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典型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性心脏病)诊断不难,除甲亢的证据外,往往伴有心房纤颤,心脏增大或心力衰竭。但部分病人因出现其它心脏表现而误诊。鉴于甲亢性心脏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因此及时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院1957年11月至1980年4月共收治甲亢1,072例,其中甲亢性心脏病94例,现将部分特殊心脏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甲亢性心脏病指甲亢本身引起的心脏病 ,约 6 0 %的甲亢性心脏病人 ,在甲亢治愈以后 ,心脏病随之自行缓解。其临床特点有心悸、早搏及阵发性心房纤颤等 ,检查时见心尖搏动增强 ,常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收缩血压升高 ,舒张血压略下降 ,少数病人有周围血管征。甲亢心脏病诊断依据 :甲亢病人有下述心脏异常至少一项者 ,可诊断甲亢性心脏病①心脏增大②心律失常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诊断时需排除同时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器质性改变。观察对象为 1998年初~ 2 0 0 0年末门诊和住院确诊甲亢性心脏病而尚未开始治疗且发病在 3个月…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病)是指甲亢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或间接影响,而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等症状和体征的内分泌紊乱性心脏病。笔者曾遇1例甲亢心病伴胸腹腔积液,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女,41岁。因“劳力性...  相似文献   

4.
甲亢患者伴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增大或心力衰竭时可认为有甲亢性心脏病.其中心房颤动最为常见,占甲亢性心脏病的70%.甲亢的发病原理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在甲亢患者的血中,有兴奋甲状腺抗体存在,其和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促进CAMP形成,而导致甲状腺分泌亢进.  相似文献   

5.
甲亢性心脏病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容易发生的误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数发生于甲亢病程较长、中老年甲亢患者(72.3%),甲状腺肿大多表现为结节型(46.0%),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86.8%、51.3%和26.3%;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14.4%,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结论应提高对甲亢性心脏病的认识,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6.
甲亢性心脏病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孟  何报宁 《医学文选》2005,24(3):352-353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临床特征,探讨容易发生的误诊因素。方法对54例甲亢性心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84.2%、48.3%和24.6%。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16.4%,多发生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结论甲亢性心脏病不伴高代谢综合征表现的病例临床容易误诊,对原因不同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7.
甲亢性心脏病是由于甲亢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或间接影响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 ,是甲亢中的心脏突出表现。它的发生与病人的年龄、病程、治疗是否正规 ,心脏扩大 ,心肌受损及低钾、感染有关 ,其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 ,心脏增大或心力衰竭、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并随甲亢控制而治愈。1 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1)甲状腺激素使单个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缩短 ,心房的电兴奋性增高降低心房激动阈值 ,缩短心房肌不应期 ,使细胞去极化速度加快 ,房颤可随之发生 ,其发生率为 10 %~ 2 0 …  相似文献   

8.
郑智非  林静兰 《医学综述》1995,1(3):136-137
<正>甲亢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是由于甲亢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或间接影响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现将我院1985年~1993年收治的52例甲亢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探讨其临床易发生误诊的因素。方法 时35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甲亢性心脏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9.9%,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84.0%、49.2%、25.6%,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14.3%,经抗甲状腺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后,随着甲亢的控制,心脏的症状体征随之消失或好转。结论 甲亢性心脏病多见于病情控制不佳的甲亢患者.以老年人多见,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陈孟  何报宁 《微创医学》2005,24(3):352-353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临床特征,探讨容易发生的误诊因素.方法对54例甲亢性心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84.2%、48.3%和24.6%.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16.4%,多发生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结论甲亢性心脏病不伴高代谢综合征表现的病例临床容易误诊,对原因不同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异常Ptfv1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价值,检查100例非心脏病者,98例肺心病患者,6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个心电图常规导联,测定其Ptfv1值,并于治疗前后复查.结果:正常人组Ptfv1均>-003mm·s.Ptfv1阳性率肺心组为58.3%,肺冠组为61.2%(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阳性率均显著下降.左房扩大和(或)左室扩大者Ptfv1阳性率高.结论:肺心病患者Ptfv1阳性率不低,且受较多因素影响,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价值不大,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约占扩张型心肌病的35%。目前为止,发现的和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主要是心肌蛋白基因突变和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突变,此外还有线粒体DNA的突变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突变。本文对引起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古籍中并无冠心病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悸"等范畴。从古至今对冠心病的病机争论不休,有认为痰瘀致病,有认为邪毒致病等等不一而论。张艳教授凭借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以及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冠心病的病机关键为心气虚,治疗中以益气养心为主,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川崎病患儿临床特点,为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65例川崎病住院患儿恢复期进行连续性随访观察并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病变及淋巴结肿大,脏器损害以心脏、肺为主,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其次为心电图异常.实验室改变主要为ESR和CRP增快,血小板升高,其他还包括肝功能异常等.静脉使用大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后多数患儿在2个月内能完全恢复,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川崎病的唯一永久损害是冠状动脉扩张,主要为重度扩张和形成冠状动脉瘤者.结论 川崎病一般呈良性经过,静脉使用大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球疗效较好,恢复期需进行长期随访,重度冠状动脉扩张或已形成冠状动脉瘤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即川崎病,自1967年日本医生首次报道以来,全世界60多个国家及地区陆续已有相关病例报告,近些年世界各国的发病率也陆续增加。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一般认为川崎病是一种以急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自限性疾病,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在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多发。目前认为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发达国家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川崎病患儿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再加上积极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因此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最终仍有2%~3%的患儿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扩张或闭塞,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如何早期识别川崎病,并在川崎病合并冠脉病变时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从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已成为川崎病诊疗策略中最值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的儿科医生以及管理受川崎病影响儿童的社区全科医师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法测定 6 6例冠心病患者和 33例对照者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显示 :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为 P <0 .0 5 )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 ,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则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呈正相关 ,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呈负相关。提示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机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格林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双向格林手术证实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MSCT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超声心动图为对照,分析MSCT对术前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符合率及术后疗效评价价值。结果手术证实单心室17例,肺动脉闭锁5例,三尖瓣闭锁4例,右室双出口各4例。MSCT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符合率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SCT复查显示吻合口通畅,同时MSCT显示胸腔积液3例,咯血1例,而超声心动图仅显示胸腔积液1例;MSCT显示腔静脉双侧均扩张10例,肺动脉双侧扩张9例;右侧上腔静脉管径明显比肺动脉大21例;上腔静脉于肺动脉正上方吻合24例。结论双向格林术前MS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符合率高,对手术部位、血管吻合位置、管径、吻合口通畅与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能清晰显示,在双向格林术后疗效评估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机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法测定66例冠心病患者和33例对照者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显示: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高密度脂蛋白 固醇呈正相关,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心房肌超微结构改变尚未见有报导。本文对15例先心病右心房心肌进行了电镜观察。各例中除见少量正常肌细胞外,多数肌细胞均有肥大改变:细胞直径及核增大,线粒体增生,肌原纤维增加,T小管增多,出现多间盘等。部分肌细胞呈现退变,可见肌丝溶解,Z线异常,肌质网增多扩大,线粒体肿胀甚至外膜破裂,较多髓样结构,异常连接及间质纤维化等。结果提示心房肌肥大退变的程度似与先心病的类型,缺损大小及患者年龄和心功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柴珍峰  陈国桢 《医学综述》2012,(21):3658-366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以睡眠状态下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为主要表现的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近年研究表明,OSAS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联系密切,其机制可能与OSAS导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炎症、氧化应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有关,但其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