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功能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根据是否MP感染分为MPP组70例、非MPP组4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2例(对照组),年龄6~14岁。入院后采用意大利MIR spirolab Ⅲ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75),其中43例MPP组患儿、24例非MPP组患儿均于临床恢复期(病程第4周)复查肺功能。结果:MPP组急性期肺功能各项指标(FVC、FEV1%、FEV1/FVC、MMEF、FEF25、FEF50、FEF75)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急性期FVC、FEV1%、FEF50、FEF75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组MMEF、FEF50、FEF75 较非MPP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恢复期肺功能大小气道指标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恢复期肺功能FVC、FEV1%、FEV1/FVC较急性期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EF、FEF50、FEF75略有升高,其中FEF50、FEF75仍低于6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CAP急性期大小气道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非MPP患儿于恢复期大小气道通气功能均恢复正常,MPP患儿小气道受损更为明显,改善缓慢,恢复期仍存在一定程度气道受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支气管扩张试验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CVA患儿分别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量(FEV,)、最大呼气流速(PEF)、呼出肺活量25%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zs)、呼出肺活量50%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so)、呼出肺活量75%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75)、75%用力呼气流速比25(FEF75/25)。结果: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VA患儿存在一定可逆的气道阻塞性改变,支气管扩张试验可协助明确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期暴露于坦克舱室有害因素对乘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某坦克部队选取196名职业性坦克乘员作为坦克乘员组,并在同一部队选取基本情况相似的156名非坦克作业战士作为非坦克乘员组,采用CHESTGRAPH HI-101型肺功能仪对2组人员进行肺功能检查,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最高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FEFS0、FEF75).结果 与非坦克乘员组比较,坦克乘员组肺功能指标FEV1、MMF、FEF50显著降低(P<0.05,P<0.01);坦克乘员组FVC、FEV1和FEF25异常率及肺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坦克乘员组(P<0.05,P<0.01).与菲坦克乘员组比较,不同军龄段坦克乘员中>2 ~5年组FEV1显著降低(P<0.01);>5~8年组FEV1、MMF、FEF50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坦克作业岗位的乘员中,车长组肺功能指标中的FVC、FEV1显著低于非坦克乘员组(P<0.01);炮长组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MMF、FEF75显著低于非坦克乘员组(P<0.05,P<0.01);驾驶员组肺功能指标中FVC、FEV1显著低于非坦克乘员组(P<0.05,P<0.01).结论 坦克乘员肺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以>5 ~8年军龄的车长及炮长损伤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营养状况对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老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和田地区和田县、洛浦县、墨玉县的350例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理想体质量指数百分比(IBW%),以IBW%不同分为营养不良组、营养正常组及超重组,常规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在用力肺活量25%到75%的平均流速(FEF25~75)、在用力肺活量25%时的峰值流速(FEF25)、在用力肺活量50%时的峰值流速(FEF50)、在用力肺活量75%时的峰值流速(FEF75)、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比较3组肺功能状况的差异.结果 维吾尔族老人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PEF、FEF25~75、FEF25、FEF50、FEF75比较,营养正常组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和超重组(P均<0.01),而营养不良组与超重组之间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O2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和田地区农村60岁以上维吾尔族老人肺功能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和超重均影响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慧  郭阳  李健  王献辉 《新疆医学》2008,38(4):24-26
目的:通过肺功能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级治疗,观察联合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评价。方法:本试验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经肺功能测定筛选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Ⅲ一Ⅳ级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每泡含沙美特罗50ug氟替卡松250ug),1泡/次,每日2次,连续用3个月。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及其百分比值(FV。%)、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其比值(FEV1%)、一秒内呼出的气量占全部用力呼气肺活量之比(FEV1/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3月后,试验组FVC、FVc%、FEV1、FEV1%、FEF25埘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均〈0.001);对照组FVC、FVc%、FEV1、FEV1%、FEV1/FVC、FEF25-75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肺功能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具有重要意义。2、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能够改善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普米克令舒治疗支气管哮喘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海新 《当代医学》2011,17(11):146-146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治疗支气管哮喘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3月收治的8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显效37例,有效4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治疗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秒率(FEV1/FVC)、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最大呼气流速(PEFR)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建立上海地区成人肺功能医学参考值范围和一秒率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正常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的健康成年体检者,对合格人群进行肺功能测定,根据华东地区肺功能正常预计值公式判断结果,以肺功能正常和基本正常2∶1的比例入选360例受试者,按年龄分为6组,每组60例,男女各半。收集14项肺功能参数:肺活量(VC)、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7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KCO)。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为自变量建立新的预计值公式,并根据新公式推算各参数的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一秒率实测值占预计值的正常百分比。结果建立了新的肺功能正常预计值公式,其中DLCO=5.206+4.314×性别("男"=1,"女"=0)-0.144×年龄(y)+0.098×身高(cm)+0.082×体重(kg),KCO=9.346-0.026×年龄(y)-0.031×身高(cm)+0.025×体重(kg)。推算出VC、FVC、FEV1、FEV1/FVC的正常值低限(LLN)(P5),FRC、TLC、RV、RV/TLC的LLN(P2.5)及正常值高限(P97.5),其中FEV1/FVC LLN(P5)=101.924-0.144×年龄(y)-0.118×身高(cm),其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正常值低限为92%。结论在国内无肺功能参数医学参考值和一秒率判断标准,而目前华东地区弥散量预计值偏高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本项研究结果。