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选择分析10年间在平罗县妇幼保健所行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10年间我所产科分娩总数8281例,剖宫产2822例,平均剖宫产率34.08%;围生儿死亡98例,围生儿死亡率11.83‰。1997-2002年难产占首位;2003年以后稍有下降,据第2位,胎儿窘位居第1位;2002年以后社会因素逐渐上升,至2003年位居第3位。显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选择分析10年间在平罗县妇幼保健所行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10年间我所产科分娩总数8281例,剖宫产2822例,平均剖宫产率34.08%;围生儿死亡98例,围生儿死亡率11.83‰。1997—2002年难产占首位;2003年以后稍有下降,据第2位,胎儿窘位居第1位;2002年以后社会因素逐渐上升,至2003年位居第3位。显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吴娟 《吉林医学》2012,33(13):2748-2749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3年间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剖宫产率最低为39.22%,显著低于2008年及2010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生儿死亡率并不随剖宫产率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在剖宫产指征中,疤痕子宫及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显著上升。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的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升高并不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唯一手段。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年间剖宫产病例(48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第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上升,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12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12年来本院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年间剖宫产病例10271例,分两阶段研究,其中第一阶段(1991-1996年)有3860例,第二阶段(1997—2002年)有6411例。分析两个阶段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第二阶段上升缓慢;②两阶段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明显变化,头位难产取代胎儿窘迫占首位.社会因素明显增多;③第一阶段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及产后出血率渐下降,第二阶段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而产后出血率有所上升。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产后出血率,但剖宫产率上升到26.12%时,围生儿死亡率不继续下降,而产后出血率却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2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2年间剖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难产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3)围产儿死亡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 对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2003-2007年剖宫产孕妇的剖宫产率、围生儿病死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①2003-2007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于第2、3位,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③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剖宫产率的上升出现趋势性变化. 结论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呈下降趋势,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8.
李富琴 《中原医刊》2009,(17):51-52
目的分析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围生儿死亡率,指导临床合理掌握剖宫产。方法对1998牟至2007年6024例剖宫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结果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后5年显著高于前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因素”由前5年的第四位上升至后5年第二位;剖宫产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机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围生儿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以后,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由于手术均存在意外及风险,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232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历记录,整理各病例剖宫产指征,计算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围生期窒息率。结果:剖宫产率为58.41%(2326/3982),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围生儿窒息率。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对孕妇进行产前宣教,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3年剖宫产率变化趋势,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本院2006-200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2)剖宫产率下降,降低了产后出血发生率,但未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3)各年度主要手术指征依次为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巨大儿、痕疤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程异常、羊水过少、脐带绕颈、胎位异常、骨盆异常;(4)在剖宫产指征中,相对性头盆不称、巨大儿的剖宫产率上升,而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程异常的剖宫产率下降。结论: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提高产科技术,寻求全社会支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我院2434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和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逐年上升;(3)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庄树侠  高翠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63-286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年-2011 年10 年间我院剖宫产率变动趋势及发生剖宫产的指征顺位变化.结果 我院剖宫产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22%.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指征是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近3 年来,随着临床质控力度的提高,难产及胎儿窘迫明显下降,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10年剖宫产率,指征及围产儿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指征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方法:对10年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高,而围产儿死亡率未相应下降。剖宫产指征变化以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为主。结论: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降低不能依靠剖宫产率的提高,而有待于围产保健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储斌  陈红波  陶峰  黄大雁  刘辉 《安徽医学》2017,38(5):560-563
目的 分析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62 50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5年间产妇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剖宫产率的变化、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构成以及围产儿情况.结果 ①2011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为59.30%,2015年为43.90%,2011~2015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P<0.01);5年间我院分娩的新生儿NICU入住率无显著变化.②在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方面,2015年剖宫产产妇主要以瘢痕子宫(13.06%)为主,高于2011年(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年剖宫产产妇中主要以社会因素为主(15.47%),2015年为(4.51%),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③社会因素剖宫产患者中,2015年以认为剖宫产安全方便(30.83%)为主,2011年以不能忍受分娩痛疼(40.02%)为主.结论 2011~2015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的总体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并没有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升高;剖宫产指征构成已由原来的社会因素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瘢痕子宫为主.  相似文献   

15.
张其容 《海南医学》2008,19(6):54-55
目的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剖宫产指征,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6年209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各因素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为9.04%,2006年为21.02%;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001年39.24%,2006年50.18%,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产保健和健康教育,开展导乐分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龙正蓬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128-129,13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刮宫产指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以来在横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病例的档案资料。结果10年来我院产科剖宫产6137例,分娩总数31071例,剖宫产率为19.75%;高于WHO提出的不大于15%的目标。前6位指征排序依次为头位难产、胎儿窘迫、臀位及横位、疤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结论降低刮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晓军  熊鸿燕 《重庆医学》2007,36(19):1999-2000
目的 分析助产机构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2003~2006 年产科质量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开展剖宫产术的助产机构逐年增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等级和地域的助产机构的剖宫产率不一样;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随剖宫产率的升高而降低(P<0.01),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没有随之降低,反而升高(P<0.01).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但过高并不能相应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因此,应通过多种干预措施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循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循证评价。方法:本文研究了我院2000~2009年这10年间剖宫产构成比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循证医学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剖宫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4.63%上升至2009年的12.34%,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巨大儿剖宫产率则由45.00%上升至72.92%,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因素是2000~2009年里变化最明显的一个剖宫产指征。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与巨大儿发生率上升有关,更与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10年产妇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与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住院分娩的剖宫产产妇2451例,同时选择2000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的剖宫产率、剖宫产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结果 2010年我院剖宫产率比2000年显著提高(P<0.05),2010年社会因素、再次剖宫产、过期妊娠相比2000年构成比显著增加(P<0.05),巨大儿、相对头盆不称、ICP、珍贵儿的构成比相比2000年显著降低(P<0.05)。结论剖宫产主要因素是社会因素,针对性进行干预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我院产科4年内剖宫产率来分析,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因素,只有降低了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才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