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炎性反应对骨折愈合初期血肿形成、组织碎片清除及纤维组织生成具有重要作用.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通过促炎、抗炎作用参与骨折愈合过程.巨噬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可调节成骨/破骨细胞活性.骨组织生物工程学研究通过功能型组织工程调节骨折局部炎性反应,可促进血管新生及骨折愈合.因此,探究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频静电治疗仪治疗原理是通过两组电极交叉作用于人体患处,交叉部产生动态生物电场,在生物电场的作用下沿骨轴方向产生电流,激活骨和软骨细胞,增加细胞的代谢,促成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同时动态生物电场通过综合震荡效果,稀释疼痛及炎症因子,促进渗出物的吸收,达到镇痛,  相似文献   

3.
袁军 《当代医学》2009,15(10):11-12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端之间再连接的自然修复过程,可以重新形成与原骨外形、内部结构和功能都一样的新骨。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骨折愈合分四期: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骨折愈合期、骨骼塑形期。而关于骨折的愈合机制,到目前为止,还处于研究阶段。如何促进骨折愈合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往重点主要集中在内服药、外用药以及物理治疗对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上,而对骨折注射方面的探讨很少,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及药物制剂学的发展,给骨折注射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机会。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将骨折注射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柏含  王占义 《吉林医学》2010,(35):6544-6546
骨折的愈合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修复,最终不是形成瘢痕组织,而是十分类似于原有的骨结构。目前已知很多全身激素和骨组织局部调节因子都对骨折愈合过程发挥作用并影响骨的形成与改建,近年来,骨组织局部调节因子对骨形成所起的作用尤受重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修复细胞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材料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为了进一步了解IGF-1对骨折愈合调控作用的影响,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蕴玉 《当代医学》2002,8(1):27-32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骨科医师很有必要了解骨折愈合中发生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现象,探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机理,俾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骨折愈合。骨折愈合从组织学上可分为血肿炎症期,初始骨痂反应期,软骨形成期及骨形成和改建期。细胞、细胞外基质蛋白及生长因子等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骨折愈合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最后研究发现Hedgehog(Hh)家族作为一种分泌蛋白和信号分子在脊椎动物发育和骨折愈合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除有组织本身外,神经组织及其所含神经肽也参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硬脑膜悬吊在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的手术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操作。它对止血、防止骨瓣下积血[2]、防止硬膜进一步剥离、再形成血肿,起到有效的作用。在硬膜外血肿的手术中有时会遇到血肿边缘和骨窗缘有较远的距离。比如:骨瓣设计偏小;锯开骨瓣时趁某条骨折线等。  相似文献   

7.
兔骨折血肿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培养骨折血肿细胞方法,探讨血肿细胞的成骨潜力。 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兔骨折血肿细胞,置于3种不同培养液中,观察比较细胞生长情况;用条件培养液诱导血肿细胞定向分化,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 结果 (1)经3种不同培养液培养的兔骨折血肿细胞在P1和P2 时生长和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别,P4以后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异(P <0 .0 1) ;(2 )血肿细胞在αMEM培养液中增殖活跃,诱导分化后细胞碱性磷酸酶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少量为弱阳性;经条件培养液培养的血肿细胞骨钙素含量高于未加诱导剂培养的细胞(P <0 .0 1)。 结论 兔骨折血肿细胞在体外合适的条件下,生长稳定,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具有肯定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将28支家兔的左侧橈骨作成人工横断骨折,并有意识的控制其出血,使其形成大小不同之血肿,然后在不同阶段取材,进行组织学的观察。发现:(一)血肿并不能在机化后形成骨痂,当血肿较大,吸收较慢时,可以推迟骨折的愈合。(二)在骨膜损伤较轻,血运良好的情况下,由骨外膜内层与骨内膜中的细胞,增生分化形成大量的成骨细胞,通过膜内化骨方式,直接形成骨质。仅在断端血运欠佳处,先形成软骨,再  相似文献   

9.
在骨折后的前2周中,血肿尚未机化,血肿内凝集的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尚未被吞噬清除,新生的毛细血管尚未深人,因此,由骨外膜产生的成骨细胞不能进入或通过血肿,而只能沿着血肿外围向骨折线推进。在血肿机化前,骨折线两边增生的成骨细胞只能在它的外围会合,随着这种细胞的繁殖,形成骨痂环圈,  相似文献   

10.
骨折修复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修复是一个复杂的骨再生过程 ,其生物学过程以及其伴随的组织学变化已得到公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已证实大量细胞因子如TGF -β、BMP、PDGF、EGF等参与骨折修复过程。它们通过分子间的作用 ,影响成骨细胞 ,成软骨细胞前体的募集、增殖和分化 ,继之成熟为骨细胞分泌基质和钙化。现就不同的骨折修复阶段所发生的有关作用作一综述。1 损伤反应 ,血肿形成期骨折后的血肿形成并凝固时 ,血小板脱颗粒 ,释放TGF -β ,骨膜生发层细胞受到刺激而分裂增殖 ,组织学上可见血肿延伸范围与骨膜增生范围一致[1] 。目前 ,在骨折血…  相似文献   

