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ig不同剂量冰片后对栀子苷在大鼠脑内浓度的影响。方法 大鼠ig给予冰片0.05、0.1、0.2、0.4 g/kg 15 min后,尾iv栀子苷300 mg/kg,于栀子苷给药后0.5、1、5、10、15、30、45、60、90 min采血、取脑,HPLC法测定血样和脑组织样本中栀子苷的量,采用3P97软件计算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计算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脑靶相关参数。结果 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分布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经冰片处理后可提高栀子苷在脑组织中的Cmax和AUC,延长MRT,缩短tmax,其中冰片0.2 g/kg剂量对栀子苷的影响最显著。结论 大鼠ig冰片后iv栀子苷,冰片可提高栀子苷入脑量和入脑速度,以冰片0.2 g/kg剂量对栀子苷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黄芩苷(BA)-小檗碱(BBR)复合物及纳米晶的吸收特性,探讨纳米晶技术对BA-BBR复合物吸收特性的改善。[方法] 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筛选BA-BBR复合物及纳米晶对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的给药浓度,构建Caco-2细胞单层模型探究BA-BBR复合物及纳米晶的跨膜转运方式,并且加入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研究对其累积转运量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的影响。[结果] 复合物组中BA和BBR的Papp值均低于物理混合物组;与复合物组相比,纳米晶组中BA和BBR的累积转运量和Papp值均提高,Papp值为复合物组的1.3倍和2.3倍。加入维拉帕米后,复合物组BA和BBR的Papp值分别提高1.5倍和2.0倍,而纳米晶组Papp值无明显提高。[结论] BA-BBR复合物不同于物理混合物,具有低渗透性,同时易受到P-gp外排影响。纳米晶技术可以显著改善BA-BBR复合物的渗透性,并且减弱外排作用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柱(200 mm×4.6 mm,5 mm),流动相A为1%冰醋酸溶液,B为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 ℃,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 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分别在3.52~35.2 mg/mL(r=0.999 8),5.92~59.2 mg/mL(r=0.999 9),2.64~26.4 mg/mL(r=0.999 7),5.76~57.6 mg/mL(r=0.999 7),0.60~6.0 mg/mL(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9%、99.8%、99.7%、99.8%、99.2%,RSD分别为0.6%、0.9%、1.0%、1.3%、1.3%。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紫花前胡苷元 (NANI)、紫花前胡苷 (ND)、前胡苷 V (DEV) 和羌活苷 (FDE) 4个线型二氢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在人源肠 Caco-2 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 Caco-2 细胞单层模型测试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从绒毛面 (AP 端) 到基底面 (BL 端)、BL 端 到 AP 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4个香豆素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 NANI 双向转运的 Papp 值在 1×10-6 cm/s 数量级,介于在 Caco-2 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普萘洛尔和难吸收的阿替洛尔的 Papp 值之间。ND、DEV 和 FDE 的Papp 值与阿替洛尔的Papp 值皆在 1×10- cm/s 数量级。4个香豆素在 25~400 μmol/L 的转运效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4个线型二氢呋喃类香豆素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NANI 属于中等吸收的化合物;ND、DEV 和 FDE 属于难吸收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丹参提取物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装置,并用质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灌流液体积流量、灌流液pH值、胆管结扎、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以及P-糖蛋白(P-gp)对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吸收的影响,以HPLC法分别测定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结果 在灌流体积流量0.2~0.8 mL/min,随着灌流体积流量的增大,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呈线性增大;在考察pH值为7.4、6.8、5.5时,供试液的pH值对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有显著影响(P<0.05),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KaPapp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pH 5.5和pH 6.8的吸收无显著差异,而pH 5.5与pH 7.4吸收有显著差异(P<0.05);胆管结扎组与不结扎组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KaPapp均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吸收部位,丹参素的KaPapp分别按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原儿茶醛则下降趋势不明显,全肠段都有很好的吸收;在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0.8、1.5、2.2 mg/mL时小肠中丹参素的KaPapp随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而原儿茶醛吸收参数则无明显变化;含P-gp抑制剂组与不含P-gp抑制剂组相比,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KaPapp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灌流体积流量对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有显著影响;随着pH值的降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增加;胆管结扎与否对吸收没有显著影响;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在整个肠段都有一定吸收,丹参素在肠上端吸收要比下端好;随着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原儿茶醛的KaPapp无明显变化,故其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推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而丹参素的KaPapp有明显减小的趋势,推测其吸收机制除被动扩散外,还可能有主动吸收或易化扩散;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均不受P-gp的外排吸收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纳米晶对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肠吸收促进作用。