FEV1/FVC的LLN或其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92%可作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的诊断标准。FEV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体体积描记仪(人体体描仪)测定哮喘儿童和成人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人体体描仪测定哮喘发作期儿童及成人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和用力呼气25%、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25%、FEF50%)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果治疗前儿童和成人组PEF异常率分别为92.58%和86.36%,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显著(均为P<0.001);两组间肺功能变化幅度除PEF(P>0.05)外,FVC、FEV1、FEV1/FVC、FEF25%、FEF50%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采用人体体描仪进行肺功能测定有利于哮喘诊断和发作期病情评估,更适合于年长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TDM)患者肺通气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PIROANL YEERST2300型电子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各项指标: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和50%用力呼气流量(F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PaO2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肺功能指标FVC、FEVl、FEF25和FEF50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型糖尿病有合并症组FVC、FEVl、FEF25和FEF50均明显低于无合并症组(P<0.05).结论 2T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早期监测肺功能指标对2TDM患者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2TDM)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变情况,并对其改变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10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2TDM患者89例,设为2TDM,将我院的健康体检者89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比利时麦迪HYP'Air Micro5000型肺功能仪测定肺总量(TLC)、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和50%用力呼气流量(FEF50)、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并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2TDM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2TDM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FEF25、FEF50、Pa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并发症的2TDM组FVC、FEV1、FEF25和FEF50均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的(P〈0.05)。结论:2TDM患者肺功能有明显改变,存在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监测肺功能指标有助于判定2TDM患者肺功能损伤的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早期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及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低钙血症患者三度创面的比例高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发生低钙血症患者入院时白蛋白浓度低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烧伤面积大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P <0.05)。患者三度创面、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 50%)、低蛋白血症等因素间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延迟复苏(入院时间> 6 h)等因素间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及年龄是影响患者入院时钙离子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且大面积烧伤与低蛋白血症是影响钙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患者三度创面、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等因素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estrictive fluid management strategy,RFMS)对严重烧伤早期肺脏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住西南医院烧伤科的严重烧伤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入住西南医院烧伤科的严重烧伤患者29例作为限制组.采用非随机前瞻性观察研究法分析:两组休克期(伤后2d内)治疗方法相同,回吸收期(伤后3~10 d)对照组常规治疗,限制组实施RFMS,即适当控制补液总量+通过利尿促进体液排出.采用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pulse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容量监护仪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伤后10d内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伤后10 d每日液体入/出量并计算液体净平衡;记录实验室生化检查、病原菌培养结果;统计回吸收期呼吸机使用情况;分析患者伤后2周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限制组回吸收期每日液体净平衡和每日累积液体净平衡均低于对照组.限制组回吸收期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在各时间点上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在伤后7d达正常值上限且持续在高水平维持,限制组于伤后7d达峰值,此后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回吸收期血管外肺水指数(external venous lungwater index,ELWI)均高于正常值上限,限制组仅在伤后79d高于正常值上限.对照组和限制组回吸收期出现ELWI异常总天数的百分比分别为52.34%和35.3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吸收期对照组15例使用呼吸机,限制组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吸收期呼吸机使用总天数的百分比分别为对照组41.02%,限制组18.5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伤后2周内对照组12例发生ARDS,限制组4例;对照组14例发生肺部感染,限制组5例;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吸收期心脏指数(CI)均高于正常值上限,平均动脉压(MAP)处于正常值范围.结论 适当的RFMS可有效减少严重烧伤回吸收期液体净平衡,促进体液回吸收和减轻容量负荷,对预防和减轻早期严重烧伤肺水肿与肺部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6例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和肺爆震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6名伤员在伤后3.5~6 d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5名需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通气,3例接受机械通气2.5 d后出现肺部感染。经过综合治疗,所有患者的肺部感染均得到治愈。结论: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和营养支持,积极处理创面都是治疗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 a twenty-five year period(1958-1983),there were altogether 4651burn cases admitted to this institute,of whom 1255 were children(26.95%).Themortality rate of this series of young victims was 4.7%(59 cases).The causes ofdeath were septicemia(30 cases),shock(17),cerebral edema and cerebral hernia(4),acute renal failure(4),severe burn wound sepsis(2),and pulmonarycomplications resulting from severe inhalation burns(2).Since the mortality and the incidence of shock and septicemia were closelyrelated to the extensiveness of the burn injuries,a new classification of burninjuries in children is suggested as follows:1.Mild burns:The affected area is less than 10% TBSA.2.Moderate burns:10-29% TBSA is injured.3.Severe burns:30-49% TBSA is injured.4.Extremely severe burns:More than 50% TBSA is injured.  相似文献   

15.
