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9-22+封三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和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入住我院行DC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ISR 22例,小血管病变26例。另选取性别、病变血管及类型相同,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相近的行药物涂层支架(DES)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以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为主要终点观察指标,记录复查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结果 平均随访(9.15±5.46)个月。DES组MACE发生率为8.34%,高于DCB组的4.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病例,DCB组中无非致死性AMI,DES组发生1例(2.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行TLR 2例(4.17%),低于DES组4例(8.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在(9.24±4.02)个月有1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和4例复查冠脉CT,ISR患者10例(1例血管狭窄85%),小血管病变13例(1例血管狭窄90%);DES组在(8.34±5.28)个月有14例复查冠脉造影,ISR患者6例(1例血管狭窄80%),小血管病变8例(1例血管狭窄99%的非致死性AMI,2例血管狭窄75%和80%)。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在随访过程中无MA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小血管病变的疗效不劣于药物涂层支架,可作为临床冠脉血运重建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66-69
目的探讨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使用药物涂层球囊(DCB)开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25例患者使用普通球囊开展PTA术治疗(研究1组),另外25例则选择药物涂层球囊开展PTA术(研究2组),评估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下肢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晚期管腔丢失(LLL)值等指标改善情况,并统计Rutherford分级3级与≤3级人数占比、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发生率、再狭窄率、截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2组术后3个月患者ABI为(0.78±0.19)、下肢动脉MLD为(3.57±0.56)mm、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为(24.82±7.19)%、LLL值为(0.45±0.09)mm,均优于研究1组的(0.53±0.15)、(2.01±0.35)mm、(58.26±6.18)%、(1.67±0.24)mm(P0.05);Rutherford分级情况中研究2组Rutherford分级3级人数占比为24.00%,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60.00%(P0.05);再狭窄率、TLR发生率及截肢率分别为12.00%、8.00%、4.00%,均低于研究1组的68.00%、56.00%及12.00%(P0.05)。结论 DCB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PTA术中合理应用,能够显著提高ABI值、改善动脉狭窄情况,促使患者下肢动脉血流恢复,有效避免再狭窄情况发生,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ISR)的疗效,给临床诊疗提供策略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7例ISR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的临床资料,再次PCI时采用:DCB18例,DES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靶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与最小管腔面积。结果两组术前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及最小管腔面积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即刻靶病变管腔直径与面积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术后即刻靶病变管腔直径与面积的改善,DES组优于DCB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6~12个月、12~24个月、24~36个月靶病变管腔直径与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相关费用(住院总费用、日均费用、耗材费用)和术时所接受X线辐射剂量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DCB与DES对ISR处理均有效,且DCB治疗ISR不劣于DES。DCB是ISR再次PCI的良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内再狭窄患者中根据再狭窄模式选择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9年12月因DES内再狭窄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再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对于累及DES节段的再狭窄者行再次植入DES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Ⅰ型病变者行高压球囊扩张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Ⅱ~Ⅳ型病变者先行球囊扩张,再根据扩张后的结果由术者决定是否再次植入DES。所有患者均前瞻性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靶病变重建(TLR)和心肌梗死(MI)。结果共88例行介入治疗,其中42例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POBA)术(POBA组),46例行再次植入DES(DES组)。两组间各靶病变部位及各种原植入DES的涂层药物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再狭窄病变部位及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OBA组、DES组的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分别为(72.5±11.9)%、(76.2±9.1)%,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2.2±1.0)年,两组间MACE、TLR、MI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根据DES内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是有效的。对于局灶型ISR可行POBA术,而对于非局灶型或节段内ISR病变则需要再次植入DES。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内再狭窄患者中根据再狭窄模式选择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12月因DES内再狭窄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再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对于累及DES节段的再狭窄者行再次植入DES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I型病变者行高压球囊扩张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Ⅱ~Ⅳ型病变者先行球囊扩张,再根据扩张后的结果由术者决定是否再次植入DES.所有患者均前瞻性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包括死亡、靶病变重建(TLR)和心肌梗死(MI).结果 共88例行介入治疗,其中42例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POBA)术(POBA组),46例行再次植入DES( DES组).两组间各靶病变部位及各种原植入DES的涂层药物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再狭窄病变部位及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OBA组、DES组的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分别为(72.5±11.9)%、(76.2±9.1)%,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2.2±1.0)年,两组间MACE、TLR、MI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根据DES内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是有效的.对于局灶型ISR可行POBA术,而对于非局灶型或节段内ISR病变则需要再次植入DES.  相似文献   

6.
