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传递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盐酸青藤碱的包封率为指标,比较了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和乙醇注入法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传递体。采用均匀设计筛选逆相蒸发法制备盐酸青藤碱传递体的最佳处方,并对传递体的粒径、形态、电位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传递体的包封率最高。均匀设计筛选逆相蒸发法的最佳处方为:大豆磷脂与胆酸钠的质量比为200/30mg/mg,氯仿与PBS的体积比为5mL/mL,PBS的pH值为6.5,盐酸青藤碱的加入量为10mg。制得的盐酸青藤碱传递体为乳白色半透明混悬液,平均包封率为62.2%。在电镜下观察其外形呈较规则的球形或类球形,光滑且不黏连,平均粒径为96.4nm,Zeta电位为—35.93mV,于4℃下放置30d,未产生聚积或沉淀。结论盐酸青藤碱传递体的制备工艺可行,所得产品稳定,为盐酸青藤碱的临床给药提供一种新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盐酸青藤碱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进行分析;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盐酸青藤碱在水溶液、脂质体以及醇质体中的透皮行为。结果 制得的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粒径为88.7 nm,包封率为62.8%,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均明显高于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和水溶液。结论 醇质体能明显促进盐酸青藤碱的经皮渗透,有望成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筛选出较优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 方法 采用醇注入法制备以丙二醇和乙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对其形态、Zeta电位、粒径及体外释药特征进行考察. 结果 较优处方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包封率为(35.43 ±0.53)%,Zeta电位为(-5.87±0.06)mV,粒径为(391.6±25.6)nm,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Q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级速度方程:Q=0.085t+0.739,r =0.995 8. 结论 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制备简单,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盐酸青藤碱的透皮吸收及离子导入方法对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离体皮肤及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并以电子治疗仪作为外加电场进行离子导入,观测盐酸青藤碱注射液的透皮渗透率,并比较外加电场对其透皮渗透量的影响。结果盐酸青藤碱的透皮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R2=0.952 1)。外加电场可增加其透皮吸收量,其中以电场强度20 mA、通电时间15 min的透皮量较为理想。结论盐酸青藤碱注射液可透皮吸收,电场导入对其透皮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为临床中以盐酸青藤碱注射液进行离子导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不同促透剂对青藤碱凝胶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法测定青藤碱的经皮渗透量,分别考察含氮酮、薄荷脑、油酸的青藤碱凝胶的渗透情况。结果 几种促透剂对青藤碱凝胶透皮速率均有明显作用,其促渗强度依次为氮酮>薄荷脑>油酸,其中以2%氮酮和10%油酸混合物的促透作用最强。结论 2%氮酮和10%油酸混合物为青藤碱凝胶的最佳促透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灰白色、淡黄色及纯白色盐酸青藤碱三种晶形的纯度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红外光谱、高效液相等方法对盐酸青藤碱晶形的纯度进行分析并比较差异。结果:灰白色晶形的溶解度为9.1g/100ml,淡黄色晶形的溶解度为9.0g/100ml,纯白色晶形的溶解度为16.8g/100ml,纯白色晶形溶解度明显高于灰白色和淡黄色晶形;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纯白色盐酸青藤碱晶形表面光洁、透明;灰白色、淡黄色盐酸青藤碱晶形表面吸附有杂质斑点,且淡黄色比灰白色多;在HPLC图中,纯白色盐酸青藤碱晶形峰与对照品完全一致,灰白色晶形有2个小杂质峰,淡黄色3个小杂质峰;红外光谱图中,纯白色晶形与对照品峰形一致,灰白色晶形与淡黄色晶形在2400-2300cm^-1有一VcmN吸收峰,且淡黄色晶形的吸收峰较灰白色晶形峰强。结论:盐酸青藤碱晶形纯度与生产工艺有关,在生产中应控制好原料质量。运用以上方法进行纯度分析,快速、简便、专属性强。为盐酸青藤碱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探索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机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丙二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卵磷脂、胆固醇与丙二醇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青藤碱的量,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和光子相关光谱仪(PCS)描述其物理性质。采用双室扩散池法研究其体外透皮给药规律,透皮给药结束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皮肤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 卵磷脂、胆固醇和丙二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02%、25%时,制备的柔性脂质体对盐酸青藤碱的包封率为(66±2.3)%;其外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为多层囊泡结构,粒径为(170±26)nm,表面电位为-(43±3.4)mV。柔性脂质体能够使角质层结构变得紊乱无序,角质细胞间隙增大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结论 纳米柔性脂质体能够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效果,可作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型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9.