[方法] 使用抗溶剂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纳米晶,进行初步体外评价。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评价纳米晶对复合物吸收的促进效果。[结果] 制备了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纳米晶。体外评价结果表明,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纳米晶为圆柱状,粒径为(225.10±9.12)nm,多分散系数为(0.27±0.04)。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肠段,纳米晶组黄芩苷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是复合物组的2.99、2.00、2.66、5.58倍,纳米晶组小檗碱的Peff分别是复合物组的1.25、1.18、1.53、1.80倍。[结论] 纳米晶提高了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在体肠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中安石榴苷和鞣花酸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安石榴苷在0.098~0.610 mg/mL(r=0.999 1)、鞣花酸在0.011~0.060 mg/mL(r=0.999 8)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100.4%(n=9),RSD均小于1.5%。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为石榴皮提取物阴道泡腾片的质量控制建立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香提取物中3-乙酰基-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机制。方法 利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研究AKBA由细胞层顶端(AP)→基底端(BL)和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采用LC-MS/MS法测定AKBA的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在Caco-2细胞模型中,50 μmol/L AKBA 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7.9×10?7、1.5×10?7 cm/s,在MDCK-MDR1细胞模型中,50 μmol/L AKBA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2.6×10?7、0.8×10?7 cm/s,在MDCK-Wild细胞模型中,50μmol/L AKBA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2.4×10?7、0.6×10?7 cm/s,3种细胞模型中外排率均小于2。结论 AKBA在肠道中吸收不良,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推测其通过摄入型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机制透过小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在Caco-2单细胞层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 将染料木黄酮的细胞样品经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以乙腈-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以睾丸酮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检测。考察时间、pH值等因素对染料木黄酮吸收的影响,测定透过Caco-2单细胞层的染料木黄酮浓度并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Caco-2细胞对染料木黄酮的吸收在1 h内呈线性,药物摄取时间定为1 h;pH值对染料木黄酮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染料木黄酮的线性范围为0.625~40 μmol/L,日间、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5%。Papp从基顶侧(apical,AP)到基底侧(basolateral,BL)为1.51×10?5 cm/s,从BL侧到AP侧为1.84×10?5 cm/s,其渗透系数Papp(BL-AP)/Papp(AP-BL)为1.22。结论 染料木黄酮在肠道的吸收主要以被动扩散为主,UPLC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研究染料木黄酮在Caco-2单细胞层模型上的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花椒毒酚(1)、花椒毒素(2)、欧前胡素(3)、异欧前胡素(4)、8-甲氧基异欧前胡素(蛇床灵,5)和异茴芹素(6)6个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特性。方法 应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测试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从绒毛面(AP端)到基底面(BL端)、BL端到AP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6个香豆素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根据16、补骨脂素(7)、佛手酚(8)、佛手酚葡萄糖苷(9)、佛手内酯(10)、紫花前胡苷(11)、紫花前胡苷元(12)、前胡苷V(13)、伞形花内酯(14)、甲氧基欧芹素(15)、当归醇-A(16)、当归醇-B(17)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特性,总结这些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亲脂性与吸收的规律。结果 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双向转运的Papp值皆在1×10-5 cm/s数量级,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普萘洛尔的Papp值在同一数量级,且皆通过被动吸收机制通过Caco-2细胞单层。结论 6个香豆素皆属于吸收良好的化合物。香豆素117的lg Papp AP→BL与lg D(pH 7.35)呈显著S型相关,主要通过被动扩散机制吸收转运。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对黄芩苷角膜透过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对黄芩苷离体角膜透过率的影响,探讨其在眼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离体角膜渗透技术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Sol对黄芩苷角膜透过率的影响。