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及溶栓十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颈动脉支架释放成功,术后症状恢复满意。结论: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急性颈动脉血栓形成行动脉溶栓 支架治疗是可行的,但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起,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TCA)以其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冠状内支架安置术也已成为PTCA术后减少冠脉急性闭塞,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至今最有效的手段。闭塞一旦发生,即刻产生严重的心肌缺血,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导致死亡。所以,对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我心内科在2003年9月至今有三例AMI病人行PTCA+支架安置术后,又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逐再次PTCA+支架安置术以及冠脉内溶栓等治疗后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35例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食管癌在胃镜直视下放置支架。结果 全部35例1次性植入成功。对1例气管瘘选用带膜支架进行封阻。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近期治疗效果较好,吞咽困难明显缓解。结论 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进食均通畅,术后并发症以支架上下端再狭窄多见,低位食管癌易出现移位、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高位食管癌易出现气道压迫之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作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缺点是术后再狭窄率高,术中易出现血管急性闭塞、血管扩张不良及弹性回缩等,近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使以上不良后果明显减少。我院1994年11月至1999年8月共进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40例,现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11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均接受自膨胀支架置人手术。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脑缺血(TLA)或脑梗塞。术中均采用脑保护装置(Angiodard伞形滤器)实施脑保护,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支架外鞘将支架释放。结果 所有病人都完成支架置入,治疗后TLA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残余狭窄均低于50%,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脑保护装置下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3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实施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6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造影显示出现轻微内漏,3个月后复查显示内漏消失;1例术中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例术前并发脑梗死的患者术后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痊愈.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截瘫、器官缺血、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29例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复查主动脉CT显示夹层真腔明显增大,假腔明显缩小,覆膜支架位置、形态保持正常,无支架移位及内漏.结论 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势,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更长的随访.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随之而来的支架内再狭窄成为心血管领域的新难题。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始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新生内膜增厚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共同加速了支架内再狭窄的进展。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的炎性因子可直接影响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破坏冠状动脉血管壁的稳态,从而参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此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心外膜脂肪组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的研究进展、心外膜脂肪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颈动脉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6例(狭窄≥50%,NASCET法测定),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26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有一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7例出现术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症。均经治疗后恢复,无一例出现脑梗塞、TIA,术后随访6~12个月。颈部血管超声显示无再狭窄发生。结论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脑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1次手术成功置入内支架,6例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1例同时采用股动脉及桡动脉入路进行手术操作也获成功。术后半年经头颈部CTA随访,均显示内支架部位血流通畅,无狭窄及闭塞情况。结论:对脑动脉闭塞性患者病变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操作一定要轻柔,以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