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其与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比观察89例AMI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者的QTd以及校正QTd(QTcd)变化,并对AMI组有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d及QTcd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QTd及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AMI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QTc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延长。AMI患者QTd及QTc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AMI患者病情预测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8例AMI患者的QTd及QTcd,其中存活组48例,住院死亡组10例。AMI组QTd及QTc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AMI死亡组QTd及QTc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死亡组以室颤为主。AMI患者QTd、QTcd的延长对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的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安置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恢复期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②方法测定152例AMI恢复期病人PCI术前、术后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与同期15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比。③结果AMI恢复期病人PCI后QTd及QTcd较术前明显减小(t=20.926、13.543,P<0.01);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对QTd无明显影响;下(正后)壁与前(高侧)壁AMI术前及术后比较,QTd及QTcd无显著差异。④结论PCI可以显著缩短AMI病人QTd,有效地避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其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SVA)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AMI患者(AMI组)和60例健康人(对照组),测定其QTd和QTcd,并根据AMI伴有或不伴有SVA的发生将AMI组再分为SVA组和无SVA组,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早期QTd与QTcd均大于对照组(P<0.01);SVA组的QTd、QTcd也较无SVA组增大(P<0.01);若以QTd≥60 ms为AMI早期发生SVA的预测值,则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64.2%.假阳性率为35.8%,假阴性率为31.8%.结论AMI早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QTd、QTcd增大有密切关系,QT离散度在AMI早期预测SVA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MI早期QT间期离散度、JT间期离散度与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 46例AMI患者心梗发生后第 3d的QT间期离散度 (QTd)和JT间期离度 (JTd)。并与30例正常人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QTd、JTd、QTc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住院期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组 (1 8例 )的QTd、JTd、QTcd较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2 8例 )明显增大 (P <0 0 1 ) ,且发生室颤的 9例患者QTd、JTd、QTcd比无室颤的明显增大 (P <0 0 1 )。结论 :早期测定AMI患者QTd、JTd、QTcd对患者近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 QT离散度(QTd)及校正后 QT离散度(QTcd)的临床意义及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量分析 83 例 AMI患者的 QTd和 QTcd,其中男 52 例,女31例,年龄43~75岁,平均51.8岁,与56例无心脏病者QTd和QTcd对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42~78岁,平均51岁。结果 AMI入院时QTd(87±31)ms,QTcd(80±32)ms明显高于对照组(35±12)ms,(40±16)ms,(P <0.001)。死亡组QTd(120±32)ms,QTcd(131±33)ms明显高于生存组(46±15)ms,(58±19)ms,(P <0.001)。结论 临床上可通过QTd及QTcd测量来判断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李明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85-408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QT离散度关系。方法:对100例AMI急性期心电图及其60例的恢复期心电图QT离散度(QTd)进行测定。结果:QTd为(50.40±20.25)ms和(24.83±12.69)ms,QTcd为(57.48±25.14)ms和(27.31±13.84)ms,AMI急性期的心电图QTd和QTcd均值均高于恢复期;按心电图心梗导联数目多少把100例AMI分为1~、4~、8~等三组,其早期心电图QTd值分别为(44.74±17.04)ms、(53.08±21.38)ms、(58.00±21.01)ms,运用方差分析,三组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F=2.7383,P>0.05);根据心电图心梗定位把100例AMI分为:前壁梗死、后壁梗死、复合壁梗死等三组,其早期心电图QTd值分为(52.50±22.34)ms、(45.31±16.65)ms、(54.17±17.30)ms,运用方差分析,三组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F=1.5355,P>0.05)。结论:心电图QT离散度在AMI早期显著增大,心肌梗死部位和范围不是AMI早期QT离散度改变的主要因素,AMI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增大反应了心室肌复极不均匀,临床上作为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并在AMI急性期监测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其与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比观察89例AMI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者的QTd以及校正QTd(QTcd)变化,并对AMI组有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d及QTcd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QTd及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AMI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QTc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延长。AMI患者QTd及QTc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AMI患者病情预测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倍他乐克对其影响。方法 入选 5 0例AMI患者 ,应用倍他乐克 4周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间用心率正后的QT离散度(QTcd)、AMI伴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间 ,倍他乐克治疗前后QTcd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AMI患者QTcd可增加 ,倍他乐克可显著缩小QT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T)早期运动负荷试验 (EET)与QTd(QT离散度 )、JTd(JT离散度 )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 31例AMI患者EET前、中、后QTd、QTcd、JTd、JTcd。结果 依据EET结果及不同的心梗部位 ,前者阳性 17例 ,阴性 14例 ;后者前壁心梗 17例及非前壁心梗 14例 ;EET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运动前后QT值等 4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性 (P <0 .0 1) ;前壁与非前壁心梗比较和运动前后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运动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EET阴性者运动前、后QTd等指标比阳性者明显增大 (P <0 .0 1)。结论 AMI患者QTd等数值的大小与EET结果无直接关系 ,而与心梗的部位、范围密切相关 ;EET时QTd结果尚难预测AMI患者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