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用中药“补肾调冲方”调整子宫内膜并择时加用克罗米芬(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内服中药“补肾调冲方”调整子宫内膜厚度,当内膜达到7 mm以上时,加CC治疗;对照组:月经D5单纯CC给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促排卵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克罗米酚治疗;治疗组在克罗米酚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结果]克罗米酚诱发排卵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有促卵泡发育、促排卵、提高受孕率的功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调冲方对官腔镜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术后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10年1月在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123例,术后服用中药补肾调冲方,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发育与排卵情况,观察妊娠率。结果:中药补肾调冲方组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无1例发生粘连,月经的期、量、色、质基本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增生与排卵基本同步,123例患者中121例术后4~8月妊娠,平均5.5±2.3月妊娠,已有108例足月妊娠分娩,13例妊娠后又发生流产,2例未妊娠,妊娠率达98.4%.提示:中药补肾调冲方改善宫腔镜术后宫壁组织疤痕粘连,提高子宫的容受性,同时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排卵,极大地提高怀孕几率。  相似文献   

4.
连方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超排卵过程中较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流向第三间隙,引起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其临床特征为体质量、腹围迅速增加,恶心、呕吐,血液浓缩,血氧不足,少尿或无尿,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血栓形成,多器官损害和功能衰竭,甚至引起死亡。不仅如此,OHSS还影响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有研究表明OHSS患者的卵细胞质量更低,更易引起流产。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故预防远较治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肾调冲方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了6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补肾调冲方汤剂),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子宫内膜厚度、血清生殖激素等指标的变化,记录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补肾调冲方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应用前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促排卵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分析,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研究组,各26例。其中西药组给予患者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补肾促排卵汤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卵泡数量、主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及催乳素(PRL)、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卵泡数量、主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率明显高于西药组,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PRL、T、FSH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补肾促排卵汤治疗效果较佳,能明显提高妊娠率,减少PRL、T、FSH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促排卵方是湖北省名老中医刘云鹏主任医师的经验方,他行医数十载,在治疗不孕症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聆听了刘老的授课,并将刘老的经验方促排卵汤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共观察治疗45例排卵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调冲方对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术后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10年1月在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性不孕症123例,术后服用中药补肾调冲方,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发育与排卵情况,观察妊娠率。结果:中药补肾调冲方组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无一例发生粘连,月经的期、量、色、质基本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增生与排卵基本同步,123例患者中121例术后4~8月妊娠,平均5.5±2.3月妊娠,已有108例足月妊娠分娩,13例妊娠后又发生流产,2例未妊娠,妊娠率达98.4%。提示:中药补肾调冲方改善宫腔镜术后宫壁组织疤痕粘连,提高子宫的容受性,同时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排卵,极大的提高怀孕几率。  相似文献   

9.
室女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临床上以经血非时而下,时量多如注,时量少淋漓不净,BBT单相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学习。吾师金季玲主任医师业医三十余载,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排卵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的近况及临床疗效,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胆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特别是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科自1980年1月~1986年12月因患重症急性胆管炎而死亡13例,现就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某些疾病是有季节性的。某些有昼夜变动的周期性或一些角度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几旬构成比或月旬相对比的方法,应该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圆形分布法目前在国内应用尚不多,其应用的原理是通过三角函数的代换,对季节性或周期性资料分布及高峰期所在时间提供较确切的吋点,对疾病的预防和死囚分析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区屈肌腱断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219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显微无创技术对断裂屈指肌腱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腱吻合技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对两组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者60指,良45指,可5指,优良率达95.45%;对照组:疗效优者38指,良52指,可14指,差5指,优良率为82.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结论应用显微无创技术高质量缝合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潍坊地区城市汉族青少年皮下脂肪厚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了解山东省潍坊地区城市汉族青少年皮下脂肪发育现状及规律。②方法 对潍坊地区1274名(男649名、女625名)7~19岁城市汉族学生的身高、体质量以及肱三头肌位、肩胛下角位、髂前上棘位和腓肠肌位皮褶厚度进行了测量分析。③结果 皮褶厚度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女生皮褶厚度大于男生。男女生肱三头肌位皮褶厚度分别在17岁(13.2mm)和18岁(17.7mm)达到高峰;肩胛下角位、髂前上棘位皮褶厚度分别在16岁(13.7mm、13.5mm)和18岁(17.5mm、17.1mm)达到高峰;腓肠肌位皮褶厚度分别在13岁(19.5mm)和14岁(21.4mm)达到高峰。除腓肠肌位皮褶厚度外,其他3项皮褶厚度从10岁起开始出现性别差异。④结论 在生理因素的决定作用下,物质生活水平、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皮下脂肪的沉积和厚度。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438例离休干部进行耳鼻咽喉检查,结果发现耳鼻咽喉患病者占受检人数的43%(188/438),尤其各种耳病较为突出占患病总数的52%(97/188),其中老年聋占55.7%(54/97),其发病年龄多在61-80岁之间其病因可能与血脂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