常组在中性面孔的内隐性加工过程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眼动特征。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53例为抑郁组,无抑郁症状患者44例为对照组,以中国情绪面孔系统(CAFPS)为刺激材料,比较被试执行过程中的眼动指标(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首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总时间偏向分数),并以"分组情况"和"呈现时间"为因素,对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和注视总时间偏向分数进行效应分析。结果抑郁组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和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均<0.05)。"分组情况"与"呈现时间"对首视点定向偏向的主效应明显(P<0.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情况"与"呈现时间"对总注视时间定向偏向主效应明显(P<0.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时间"对总注视时间定向偏向效应高于"分组情况"(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偏向情况,偏向自刺激开始随即发生,反应时长更久,可进一步加剧注意偏向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诱导沉思和分心对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的影响。方法以贝克抑郁量表(BDI)、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50名被试进行测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正常(n=38)和抑郁情绪(n=42)被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从某医院门诊病例中筛选出抑郁患者组(n=22)。每组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沉思和分心任务诱导,然后采用负启动任务对注意的分心抑制进行研究。结果①抑郁患者组在沉思诱导下对悲伤面孔的正负启动效应与分心诱导差异不显著(P0.05);在分心诱导下对高兴面孔的正(t=3.060,P=0.014)、负(t=3.527,P=0.006)启动效应显著低于沉思诱导。②沉思任务诱导下,抑郁个体表现为对悲伤面孔正(F=21.56,P=0.000)、负(F=34.17,P=0.000)启动效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③分心任务诱导下,抑郁患者组表现为对高兴面孔正(F=51.97,P=0.000)、负(F=10.21,P=0.000)启动效应低于正常对照组,对悲伤面孔的正(F=4.07,P=0.014)、负(F=9.70,P=0.000)启动效应也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抑郁个体分心抑制不受沉思诱导影响,分心任务诱导降低了抑郁患者对高兴面孔的分心抑制能力和增强了对高兴面孔的加工易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阈下抑郁个体增强或减弱情绪加工对认知控制的影响.方法 使用贝克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从379名重庆高校学生中筛选出16名抑郁个体(阈下抑郁组)和22名正常被试个体(健康对照组)完成情绪干扰任务.使用BrainAmp Mr型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系统记录被试的脑电信号.结果 ①阈下抑郁组在部分增强情绪加工条件(注视负性面孔以及忽视正性面孔)下的反应时显著延长(P<0.01),在部分增强情绪加工条件(注视正性面孔或者负性面孔)下的正确率显著降低(P<0.01).②阈下抑郁组在部分减弱情绪加工条件(忽视中性面孔)下反应时显著延长(P<0.01),在部分减弱情绪加工条件(注视中性面孔)下正确率显著降低(P<0.01).③在全部增强情绪加工条件下,阈下抑郁组N450成分的波幅较小(F=3.463,P=0.002);在部分增强情绪加工条件(正性面孔)下,阈下抑郁组P300成分的波幅更大(F =2.128,P=o.043)、LPC成分的波幅更小(F =2.171,P=0.04);在部分增强情绪加工条件(负性面孔)下,阈下抑郁组N450成分(F=2.462,P=0.021)及LPC成分(F =2.659,P=0.013)的潜伏期均较短;(在减弱情绪加工条件(中性面孔)下阈下抑郁组N200成分(F=2.47,P=0.021)及N450成分(F=2.657,P=0.014)的波幅均较小,N450成分的潜伏期较短(F =2.653,P=0.014).结论 不论在增强还是在减弱情绪加工条件下,阈下抑郁个体的认知控制功能均明显受损,在增强情绪加工条件下这种受损更加严重和广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非疾病悲伤情绪大学生立冬节气的躯体、情绪和人格表现特点及其相互的关联性,从中医角度讨论悲伤情绪的内在病机.方法 运用自拟躯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evise Short Scale for Chinese,EPQ-RSC)作为测评工具,在立冬节气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悲伤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08例被试者中,共有169例存在悲伤情绪.在躯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躯体总分、精神情绪总分,BAI评分,BDI评分,以及EPQ-RSC的多个因子方面,男性和女性悲伤被试者与不悲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69例悲伤被试者中,出现频率大于50%的躯体不适条目有口干、头部不适、疲乏无力、怕冷、咽部不适和善太息;有3%的被试者存在焦虑情绪,21.3%的被试者存在抑郁情绪,悲伤者合并有注意力下降、郁闷和烦躁等精神情绪失调.女性悲伤被试者EPQ RSC量表的P、N因子评分显著高于不悲伤者,L因子评分显著低于不悲伤者;男性悲伤被试者EPQ-RSC量表的E因子评分显著低于不悲伤者(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悲伤情绪评分与BAI、BDI及躯体健康亚量表的一些条目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悲伤情绪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躯体不适,合并有较多的情绪失调,人格特质具有性别差异性.悲伤情绪者的病机为肝郁脾虚、胃脘气滞、气机失调.  相似文献   

10.