11.
Qiu TL  Jin GL  Wang X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500-1502
目的 探讨外伤后脑浅表大静脉梗死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74例脑浅表大静脉损伤按术中发现分为3组:1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局部脑挫伤和脑内血肿、急性硬模下血肿.2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局部脑挫伤和脑内血肿、急性硬模下血肿、损伤区颅骨骨折.3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损伤区颅骨骨折、急性硬模下血肿,无明显脑挫伤、脑内血肿,并按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疝情况分组.结果 1组28例,2组39例,3组7例,各组的损伤静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和2组有37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3组有2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与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疝均无关.结论 脑浅表大静脉损伤主要南局部颅骨骨折或对冲伤、剪切伤所致,合并有脑挫伤时脑梗死多见,术中应注意保护受损腩浅表大静脉及周围的静脉网,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必要时大骨瓣充分减压,降低颅高压,术后注意稀释血液,防止受损静脉栓塞.  相似文献   

12.
颅内血肿CT显示部位与颅骨骨折及头部着力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经CT证实的56例颅内血肿与颅骨骨折及头部着力部位的关系,硬膜外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占91%),且多与骨折部位相符(占86%);无骨折的颅内血肿多为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多发生在着力部位(占86%),而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常发生在着力点以外的部位,特别是对冲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种家兔骨折血肿细胞在骨折断端移植是否会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方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尺骨锯断模型,将体外培养的普通青紫蓝兔骨折血肿细胞移植到骨折断端,在移植后的不同时间处死新西兰兔,观察骨折断端单核吞噬细胞的浸润、脾脏淋巴滤泡增殖以及骨折断端异种家兔骨折血肿细胞存活的情况。结果:移植后的异种家兔骨折血肿细胞在骨折断端大量存活;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对照组相比较,移植组并未发生明显的骨折断端单核吞噬细胞浸润和脾脏淋巴滤泡的大量增殖。结论:异种家兔骨折血肿细胞骨折断端移植未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本文报告颅脑损伤100例,其中脑挫裂55例、颅内血肿41例、弥漫性脑肿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同时合并有颅骨骨折者62例。作者就脑干损伤、脑内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颅骨骨折的CT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颅脑创伤术后迟发性血肿CT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14-915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CT在及时尽早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例手术后颅内迟发性血肿,分析迟发性血肿的类型、部位、发生时间以及预后。结果颅内迟发性血肿主要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三类,发生部位主要为颅骨骨折线区下方,颅骨受力处及其对冲部位,额、颞叶等处为主,发生时间为手术中至手术后72h比较多见。结论CT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颅内迟发性血肿的发生,2次及2次以上的CT复查可以提高迟发性血肿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硬脑膜外进行性出血(EDPH)的发生时间及其危险因素,为及时判断EDPH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CT检查比较颅脑损伤前、后颅内血肿量,分析性别、年龄、血肿部位、颅骨骨折及第1次头颅CT检查距受伤时间等因素对EDPH发生的影响。结果 174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中,53例(30.50%)出现EDPH,其中26例(14.96%)因进行性脑出血量大而需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EDPH的发生时间多在24h以内。男性、年龄较大及第1次CT检查距受伤时间短者EDPH发生率高。结论 EDPH的发生率接近脑膜外血肿总数的1/3,对男性、年龄较大及第1次CT检查距受伤时间短者应加强观察.并最好于伤后12h内复查头颅CT。  相似文献   

17.
Retroperitoneal hematoma is an obligatory complication in pelvic ring fracture. In most cases, the bleeding originates from venous vessels of the presacral plexus, small arteries and veins from fracture fragments. External fixation of the pelvis can control blood loss by reducing diastasis and dramatically decreasing the volume of the pelvi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7例,指出脑挫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清除减压是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重要因素,术后或伤后意识障碍无明显好转或恶化是重度脑外伤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故应不失时机地在伤后或术后几小时内早期复查CT、早期清除血肿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迟发血肿同原发血肿一样,部分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在本院脑外科行开颅手术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20例,研究组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究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收缩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发病至手术时间、GCS评分、Babinski征阳性、舒张压、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颅骨骨折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经过多因素回顾性分析,颅骨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Babinski征阳性是诱发患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中,颅骨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Babinski征阳性是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医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干预,以便可以降低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3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按GCS评分、影像学表现、凝血指标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年龄大,GCS评分低,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 h内,院前经甘露醇治疗及CT表现为挫裂伤、颅骨骨折的患者易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外伤凝血障碍患者是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动态复查CT能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