旋光法测定盐酸青藤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化医专学报》2003,2(1):18-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盐酸青藤碱在微针阵列作用下的透皮给药规律与微针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的含量,裸鼠皮肤用微针阵列预刺处理,采用水平双室扩散池法研究微针的针尖形状、刺入力、滞留时间以及阵列数对于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影响规律。将微针预刺处理的皮肤制备成切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的变化。结果微针阵列预刺处理与被动扩散比较能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累积渗透量(P<0.01),但平顶微针比尖顶微针更能有效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微针处理皮肤的刺入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刺入力超过5.0 N时,药物的累积渗透量不再显著增加;随着微针在皮肤中滞留时间的延长药物的累积渗透量不断增大,当滞留时间超过60 s时药物的累积渗透量不再显著增加;尽管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微针阵列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二者之间无正向线性关系。皮肤切片表明微针刺入皮肤后能够在皮肤上形成跨越角质层的微孔道。结论微针可以在皮肤上形成微孔道而增强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从而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系统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透皮给药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冰片-薄荷脑二元低共熔混合物对盐酸川芎嗪透皮经皮渗透的影响,考察其作为药物经皮渗透促进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求算累积渗透量。[结果]8%冰片-薄荷脑低共熔混合物对盐酸川芎嗪的体外经皮渗透具有较好促进作用,与对照组和氮酮组相比,渗透速率分别提高了5.8倍和4.7倍。[结论]该低共熔混合物对盐酸川芎嗪经皮渗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新型促进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廖世棚  郭咸希  何文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0):800-802,F0003
目的 研究季铵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60)对盐酸奥昔布宁(OXY)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方法 以含5%氮酮的OXY凝胶为阳性对照,以不含透皮促进剂的OXY凝胶为阴性对照,分别考察含3%、5%及8% TMC60的OXY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得到各组累积透过量Q,并求出稳态透皮速率J. 结果 阳性对照组及三种TMC60组的Q和J均显著大于阴性组(P<0.05),氮酮及TMC60均能较好地促进OXY的体外透皮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3%的TMC60促进效果明显较弱(P<0.05),而5% TMC60的促进效果与同浓度氮酮无统计学差异(P>0.05),8% TMC60的促进效果最佳(P<0.05). 结论 TMC60可以显著促进OXY凝胶的体外透皮,其中5%TMC60的促进效果与同浓度氮酮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盐酸普萘洛尔(PL·HCL)在猪口腔颊黏膜上的渗透作用及药物经口颊黏膜吸 收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猪口腔颊黏膜分别考察了药物和黏膜促透剂甘氨胆酸钠(GC)、去氧甘氨胆酸钠 (GDC)、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在不同浓度对黏膜预处理后该药的渗透情况,以 及pH、浓度、渗透压等理化因素对药物渗透的影响。结果GC、GDC、HPβCD、DMβCD在一定浓度时对PL·HCL 均有促透作用。药物的渗透系数P值在实验范围内随pH的升高而增大,随渗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不受药 物浓度的影响。结论PL·HCL经颊黏膜转运是被动扩散过程,受促透剂、介质pH、渗透浓度等理化性质的影 响。  相似文献   

14.
丹皮酚脂质体体外透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丹皮酚脂质体,考察其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透皮特性。方法薄膜-超声法制备丹皮酚脂质体;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考察丹皮酚脂质体的经皮渗透行为及皮内滞留药物量。结果制得的丹皮酚脂质体主要为单室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2.8%,平均粒径为163.8 nm。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表明,与50%的乙醇溶液相比,脂质体透皮速率较慢,但皮肤中药物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丹皮酚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能使药物在皮肤中蓄积,持续平稳释药。  相似文献   

15.
肝素透皮吸收传递体的研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制肝素透皮吸收传递体。方法: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肝素传递体,电镜观察其形态,以一定压力下通过微孔滤膜的相对速度考察其变形性,以家兔用药前后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研究其促透作用。结果:肝素传递体在电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粒径范围为50-300nm,包封率为28.7%,并具有良好的变形性和促透作用。结论:传递体是肝素良好的经皮吸收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含盐酸川芎嗪的水凝胶透皮贴剂进行初步研究,确定其基质处方、成型工艺条件以及透皮吸收率,为该类制剂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均匀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段盐酸川芎嗪的透皮量,以盐酸川芎嗪的累积透皮吸收量为指标,优选水凝胶透皮贴剂的基质配比。结果:用均匀设计优选出的,盐酸川芎嗪水凝胶透皮贴剂的最佳基质配比结果可靠,药物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平均值为(2.4440±0.0513)mg/cm2,透皮吸收率较高。结论:水凝胶透皮贴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7.
电致孔条件下巴布剂中青藤碱透皮吸收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巴布剂结合电致孔透皮给药,与被动扩散透皮给药进行比较,初步考察在电致孔条件下巴布剂中青藤碱透皮吸收的药动学特点.方法:以青风藤为模型药物,以活体兔分别进行被动扩散给药(PD)和电致孔透皮给药(EP),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采用统计矩分析法处理分析血药浓度数据.结果:电致孔技术透皮给药的AUC0→∞为43.396,是被动扩散的1.32倍,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为20.025,是被动扩散的86%,cmax为1.825,是被动扩散的1.31倍, tmax减小,比被动扩散提前4 h;消除速率常数λ二者一致;电致孔技术透皮给药的药-时曲线比被动扩散的药-时曲线平滑且下降较慢.结论: 将电致孔技术与巴布剂结合能够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东莨菪碱透皮控释膜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制了东莨菪碱透皮控释膜剂。采用自行设计的体外扩散装置,分别研究了药库、含药压敏胶和复合膜等各层次及控释膜剂的体外释药速率,该制剂在最初4h释放初始剂量约200μg。达到稳态释放阶段后(4~72h),由控释膜控制其释药速率为2.8μg/cm~2·h。用大鼠离体皮肤研究渗透速率,药物以零级速率经皮渗透,0~12h内渗透速率为3.52μg/cm~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