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合并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对428例CA患进行NG、CT和UU实验检测并作结果分析。结果:CA合并NG、CT和UU感染率为49.8%,女性高于男性(P<0.05)。其中CT合并NG感染率(包括三重感染)为37.6%),明显高于合并CT、UU感染率(包括三重感染分别为7.0%、6.6%),分别对比均有极显性差异(P<0.01)。且女性主于男性(P<0.05)。合并CT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而合并UU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CA与NG、CT和UU感染密切相关,合并感染率高,在治疗CA时,应同时进行NG、CT、UU实验检测和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中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基因,进一步了解UU、CT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标本1235份。结果UU阳性率是27.5%,其中男性UU阳性率是12.4%,女性UU阳性率是42.0%。CT阳性率是12.1%,其中男性CT率是11.2%,女性CT率是13.2%。UU感染率在男性、女性患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CT感染率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U、CT基因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等优点,其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10287例女性性传播疾病FQ-PCR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10287例女性性传播疾病检测结果以了解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球菌(NG)、人乳头瘤病毒(HPV)、疱疹病毒(HSV)五种病原体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五种病原体患者阳性率为39.5%,阳性率依次为UU(32.24%),CT(3.57%),HPV(2.73%),NG(0.49%)和HSV(0.49%)。病例中以21~4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结论UU为女性性传播疾病的主要感染因素,感染率最高的是生育期妇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等性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对广东地区76家基层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1949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其分泌物,用PCR方法检测NG,CT,UU—DNA。结果:262例男性患者NG,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3%,23.28%,10.69%;1687例女性患者NG,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9%,17.90%,17.19%。男性CT感染率23.28%明显高于女性17.90%(P<0.05),女性UU感染率17.19%高于男性10.69%(P<0.05),男、女性NG阳性率分别为7.63%和9.19%差异无显著性(P>0.05)。NG CT混合感染率为3.27%,NG UU混合感染率为2.34%,CT UU混合感染率为8.88%,NG CT UU混合感染率为0.93%。1999—2001年3种性病感染率分别为26.11%,43.81%和51.52%。结论:广东地区NG,CT,UU 3种性病的流行较为严重、总感染率高达43.92%;反呈递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1207例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性病病原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医院性病和妇产科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球菌(NG)所致的感染情况,确定性传播疾病(STD)防治的高危人群。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荆州市中心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性病门诊和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 207例STD疑似患者留取的分泌物CT、UU、NG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其混合感染的情况。结果:3种性病病原体总阳性率为48.30%,女性(56.28%)明显高于男性(29.75%)(P〈0.01),男性CT-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UU-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女性CT+UU、UU+NG、CT+UU+NG 3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原体总感染率以18~50岁年龄组较高(P〈0.01),各年龄段NG-DNA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NA、UU-DNA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州市中心医院STD疑似患者CT、UU、NG等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较高,总阳性检出率为48.30%,混合感染率较高,感染年龄以18~40岁者居多,女性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标本297例,进行UU培养和CT抗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297例标本中,UU阳性率为35.7%,且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CT阳性率3.7%;UU+CT混合感染占3.4%。UU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阳性率和UU+CT混合感染率(P均〈0.01)。UU、CT和UU+CT感染率,男性和女性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以20~40岁最高。结论:UU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主要感染因素,CT次之,且青壮年感染最多。  相似文献   

7.
Taqman技术检测重庆地区2001年度NC、CT、UU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调查2001年度重庆地区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用Taqman技术检测2600例重庆地区性病科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NG—DNA、CT—DNA、UU—DNA,观察这三种主要性病病原体的感染率及年龄、性别分布。结果:在2600份临床标本检测中,淋球菌感染率为11.00%、沙眼支原体感染率为15.11%、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为8.23%,CT、UU混合感染率为1.73%。男性感染者1846例,女性感染者754例,男女患病比例为2.5:1。性传播疾病患者年龄分布从15岁~60岁以上不等,平均26.4岁。结论:重庆地区性传播疾病中以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5305例门急诊患者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对近4年门急诊收治的15305例疑似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采集尿液或分泌物,使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NG、CT及UU。结果15305例患者中,NG、CT、UU阳性率分别为36.70%、13.20%和40.09%。女性患者CT、UU阳性率分别为16.09%、49.0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1.72%、35.93%(均P<0.05);男、女患者N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仅感染1种病原体11513例(76.57%),感染2种及以上病原体3522例(23.42%)。20~<30岁组患者NG、CT及UU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8.92%、46.02%、16.43%;40岁以上患者这3种病原体阳性率有所降低。结论近4年门急诊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较多,尤其是20~<30岁者。其中UU、NG阳性率较高,女性患者CT、UU阳性率高于男性,混合感染以UU+CT多见。  相似文献   

9.
海口市STD患者6种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敏  阮国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18-1319,1362
目的了解海口市STD患者中6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病种的分布及感染特点。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7月7834例可疑STD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NG、CT、UU、HPV、HSV-Ⅱ5种病原体的DNA;采用RPR、TPH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STD病原体阳性者2477例,总检出率为31.62%(2477/7834);其中UU检出率20.42%(1600/7834);CT检出率2.95%(231/7834);HPV检出率3.17%(248/7834);HSV-Ⅱ1检出率1.7l%(134/7834);TP检出率2.60%(204/7834);NG检出率0.77%(60/7834);UU和CT混合感染216例;UU、CT、HPV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28例。结论4年的检测结果显示,海口地区STD病原体检出率逐年上升,UU的检出率最高;20—40岁年龄段是STD发病的高危人群,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原发性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2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102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后对比分析。结果不孕组UU的阳性率为41。18%(42/102),CT阳性率为31.37%(32/102),UU+CT阳性率为16.67%(17/102),对照组UU阳性率为11.76%(12/102),CT阳性率为8.82%(9/102),UU+CT阳性率为0.98%(1/102)。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