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定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符合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及病程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美多巴片,疗程12周;治疗组给丁苯酞软囊及美多巴片,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效果明显,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对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755名受试者。从系统评价结果来看:与对照组相比,丁苯酞软胶囊能显著降低UPDRS评分[MD=-11.16,95%CI(-14.07~-8.25),P<0.001],能显著增加MoCA评分[MD=3.22,95%CI(2.39~4.05),P<0.001],能显著增加MMSE评分[MD=3.05,95%CI(2.24~3.87),P<0.001],能显著增加ADL评分[MD=13.05,95%CI(11.53~14.57),P<0.001];能显著降低CRP水平[MD=-2.69,95%CI(-2.69~-2.27),P<0.001],能显著升高NT-3水平[MD=8.48,95%CI(7.35~9.61),P<0.001],能显著降低PARK7水平[MD=-10.88,95%CI(-12.35~-9.40),P<0.001]。 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显著。但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设计更为良好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癫痫患者是否有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名癫痫(主要选取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全面发作的癫痫)患者,临床正常应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名患者,1组给予丁苯酞规律口服(200mg/次,3次/d),口服1疗程10天,为治疗组,1组未给予丁苯酞治疗,为对照组,另选取20名健康人,无神经系统疾患,为健康组。对40名癫痫患者发病24小时内检测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RP(C反应蛋白),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规律治疗,于72小时、第7天检测NSE及CRP,对照组及健康组于72小时、第7天检测血清NSE及CRP水平。结果:比较数据,丁苯酞能降低治疗组NSE及CRP水平。结论:对癫痫患者在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丁苯酞的药物治疗,可减少癫痫对患者脑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丁苯酞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胞磷胆碱注射治疗,均治疗2周。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5例,总有效70.00%,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治疗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选择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口服200mg/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口服100m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得的记忆商(MQ)、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Q、HDS、ADL评分比较显著增加(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丁苯酞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认知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和情绪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PD患者123例,应用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量表评估患者头颅MRI影像学的脑白质病变程度,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WML组(46例),中重度WML组(77例);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第三部分、Hoehn & Yahr(H‐Y)分级量表评定运动症状及疾病严重程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PD的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情绪状态,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症状、认知及情绪评分等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的WML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中重度WML组的高血压发生率(41.6% vs. 23.9%,P<0.05)高于轻度WML组。中重度WML组的H‐Y分级高于轻度WML组[2.5(1.5,3.0) vs. 2.0(1.5,2.5),P<0.05],UPDRS‐Ⅲ评分高于轻度WML组[(34.0±16.5) vs. (24.09±11.04),P<0.01]。此外,中重度WML组的MMSE评分低于轻度WML组[24.0(18.5,27.0) vs. 26.0(23.8,27.0),P<0.01],Barthel得分亦低于轻度WML组[(77.4±17.4) vs. (83.5±1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ARWMC总分与HY及UPDRS‐Ⅲ得分呈正相关,与年龄亦呈正相关。ARWMC总分与MMSE得分及Barthel评分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WML损害与认知障碍有相关性(回归系数β=1.072,95%CI=1.078~7.918,P=0.035)。结论 WML与PD运动障碍、认知功能损害及生活质量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了解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精神症状特征,为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330例帕金森病例,将病例分为3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淡漠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和神经精神问卷(NPI)等进行评定,应用Excel 2007和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30例病例中有128例无认知功能障碍(PD-NC),96例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有106例存在痴呆(PD-D)。PD-NC组、PD-MCI和PD-D组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发现受教育程度高是PD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子(P =0.003),而发病年龄高、病程长、淡漠及NPI分值高是PD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各组间抑郁和淡漠症状逐级递增,存在显著差异的神经精神症状是心境恶劣和情感淡漠,核心精神症状在PD认知功能障碍中常见,PD-NC组占9.38%、PD-MCI组占11.46%、PD-D组占46.22%。结论  受教育程度在PD认知功能障碍中充当保护因素,与既往研究一致。异常精神行为症状在非痴呆PD患者和PD-D中均非常常见,随着PD认知功能障碍加重,精神行为异常更为多见,以睡眠障碍、夜间行为异常、幻觉、焦虑多见,而欣快和脱抑制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13.
