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HCV核心抗原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ELISA试剂盒对临床丙肝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同时用HC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和HCV RNA基因扩增试验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以HCV RNA PCR检测为对照,HCV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为95.65%,特异性为100%,23例HCV RNA PCR检测阳性血清,用HCV抗体检测法进行检测,其中有3例阴性,将这3例阴性标本用HCV核心抗原检测法进行检测,其中2例为阳性。结论:丙型肝炎核心抗原ELISA检测方法能缩短窗口期,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费用低廉,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因芯片检测血清标本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在临床的初步应用及意义。方法:基因芯片检测150例血清标本中HCV基因型,并与HCVRNA定性及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检出的阳性结果与HCV—RNA定性及测序结果的相对符合率为100.0%。结论: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是一种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的基因检测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包膜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同时测定表达产物与抗HCV阳性血清的反应情况。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和EcoRⅠ从原核表达载体pMS-CVE1中切下HCVE1区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阳性克隆经SmaⅠ和XbaⅠ双酶切鉴定后,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其转染入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中,同时利用WesternBLot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  相似文献   

4.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乙、丙型病毒检测的作用。方法 用迈科锐HBV、HCV联合基因芯片检测血清HBV—DNA和HCV—RNA。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42例HBV—DNA的检出率为86%(26/30),符合率为88%(37/42),假阳性为8%(1/12)。检测HCV—RNA检出率为71%(5/7)。符合率为92%(39/42),假阳性为2%(1/35)。结论 HBV、HCV联合基因芯片检测HBV—DNA和HCV—RNA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陆盈 《海南医学》2013,24(11):1636-1638
目的分析血清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的可能原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酶联免疫吸附竞争一步法检测的500例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血清,用微粒子酶免疫法进行验证。分析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血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乙型肝炎病毒DNA。结果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一步法检测的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血清中,用微粒子酶免疫法进行检测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率仅为67.2%。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标本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36%;可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DNA为3.87%,DNA拷贝数为(159±64)copies/ml;未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结论酶联免疫吸附竞争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存在一些假阳性结果。隐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血清单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国产HCV抗体分片段酶联免疫检测试剂与进口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研究来了解丙肝病毒抗体单片段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国产基因重组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区(C、NS3、NS4、NS5)特异性抗原分别包被酶标板,以间接EIA法检测75例丙肝患血清中不同区特异性抗体。并以Ab—bott公司第三代抗-HCV试剂进行总抗体检测,同时做HCV—RNA检测。结果 75例血清中HCV不同区抗原片段NS3、HCV~C、NS4、NS5的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3.3%(70/75)、92.0%(69/75)、70.7%(53/75)、64.0%(48/75)。含2个片段以上的抗体检出率为94.7%(71/75);抗-HCV总抗体的检出率为98.7%(74/75);HCV—RNA检出率为77.4%(58/75)。结论 HCV不同区抗原片段的抗体检出率有差别,NS3、HCV—C检出率较高,其次为NS4、NSS。两种试剂有较好的相关性,HCV抗体单片段试剂可作为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补充试剂,单独片段抗体阳性具有一定意义,动态观察NS3、NS4抗体水平可预测IFN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丙肝患者HCV感染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及特点。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实验组慢性丙肝患者HCV不同基因片段抗体,并以羊抗人Apo-B血清分离其Apo-B,用PCR法检测Apo-B中HCV-RNA,同时作血脂监测。另设健康人和乙肝病例对照。结果:实验组病例HCV不同基因片段抗体呈现6种分布模式,其血清中均检出HCV-RNA较高载量,相应的Apo-B中(除1例阴性外)均有HCV-RNA表达,血清LDL、Apo-B等水平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对照组血清及Apo-B中无HCV-RNA表达,且不同基因片段抗体阴性。结论:慢性丙肝患者HCV不同基因片段抗体应答与HCV复制密切相关,与Apo-B携带密切相关;其HCV-C和HCV-NS4、HCV-NS5与不同组分载脂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干扰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汕头市青年中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情况。方法:我们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88份HBsAg阳性的血清中抗-HCV的阳性情况。结果:抗-HCV IgG阳性为9份,阴性为79份,阳性率为10.23%,重叠感染率比文献报道要高;抗-HCV IgM全为阴性。结论:结果提示本市青年中乙、丙型肝炎的重叠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HCV E1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包膜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对其序列分析阐明其作为基因接种的可能性。方法:经常规RT-PCR法从HCV RNA阳性病人的血清中扩增出HCV E1区的基因片段,经EcoRⅠ和XbaⅠ双酶发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阳性克隆经SmaⅠ和XbaⅠ双酶切鉴定以脱氧终止法测序,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推定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采肜酶联免疫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7例肝病孕产妇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对HCV感染产妇血清进行HCV分型及半定量分析。再对HCV感染产妇的丈夫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出生后24小时的,1,6,12个月股静脉血进行抗-HCV,HCV-RNA和HCV分型的检测,结果:1047例肝病孕产妇中有12例(1.15%)HCV感染,其丈夫血清抗-HCV,HCV-RNA均为阴性,而12名新生儿中有3例脐血及出生后24小时内外周血均抗-HCV阳性其中2例HCV-RNA同时阳性,仅1例婴儿在出生后1,6,12个月时检测抗-HCV与HCV-RNA均阳性,且与其母所感染的HCV基因型相同,其余2例婴儿出生后1个月均阴转,本组HCV母婴传播率为8.3%,结论:支持我国存在HC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及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每例患者均有血清学检测资料 ,另取 30例良性肝病组织作对照 ,所有数据用卡方检验。 结果  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 HBV感染阳性率为31.8% (5 0 / 15 7) ,HCV感染阳性率为 5 1.0 % (80 / 15 7) ,其中 10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3% (42 / 10 7) ,4 5 .8% (49/ 10 7) ,5 0例胆管细胞癌 HBV、 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0 % (8/ 5 0 ) ,6 2 .0 %(31/ 5 0 ) ,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2 7.1% (2 9/ 10 7) ,14 .0 % (7/ 5 0 ) ,良性肝病组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7% (5 / 30 ) ,30 .0 % (9/ 30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感染、胆管细胞癌 HCV感染率高于良性肝病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7.8%(94 / 10 7) ,13.1% (14 / 10 7) ,胆管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6 8.0 % (34/ 5 0 ) ,16 .0 % (8/ 5 0 )。 结论 原发性肝癌与 HBV、HC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41例肝硬化病人,40例肝癌病人及41例非肝炎、非肝硬化及非肝癌病人(对照组)进行血清乙肝 5项(HBsAg、抗 HBs、抗 HBc、HBeAg、抗 HBe)、血清抗HCV及血清 HCV RNA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和对照组乙肝 5项检出率分别为:92.7%、95.0%和 31.7%;抗HCV检出率分别为 31.7%、12.5%和 9.7%;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36.6%、27.5%和 14.6%.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可能与HBV感染密切相关,与HCV感染可能也有关,但HCV病因意义不如HBV显著.  相似文献   

