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目的 考察几种加工和贮藏方法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和丹参素以及药材表面、断面颜色的影响,以寻找出丹参药材的最适加工和贮藏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晒干、烘干加工处理丹参药材;对加工后的药材分别采用常温贮藏、常温避光贮藏,分别贮藏0、1、2、4、6、9、12、18、24个月,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其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量,并观察药材表面、断面颜色。结果 40~80 ℃烘干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影响不明显;当温度高于60 ℃,对丹酚酸B造成明显损失;丹参素的量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加;当干燥温度高于70 ℃,对丹参的表面和断面颜色产生影响。采用40~60 ℃烘干所得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量及丹参的表面和断面色泽优于传统的晒干法。结论 从活性成分量的损失、药材外观色泽变化及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加工方法应以40~60 ℃烘干为宜,贮藏方法以常温避光贮藏不超过24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真空微波干燥、户外晾晒、恒温鼓风烘烤3种方式干燥鲜丹参,并对制备样本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户外晾晒有利于丹酚酸B和丹参素成分的保留,恒温鼓风烘烤有利于醇溶性浸出物成分的保留,真空微波干燥有利于总酚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保留.[结论] 真空微波干燥方式处理鲜丹参,干燥效率高、有效成分损失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盐制余甘子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没食子酸、槲皮素、醇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对食盐用量、加水倍数、浸泡时间和干燥温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采用L9(34) 正交试验及综合评分法优选余甘子的盐制最佳工艺。结果 优选最佳盐制工艺条件为用余甘子药材量3%的食盐,加入余甘子药材1.2倍量的水,浸泡10 d,90 ℃烘干。结论 优选出的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用于指导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干燥方法和提取温度对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干燥方法 和提取温度对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量的影响,为确定板蓝根、大青叶规范化生产的干燥技术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晒干、阴干和不同温度的烘干方法 干燥板蓝根、大青叶,采用不同温度水浴提取有效成分,HPLC法测定靛蓝、靛玉红的量.结果 6 0℃烘干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损失最少,以60℃烘干为标准,高温(90℃以上)干燥使板蓝根有效成分损失40%~60%、大青叶有效成分损失30%-60%,阴干也降低了板蓝根、大青叶中的有效成分的量;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氯仿为提取溶剂、水浴温度为80~85℃时对靛蓝、靛玉红的提取率最高,其次是90、75℃,95℃的提取率最低.结论 50~80 ℃烘干和晒干是板蓝根、大青叶适宜的干燥方法 ,阴干和高温烘干的方法 不可取.采用索氏提取方法 、以氯仿为提取溶剂时,80~85℃水浴温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全蝎有效成分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冻干全蝎采用冰箱预冷、冷冻干燥机干燥的方法加工,传统炮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不同炮制工艺全蝎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测定醇浸出物得率,水溶性蛋白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抗肿瘤活性比较采用小鼠荷瘤试验。结果 冻杀干燥法加工的全蝎醇浸出物得率显著高于传统清水煮制全蝎,但低于盐水煮制全蝎;水溶性蛋白的量也显著高于传统炮制品;抗肿瘤活性也显著强于传统炮制品。结论 冻杀干燥法加工全蝎可以有效地防止其活性蛋白质因加热而变性失活和被水溶解而造成的损失,显著地提高其蛋白含量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赵新峰  毛莹  高明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2):1995-1997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儿茶止泻膜剂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3个成分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磷酸二氢钾(8∶92),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30 ℃。结果 3个成分分离良好,儿茶素、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8.4%、102.3%。结论 本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复方儿茶止泻膜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提高大黄饮片中结合型蒽醌原药材的炮制方法。[方法] 将大黄原药材置密闭蒸锅内,采用隔水蒸方式将大黄蒸透,进行切片,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饮片中蒽醌类成分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大黄炮制的饮片中总蒽醌含量与传统炮制的饮片基本一致,结合型蒽醌含量显著高于传统炮制饮片。[结论] 提高大黄饮片中结合型蒽醌的原药材炮制方法生产周期短,节约成本,适宜大生产,可作为其炮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喷雾干燥法与减压干燥法制得的九香止泻干浸膏粉有效成分量的差异,为确定九香止泻浓缩液(或稠浸膏)合理的干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法制成的九香止泻干浸膏粉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总鞣质。结果 九香止泻方减压干燥后秦皮甲素量高于喷雾干燥,减压干燥与喷雾干燥后秦皮乙素、总鞣质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干燥方法皆适用。结论 综合考虑各有效成分量的差异,减压干燥优于喷雾干燥。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金荞麦中有效成分表儿茶素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表儿茶素,以干膏得率和表儿茶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4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所得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金荞麦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一种微波加压萃取装置提取大黄饮片,并优化其工艺。方法 以浸膏得率和蒽醌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大黄在微波加压条件下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常压煎煮法、加压提取法、常压微波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 微波加压提取大黄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6,操作压力0.20 MPa,提取时间20 min,浸膏得率达到44.37%、蒽醌提取率达2.44%。结论 微波加压提取大黄饮片浸膏得率和蒽醌提取率明显优于常压煎煮法、加压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相似文献   

11.