[结果]0.4%和0.8%的Sol使黄芩苷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05倍和1.65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2%、1.0%和2.0%的Sol未能显著增大黄芩苷的表观渗透系数(P>0.05)。[结论]0.4%和0.8%的Sol能够显著增大Sol的表观渗透系数,且对角膜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然冰片(主含右旋龙脑)和合成冰片对胃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麻醉后开腹暴露胃,在前胃剪1小孔,放置铂金电极和激光多普勒探头,胃腔内直接分别给予合成冰片和天然冰片,以阿司匹林和生理盐水为对照,应用Powerlab生理记录仪,胃黏膜区域电位直接测定法记录给药前后胃黏膜跨膜电位(PD)变化,激光多普勒血流计记录给药前后胃黏膜血流量变化.[结果]0.2 g/kg合成冰片大鼠胃内直接注入,可显著降低胃黏膜PD和黏膜血流(GMBF),与0.2 g/kg阿司匹林胃内直接注入的影响类似,对PD的降低作用强于阿司匹林.而同等剂量天然冰片对胃黏膜PD和GMBF无显著降低作用.[结论]合成冰片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可影响黏膜屏障功能,而天然冰片对胃黏膜屏障的影响程度较合成冰片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HPLC方法,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细胞绒毛膜面供给侧(AP)→基底外侧(BL)和BL→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HPLC-UV法测定上述3个生物碱的量;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苦参总碱给药后,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AP→BL侧的Papp分别为(1.098±0.092)×10?5、(1.434±0.098)×10?5、(3.87±0.64)×10?6cm/s,由BL→AP侧的Papp分别为(1.104±0.098)×10?5、(1.034±0.079)×10?5、(2.75±0.33)×10?6 cm/s,与文献报道的单体化合物给药相比,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双向转运的Papp明显增大。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表观渗透率值分别为1.01、0.72、0.71。结论 苦参总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仍主要以被动吸收方式进入体内,但比各单体给药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 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 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 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对宝藿苷I在Caco-2细胞模型转运的影响。方法 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TPGS对宝藿苷I细胞转运行为的影响,以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细胞样品溶液中宝藿苷I的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在应用TPGS后,宝藿苷I从细胞绒毛面供给侧(AP)→基底面外侧(BL)的跨膜转运量明显增高(P<0.05),外排比率显著下降(P<0.05)。当宝藿苷I与TPGS比例分别为1∶1、1∶3、1∶9时,宝藿苷I的外排比率分别为1.978 8、1.779 8、1.609 0,与仅用宝藿苷I相比分别下降了73%、76%、78%。结论 在Caco-2细胞模型上,TPGS可显著促进宝藿苷I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 用非生物诱导子(Ca2+、Mg2+和Co2+)和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A. oryzae、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中提取的真菌诱导子,与黄芩毛状根共培养;HPLC法测黄芩苷的量。结果 各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合成有不同影响:黑曲霉诱导子和米曲霉诱导子质量浓度为40和20 mg/L时,Co2+浓度为1.53×10-4 mmol/L时,黄芩苷的量从7.64%分别增至9.18%、8.81%和8.62%。结论 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特异性,可选择性地促进某一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试验证实黑曲霉诱导子、米曲霉诱导子和Co2+是适合黄芩毛状根代谢黄芩苷调控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8例(58眼)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其中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16例(16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1例(21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21例(21眼)。以无糖尿病且年龄相仿的健康人15例(15眼)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各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NFD)及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NDR、NPDR和PDR患者的CNFL、CNFD、CNBD均下降(P均<0.01)。病例组中,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CNFL、CNFD逐步降低(P<0.01,P<0.05);CNBD在NDR患者与NPDR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患者CNBD低于NDR和NPDR患者(P<0.01,P<0.05)。结论 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纤维存在损害,它的出现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酚-黄复方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考察补骨脂酚与黄芩苷组合用药的体外抗痤疮菌活性。[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以不同浓度补骨脂酚及加入黄芩苷后对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抑菌率为指标考察其抑菌效果。[结果]当补骨脂酚浓度达到2560mg/L时对表皮葡萄球菌及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0%、61.1%。在补骨脂酚溶液中加入黄芩苷后两药浓度分别为2 560 mg/L和800 mg/L,对两种痤疮菌的抑菌率均为100.0%,在此浓度下两药合用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抑菌率是单用补骨脂酚的1.64倍。[结论]酚-黄复方对痤疮菌的抑菌率增加显著,表明酚-黄复方共同发挥抗痤疮菌作用,揭示酚-黄合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