霍飞蛟 《吉林医学》2012,33(27):5864-5864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有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且具有可比性的15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一组将其命名为DES组,即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且术后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半年以上。另一组则命名为传统组,即使用非药物支架(金属裸支架)治疗冠心病。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并准确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以及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生死亡、血栓、再次血管重建术、心绞痛再次发作、再狭窄、心功能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150例患者共使用支架366只。死亡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再次血管重建、心绞痛再次发作、再狭窄、心功能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非药物支架,与其相比显得更安全,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220例多支病变冠心病(CHD)患者接受DES(148例)或CABG(72例),观察围术期疗效、并发症,进行临床随访了解远期疗效(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无事件存活等).结果:围手术期DES和CABG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CABG组高于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脑梗塞、心绞痛、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6.7)个月随访结果示:DES组的再发心绞痛、靶血管重建高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心脏性死亡、无事件存活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ABG和DES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近期疗效无明显区别.远期疗效观察,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区别,但CABG组的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小于DES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参考直径≥2.8 mm)以及大血管原位长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参考直径≥2.8 mm,病变长度≥20 mm)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患者80例,均为给予DCB治疗的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病变。采用计算机定量冠脉造影分析软件(QCA)分别对所纳入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三个不同时刻的冠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评估DCB的疗效;将入选的患者按照靶血管病变长度分成2组,即病变长度<20 mm组(n =45)和病变长度≥20 mm组(n =35),评估DCB治疗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结果:所纳入病例靶血管的病变长度为(15.71±5.98)mm,参考直径为(3.22±0.34)mm,在(15.89±9.34)个月的随访时间里,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及卒中。所有随访患者中未出现再次靶血管病变血运重建病例,随访时的晚期管腔丢失为(-0.01±0.26)mm。不同病变长度组患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3±0.3)mm vs.( -0.03±0.23)mm,P =0.615]。结论:DCB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及原位长病变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冠脉靶病变的晚期管腔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同一住院期内用药物洗脱支架完全血运重建术的安全性及2年临床疗效。方法153例A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92例于同一住院期内接受除梗死相关动脉(IRA)外的其他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A组),61例仅接受IRA治疗(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介入治疗、住院期和术后2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数、IRA分布及直接PCI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平均(9.2±2.2)d后接受再次PCI。A组植入支架数为(3.0±0.9)枚,显著多于B组的(1.1±0.2)枚(P<0.01)。A组的住院天数为(17.4±5.1)d,显著长于B组的(11.5±4.9)d(P<0.01)。住院期间,A组死亡2例,B组死亡3例,A组发生支架血栓形成1例,A组总MACE发生率为4.3%,B组为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临床随访中,A组的再入院率为28.3%,显著低于B组的67.7%(P<0.01),但两组间病死率(6.5%比8.2%)、再梗死发生率(3.3%比3.3%)、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3.3%比6.6%)、MACE发生率(10.9%比14.8%)、明确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1.1%比1.6%)及2年无MACE生存率(89.1%比85.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同一住院期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是安全的,且能显著降低再次入院率,远期MACE发生率也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无涂层球囊(UCB)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TAO患者(50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剔除失访者后共4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UCB扩张组(A组)和DCB扩张组(B组),其中A组24例(24条患肢),B组23例(23条患肢)。比较两组术后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ABI)、最小管腔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再狭窄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结果术后6、12个月,两组Rutherford分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B组Rutherford分级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12个月,两组ABI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B组ABI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即刻、6、12个月MLD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B组MLD均较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LLL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再狭窄率、TLR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B组术中1例出现非限流性夹层,观察处理。A组1例足部坏疽术后症状未缓解,1周后行截肢术,残端愈合良好,2例分别在术后6、10个月复发,再次进行PTA,随访未再复发;B组1例术后11个月出现再狭窄,经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未再复发。结论在TAO近中期治疗中,与UCB相比,DCB可有效降低Rutherford分级,减少LLL,获得更优的ABI、MLD,但降低再狭窄率和TLR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