13.
观察小剂量血脂康、普伐他汀对高血脂病人的长期调脂作用。方法:多中心,195例高血脂病人,分血脂康组[每晚睡前口服血脂康2粒(含他汀类物质6mg)]与普伐他汀组(每晚睡前口服5mg)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两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及x2检验。结果:血脂康与普伐他汀治疗6个月时,TC下降16%及17%,TG下降13%及15%,LDL下降23%及21%;HDL在血脂康组上升2%,在普伐他汀组上升10 %。两组均能有效降低 LDL/HDL。两组间比较普伐他汀升 HDL作用较血脂康稍好( P= 0.05)。两组 TC、LDL、LDL/HDL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 TG下降及 HDL升高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康及普伐他汀组降 TC疗效分别为 54. 6%、 68. 4%;升 HDL疗效分别为 49.1%、53. 9 %;降 TG为 46.2 %、40. 8 %。两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均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如血脂康和普伐他汀)长期口服治疗成人血脂紊乱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套式PCR检测 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 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 RNA。结果 :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6 8例 ,PBMC阳性 44例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 15例 (39.5 %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 2 9例 (80 .6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P <0 .0 1)。 3例血清HCV RNA阴性 ,而PBMC中HCV RNA均阳性 ;8例患者血清抗 HCV阴性 ,而血清HCV RNA均阳性。结论 :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 ,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 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患者肝损害的血清学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25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乙、丙肝病毒合并感染引起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穿病理标本;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CVRNA,抗-HCV。所有肝活检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肝炎分级分期,HBsAg、HBcAg免疫组化,HBVDNA、HCV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①重度慢性肝炎患者:HB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B加C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与HCV单独感染(C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比HBV单独感染的患者(B组)低(P<0.05)。②非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三组的血清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组与B加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相似(P>0.05),但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1)。④单独感染组发病的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合并感染组长,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肝的时间要短(P<0.01)。结论在重度慢性肝炎的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的血清学指标(AST、ALT、TB、DB)不能很好地反映肝内损害严重度。与单纯感染组相比,HBV与HCV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度肝炎的时间要短。  相似文献   

16.
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hepatitisCvirus(HCV)infection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a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HCVandlivercirrhosis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ll'Zj,HCVC33cantigenwasdetectedinproliferatingepithelialcellsofthesmallbileduct.TheresultssuggestthatHCVmayinvadesmallbileductepithelialcells.Therefore,thedistributionsofHCVC33cantigenandcoreantigenwerestudiedin35casesofhumanprimaryintrahepato--cholangiocarcinoma(PIC)andtheirperlcanceroustissuesusingimmunohistochemistry.I…  相似文献   

17.
ABO血型与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疾病关联分析方法对HBsAg和,抗-HCV阳性献血者与同期健康献血者的ABO血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O血型与HBsAg和抗-HCV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ABO血型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透患者血清庚型肝炎病毒RNA及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透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率及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情况。方法:收集57份血透患者血清标本,根据HGV RNA保守片段5′非编码区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GV RNA,以及EIA法检测HGV IgG抗体。同时还检测了HBV DNA及HCV IgG抗体。结果:57份标本中,4份HGV RNA阳性(7.0%),2份HGV IgG抗体阳性(3.5%)。HGV RNA与HGV IgG抗体呈“分离”现象。4份HGV RNA阳性标本中2份为HBV DNA阳性,2份为HCV IgG抗体阳性;其中1份标本HBV DNA和HCV IgG抗体均为阳性。结论:血透患者HGV感染率高于健康献血员和正常人群,HGV可与HBV和HC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sensitiveandspecificimmunoassayandmolecularbiologicaltechniquesoftheknownhepatitisA-Evirusareavailable,theetiologyofasubstantialfractionofpost-transfusionandcom-munity-acquiredhepatitiscaseshaveremainedun-defined[1'2],hepatitisGvirus(HGV)couldbetheagentsofpartnonA-Ehepatitis,butthepathogenicityofHGVisstillremainedtobeidenti-fied,suggestingtheexistenceofadditionalcausativeagentsL"'.'].Anewhumanhepatitisre-latedviruswasisolatedbyagroupofJapanesesci-entists[6.7]-Thenewvirusisprovisio…  相似文献   

20.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细胞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