闫耀宇  隋爱民 《浙江医学》2016,38(10):725-727
目的探讨非运动症状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5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0例中老年健康人群(对照组)采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调查、简易智能精神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智能和抑郁、焦虑、睡眠、记忆、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在智能、抑郁、焦虑、睡眠、记忆、生活质量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患者非运动症状与病程呈正相关,与智能、抑郁、焦虑、睡眠、记忆、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发病年龄无相关。结论积极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加强心理干预是提高其生活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颈动脉彩超检查共筛选出120例患者,其中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40例(稳定组),颈动脉易损斑块组80例(易损组),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易损斑块组分为治疗1组及治疗2组,各40例,两亚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治疗1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不稳定斑块数量变化。结果:易损斑块两亚组中血清NF-κB、MMP-9、ICAM-1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但两亚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组治疗后6个月血清NF-κB、MMP-9、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1组治疗6个月NF-κB、MMP-9、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2组(P<0.05);治疗1、2组治疗后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F-κB、ICAM-1、MMP-9水平,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3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例。基础药物治疗2组相同,观察组给予3个月的运动疗法。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步行速度、步行周期及重复步距离。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P<0.01),步行速度增快、步行周期缩短及重复步距离增加(P<0.01)。结论:运动疗法能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增加步速,改善小步态症状。  相似文献   

16.
杜静  吴小三  邱菊  高宗良 《安徽医学》2013,34(4):382-38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各项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对71例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进行非运动症状问卷(non-motor symptom quest,NMSQ)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估和相关信息登记,研究各项发生率、总发生数特点及其与病程、年龄、H-Y分期、性别、药物剂量等可能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98.59%的PD患者伴有NMS,以记忆力下降(70.4%)、便秘(67.6%)和注意力下降(66.2%)为最常见。PD患者NMS发生数平均为(11.50±4.95)项;轻度患者NMS发生数为(8.14±3.88)项,中度患者NMS发生数为(12.89±4.08)项,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P<0.001)。重度患者NMS发生为(17.85±3.24)项。PD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数与患者年龄(r=0.301,P=0.01)、病程(r=0.463,P<0.001)、H-Y分期(r=0.664,P<0.001)、UPDRS总分(r=0.545,P<0.001)呈正相关。结论非运动症状普遍发生在PD患者中,认知障碍及便秘、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非运动症状发生数与PD的严重程度相关。应重视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给予积极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患者体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体质特征,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采用脑内移植评分(CAPIT)以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Hoehn-Yahr(H-Y)分级标准诊断、评价PD.中医师专人定式问卷调查症状和体质,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诊断证候,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并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125例PD病人中,阴虚质占52.8%,气虚质占18.4%,湿热质占12%,阳虚质占8.8%,痰湿质占8%.阴虚质与肝肾阴虚证(r=0.366, P<0.001)、脾肾阳虚证(r=-0.347,P<0.001)呈显著性相关;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呈显著性相关(r=0.225, P<0.05);气虚质与脾肾阳虚证(r=0.228, P<0.01)、痰热动风证(r=0.202,P<0.05)、肝肾阴虚证(r= -0.225,P<0.05)显著性相关.结论 阴虚质和气虚质为PD易患体质.阴虚质与肝肾阴虚证正相关;气虚质与脾肾阳虚证、痰热动风证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35-38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9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5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于治疗前后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同时对脑梗死面积、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比较,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变小(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大(P0.05),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丁苯酞,则CD3+、CD4+、CD8+水平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良好,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不同运动症状分级(H-Y)时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统一PD评分量表Ⅲ和Ⅴ(UPDRS-Ⅲ、UPDRS-Ⅴ)、PD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对169例PD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2名正常组对照.结果 99.41%的PD患者存在非运动症状;76.33%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80.47%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及非运动症状明显多于对照组;不同Hoehn和Yahr(H-Y)分级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表现及严莺度差异明显;焦虑、H-Y分级、性别、PDSS及MMSE得分进人回归方程.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明显,且在不同运动症状分级间表现及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陈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65-1369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病人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炎症和凝血因子等的影响。方法选取ICVD病人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行动脉介入治疗后常规治疗,给予丁苯酞口服。高剂量组加用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每天1次;低剂量组加用1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不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3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氧代谢、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指标,以及治疗9个月后ICVD复发情况。结果与术后次日比较,3组病人术后14 d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 < 0.05~P < 0.01),且高剂量组病人以上各项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 < 0.05~P < 0.01),低剂量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3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9个月,高剂量组ICVD复发率均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 < 0.05和P < 0.01),而低剂量组和对照组ICVD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ICVD病人动脉介入后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炎症和凝血因子等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20 mg阿托伐他汀长期口服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更为理想的改善效果,进一步降低ICVD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