严重烧伤病人肺脏损害及其类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测了57例严重烧伤病人血气及肺功能衰竭死亡病人肺脏的病理形态变化,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伤后可很快出现低氧血症,A-aDO_2增大,低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烧伤面积越大,PaO_2下降幅度越大,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重度休克和全身性感染的病人,PaO_2下降幅度均大于相应对照病人。肺功能衰竭死亡病人肺部有充血、出血、水肿,小血管内血栓形成,间质炎细胞浸润,血管和支气管周围水肿套形成,细支气管腔内炎性分泌物积聚和出血等改变。本文结果提示,大面积烧伤、吸入性损伤、重度休克和全身性感染是烧伤后肺脏损害的主要发病因素,以吸入性损伤所致肺功能衰竭发生率最高。根据16例肺功能衰竭发生和发展的临床过程,本文提出将其分为3种类型:①早发型(占37.5%),发生于烧伤休克期。重度吸入性损伤对怖的直接损害是其主要原因;②迟发型(占50.0%),类似ARDS,发生于急性感染期。重度休克和早期全身性感染是其主要发病因素;③晚发型(占12.5%),发生于创面修复期和康复期。长时间严重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和感染,或长时间卧床致血栓形成引起肺栓塞是其主要原因。这对于在烧伤病程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防治和减少肺功能衰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爆竹厂火药爆炸烧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临床患者的前瞻性规范治疗和回顾性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爆竹厂火药爆炸烧伤多发生在暴露部位,以深度烧伤为主,常常合并有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火药中毒,发生休克和MODS的机会较高,病死率高.结论爆竹厂火药爆炸烧伤是以烧伤病理变化为主的复合伤.出现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器官是肺脏,应特别注重呼吸功能支持,创面用SD-Ag糊剂暴露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测了循环血小板微聚物比率(CPAR)、心肌酶谱、血气、血Cr和UN、肝功能,MOF依据文献采用的标准结合临床情况判断。结果表明,57例严重烧伤病人16例发生了MOF,发生率为28.1%,占同期590例住院病人的2.7%,死亡率达93.8%。烧伤面积大于80%、合并吸入性损伤、重度休克和全身性感染者,MOF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病人,且以并发全身性感染和重度休克者最高。MOF病人CPAR伤后1/2d即明显降低,持续在低水平,5d~7d进一步降低,心肌酶谱则持续明显增高,表明MOF病人微聚物形成持续明显增多、组织器官缺血和细胞破坏持续存在。这些变化与本组MOF发生和发展的临床进程大体相近。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烧伤本身(体表烧伤和吸入性损伤)的损害是MOF的基本条件,而严重休克和全身性感染则是烧伤后MOF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动态观测CPAR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对严重烧伤后MOF发生有一定预测意义,是一简便适用的MOF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值(ADP/O)和ATP含量为指标,观察了50%TBSA Ⅲ°烧伤狗肝、肾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 结果发现,烧伤后肝、肾线粒体呼吸速率增强,而RCR、ADP/O和ATP含量有明显降低,肝分别降至正常对照组的43.1%、70.6%和40.1%;肾分别降至73.4%、76.2%和51.4%,差异非常显著(P<0.001)。伤后立即输液组肝RCR、ADP/O和ATP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96.5%、95.4%和89.8%;肾分别是88.7%、93.5%和85.0%,均较接近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重度烧伤严重损害肝、肾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可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生成ATP能力降低。而伤后立即输液对肝、肾线粒体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修文  王焕  吴炜  张勇  万千雪  金星  徐淑秀  彭曦 《重庆医学》2012,41(15):1465-1466,1470
目的探讨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作用及期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8只)、烧伤对照组(B组,每个时相点8只)和rhITF治疗组(ITF组,每个时相点8只)。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3、5、7d小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同时检测伤后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两组烧伤小鼠的REE、TNFα、LPS、IL-1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烧伤前水平(P<0.05),两组比较,ITF组小鼠REE明显低于B组,平均降幅达25%左右。与之对应,血浆LPS、TNF-α、IL-1和IL-6含量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rhITF能减轻烧伤后肠道受损程度,降低烧伤小鼠血中炎症介质水平,从而减轻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  相似文献   

20.
Review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57 burn cases,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the postburnrespiratory failure could be classified,according to the time it occurred,into 3 types:(1)Earlytype,occurring in the shock stage with severe inhalation injury being its main cause.(2)Delayedtype,developing in the postburn acute infection stage.Its clinical course was similar to that of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nd severe shock and systemic infection were the maincauses.(3)Late type,occurring in the stages of wound healing and rehabilitation.Its etiologi.calfactors included severe hypoproteinemia,malnutrition,infection and pulmonary embolism due tothrombosis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The new classification was proposed because it was be-lieved to be helpful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different stagespostbu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