夏伦保  夏炎 《安徽医学》2014,(7):940-94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情绪及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治疗初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所有被试者试验前分别予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胃癌患者组在SAS,SDS得分[(51.51±6.38)分,(55.23±5.51)分]高于对照组[(41.05±8.66)分,(42.18±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P=0.000;t=8.018,P=0.000);患者组在情绪词Stroop任务中负性词的正确率[(78.57±16.70)%]低于对照组[(85.05±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P=0.034)。SDS量表得分与负性词正确率呈负相关(r=-0.529,P=0.000)。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对负性相关信息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需加强胃癌患者注意偏向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焦虑情绪老年人在识别不同情绪面孔时的认知神经机制.方法 本研究通过简易智力测验(SPMS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结构访谈法,筛选焦虑情绪组和正常对照组老年人各20例,完成情绪面孔匹配任务,记录相关脑电成分.结果 1)P1波幅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4.373,P<0.05),面孔类型主效应显著(F=118.792,P<0.05),组别×面孔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38.832,P<0.05).2)N170波幅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17.841,P<0.05),面孔类型主效应显著(F=158.023,P<0.05),组别×面孔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59.190,P<0.05).结论 焦虑情绪会影响老年人表情识别能力,表现为负性注意偏向,发生在注意的早期阶段,这种偏向效应受情绪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对情绪面孔图片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选取65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为抑郁组,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青少年55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点探测范式,对受试者进行注意偏向任务测评。结果抑郁组在中性、负性图片注意反应时均高于对照组(P<0.01), 抑郁组注意偏向值大于对照组(P<0.01),2组间注意反应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中,负性注意反应时高于中性(P<0.05),对照组内两者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量表评分与抑郁组中性和负性注意反应时呈正相关关系(r=0.315, r=0.413, P<0.01)。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向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们在对生气、害怕、难过3种消极情绪面孔识别时的认知偏向性.方法 借鉴了传统的侧抑制范式,用E-Prime软件编写程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8名大学生(男性19名,女性29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了分析.结果 所有情况下,男、女被试对生气面孔反应的正确率都显著高于害怕和难过(分别为96.60%,94.50%,94.40%)(P<0.05);在反应时上,当分心刺激是害怕面孔或没有分心刺激时,被试对生气面孔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害怕和难过[2种分心情况下反应时分别为:害怕(801.27±140.99)ms,生气(723.94±151.37)ms,难过(812.21±148.85)ms;害怕(788.17±148.81)ms,生气(694.28±111.99)ms,难过(763.57±133.91)ms,P<0.05];当分心刺激为生气或难过面孔时,被试对生气面孔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害怕(两种分心情况下的反应时分别为:害怕[824.09±164.42)ms,生气(721.48±124.06)ms,难过(760.50±131.12)ms;害怕(798.95±146.40)ms,生气(702.55±136.07)ms,难过(750.48±133.86)ms,P<0.05].结论 不同的消极情绪面孔同时出现时,被试的反应不存在侧抑制效应,但体现出了生气优势效应及其他倾向性,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与情绪障碍有关的精神疾病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gnitive tendencies in recognizing negative emotional faces.Methods The experiment used the traditional flanker paradigm for reference.Forty-eight university students (19 males,29 females) finished the flanker tasks deigned by E-Prime, and their accuracy rate and reaction time were recorded in the study.Results ANOVA revealed that,in all cases,the accuracy rate of anger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fear and sadness (96.60% ,94.50% ,94.40% ) (P<0.05).And when the flanking stimuli were fear faces or there were no flanking stimuli, the reaction time of anger was much shorter than fear and sadness ( respectively,fear(801.27 ± 140.99) ms,anger(723.94 ± 151.37 ) ms, sadness(812.21 ± 148.85 ) ms; fear(788.17 ±148.81 ) ms, anger ( 694.28 ± 111.99 ) ms, sadness (763.57 ± 133.91 ) ms, P < 0.05 ).When the flanking stimuli were anger or sadness faces, the reaction time of anger was significant shorter than fear( respectively, fear( 824.09 ± 164.42) ms, anger (721.48 ± 124.06 ) ms, sadness ( 760.50 ± 131.12 ) ms; fear ( 798.95 ± 146.40) ms, anger (702.55 ± 136.07 ) ms, sadness (750.48 ± 133.86) ms, P < 0.05).Conclusion There are no flanker effects in recognizing different negative emotional faces, but there are anger superiority effects of face recognition and cognitive tendencies, which is helpful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ome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童年期心理创伤对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和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 纳入抑郁症患者(n=78)和正常对照被试者(n=80),采用童年期创伤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两组测评.结果 ①相比对照组,抑郁症组较少采用认知重评策略(P<0.01),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P<0.01),童年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经历较高(P<0.01,P<0.05);②相关分析中,认知重评和性虐待、情感忽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述情量表总分和情感虐待、性虐待呈显著正相关性(P <0.05,P<0.01),外向型思维与性虐待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情绪调节功能失调和述情障碍,可能与童年期心理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高原官兵负性认知加工特征着手,探讨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抑郁情绪间关系.方法 选择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和流行抑郁量表,采用整群抽样,对4 635名高原某部留驻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①在注意偏向方面,年龄(F=10.38,P<0.01)、军龄(F=7.66,P<0.01)、文化程度(F =4.17,P<0.05)和职别(F=11.49,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在记忆偏向方面,年龄(F=3.72,P<0.01)、军龄(F=4.11,P<0.01)、文化程度(F=13.27,P<0.01)和职别(F=9.57,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③在解释偏向方面,年龄(F=15.05,P<0.01)、军龄(F=11.20,P<0.01)、文化程度(F=19.31,P<0.01)和职别(F=24.76,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④在沉思偏向方面,只有年龄(F=5.98,P<0.01)、军龄(F=6.93,P<0.01)和职别(F =6.96,P<0.01)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⑤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4个因子与抑郁检出之间均存在相关性(r注意=0.43,r记忆=0.47,r解释=0.46,r沉思=0.58,P<0.01).结论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抑郁易感者和抑郁患者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佐辛和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的联合应用.方法 选取300例早孕患者,随机均分3组.D组地佐辛0.1mg/kg、F组瑞芬太尼1.5μg/kg、DF组地佐辛0.05 mg/kg和瑞芬太尼o.75μg/kg.观察记录各麻醉时段的SBP、DBP、HR、SPO2变化,以及苏醒时间、呼吸抑制情况等.结果 ①3组患者的SBP和DBP在扩宫时均有下降,D组与F组、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扩宫时,F组HR及SPO2与D组、DF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F组和DF组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丙泊酚用量与D组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呼吸抑制,D组、DF组与F组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术中麻醉效果,F组和DF组优和差的发生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术后VAS评分,D组和DF组评分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佐辛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不仅减少了丙泊酚的总用药量,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缩短苏醒和离院时间,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和术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客观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作用机制,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45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自我效能感(r=-0.421,P<0.01)、客观社会支持(r=-0.285,P<0.01)与抑郁呈负相关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客观社会支持具有调节作用(△R2=0.02,F=46.35,P<0.01),在低自我效能感水平,随着客观支持的增高,抑郁水平降低趋势明显(t=3.29,P<0.01).结论 针对低自我效能感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物质和情感上的直接援助,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