罗云  金城  鄢丹  王强  肖小河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8):1532-1536
目的 从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变化的角度,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和条件对板蓝根水提物质量的影响,为建立制剂工艺有无质的改变的早期快速检测方法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板蓝根水提液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减压干燥、常压干燥、喷雾干燥4种不同方式进行干燥,测定并比较各干燥样品中的苯甲酸、水杨酸、腺苷和多糖的质量分数。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样品中苯甲酸、水杨酸、腺苷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存在较大差异,以冷冻干燥样品各项成分质量分数最高,喷雾干燥次之,90 ℃常压干燥样品最低。在实验范围内,板蓝根水提物在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条件下比较稳定,60 ℃以上常压或减压干燥条件下不稳定。结论 板蓝根制剂的干燥工艺从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转变成60 ℃以上减压干燥或常压干燥时,须注意其生产工艺是否存在质的改变。干燥方式和条件的改变对板蓝根水提物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指标性化学成分测定可作为不同干燥工艺对板蓝根水提物是否产生质的改变的早期快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外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 CryIA(c) 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pTI 共同转入四倍体菘蓝以获得鳞翅目昆虫小菜蛾抗性。方法 构建了以 CaMV 35S 为启动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为选择标记,带有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GBI121S4ABC 并转入根癌农杆菌 LBA4404。采用叶盘法遗传转化四倍体菘蓝。转基因再生植株经 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并进行抗小菜蛾实验。结果 T0 代转化四倍体菘蓝的双基因阳性转化率达到 16.67%。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均已经随机整合到转基因菘蓝的基因组中。与野生对照相比,转基因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显示出明显抗性。结论 转双价抗虫基因 Bt-CpTI 是提高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抗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抑制半夏干燥过程中引起褐变的条件,并考察其对半夏镇咳、祛痰作用的影响。方法 使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各种方法处理的半夏干燥过程中表面颜色的变化值,优选最佳处理条件,并辅以镇咳及祛痰实验验证其对半夏药理作用的影响。结果 不同pH值的酸性溶液抑制半夏的酶促褐变反应没有显著的差异,酸性越强,颜色变化越小;采用醋酸处理不会影响半夏的镇咳、祛痰作用。结论 酸性环境能够抑制半夏的褐变反应,且不会对半夏的药理作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重楼中重楼皂苷I、II、VI、VII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UPLC-ELSD)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色谱系统,ELSD检测器,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以体积流量0.45 mL/min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 ℃。结果 被测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在98.36%~100.11%,RSD≤1.56%。结论 UPLC法分离效果及重现性好,且快速、简便,可作为重楼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蔓性千斤拔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5, 7, 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2)、染料木苷(3)、芒柄花苷(4)、印度黄檀苷(5)和3′-O-甲基-香豌豆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醇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千斤拔苷A,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选取嗜肺军团菌mip/flaA优势抗原表位基因,构建mip/flaA二联优势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为后续制备嗜肺军团菌蛋白疫苗提供初步的实验基础。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p和FlaA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抗原指数以及胞外区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其活性表位可能存在的区域为优势抗原表位区。通过PCR扩增和T4连接酶构建pET-mip、pET-flaA和pET-mip/flaA优势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 Mip和FlaA都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选取其优势抗原表位区域进行克隆和表达获得成功,并成功表达了mip/flaA二联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结论 DNA Star软件和Expasy在线蛋白分析系统能够成功预测嗜肺军团菌Mip和FlaA 抗原的表位;选取其优势抗原表位成功构建了pET-mip/flaA二联原核表达载体,并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以及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阶段(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 ChromID平板和改良Hodges试验检测碳青霉烯耐药表型,PCR检测细菌的KPC-2基因表达。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传播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分别用于分析质粒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第一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3株产酸克雷伯菌首先获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第二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相同的获得性耐药。PCR显示10株细菌均携带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的质粒可以传递到受体菌,且与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质粒具有同源性。ERIC-PCR结果显示7株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同源性。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KPC-2型碳青霉烯酶。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质粒,该质粒具有传递性且与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药株的传播形式为同一克隆传播,而在克雷伯菌属中不同菌种间耐药传播途径为同一质粒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