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莉  王汐  赵雷  陈晓敏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12-1613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提高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钾(K+)、尿素氮(BUN)、肌酐(Cr)、血管紧张素/醛固酮(ARR)、双肾上腺B超或CT,以及发病年龄、血压水平、降压效果等,分析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BP)、血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BUN)、肌酐(Cr)、空腹血糖(Glu)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容易误诊,常因电解质紊乱、降压效果差而怀疑继发性高血压。②对于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行电解质、双肾上腺B超或CT检查,可提高检出率。③老年继发性高血压以肾上腺增生(36.96%)、肾上腺腺瘤(19.57%)、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6.09%)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及特征。方法:选取12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实施醛固酮增多症检测以及其他指标的检测,从而有效的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将该122例患者分为醛固酮增多症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2组患者均实施卧、立位试验,血钾及肾上腺薄层CT检测,同时一部分患者实施午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测定,对患者主要观察的指标有血醛固酮、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以及肾素活性等。结果:2组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被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占比例为19.67%,此外并未发现无功能腺瘤;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在卧、立位血醛固酮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均发生显著升高,而血肾素活性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性(P<0.05),在血钾水平上则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时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这其中以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比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46例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压,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者43例(93.48%),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2.17%、17.39%、80.44%;伴肌无力、乏力或肢端麻木者23.52%。平均血钾浓度为(3.37±0.38)mmol/L,其中低钾血症者26例(56.52%);低血浆肾素活性者37例(80.43%),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者38例(82.62%);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阳性率为93.48%。结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表现为重度高血压伴低肾素活性及高醛固酮血症,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少于60%;肾上腺CT扫描对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Wu JC  Tang ZY  Zhang W  Ling DY  Hou RF  Wang WQ  Li XY  Ning 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6):3302-3305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例资料,探讨单侧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前诊断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145例,分为醛固酮瘤组、单侧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组和双侧增生组,分析各组术前的临床资料、生化与激素水平、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情况,比较各组术后血压、血钾和血醛固酮水平,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肾上腺CT检查,其中62例患者行肾上腺插管采血检查。结果145例患者中,单侧结节增生14例,醛固酮瘤76例,双侧增生55例,单侧结节增生的发生率为9.7%(14/145);性别构成、发病年龄、高血压时间、血压以及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与其他两组相似;血钾、血、尿醛固酮值介于醛固酮瘤和双侧增生之间;单侧肾上腺结节增生CT检查有50%(7/14)和诊断相符,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准确性为85.7%(12/14);单侧肾上腺结节增生患者术后血钾,血醛固酮均恢复正常,50%(7/14)血压恢复正常,50%(7/14)血压明显改善。结论单侧肾上腺结节增生通过手术可以治愈,临床和肾上腺CT检查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明确诊断需要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增多症(PA)的临床特点,提高PA诊治水平。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月期间140例住院明确诊断的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均有高血压史,其中10%(14/140)的患者为1级高血压,20%(28/140)为2级,70%(98/140)为3级。血钾水平正常者6例(4.3%),降低者134例(95.7%)。85.7%(120/140)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高于正常值,67.9%患者(95/140)血浆肾素水平低于正常值。B超诊断PA的特异性为66.5%,敏感性为82.2%;CT诊断PA的特异性为94.5%,敏感性为95.0%。12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02例,肾上腺增生26例。术后2周116例患者血钾正常,96例血压恢复正常。结论PA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正确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和分型;血压及血浆醛固酮升高、血钾及血浆肾素降低是PA的主要定性方法,PA定位主要依靠肾上腺B超、CT(或MRI);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将49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SH组)及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临床治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H组最主要原发病为肾上腺增生(36.73%),其次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6.53%);两组空腹血糖(Glu)、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SH组血钾水平、舒张压(DBP)低于EH组(P<0.05);SH组收缩压(SBP)高于EH组(P<0.05).结论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电解质紊乱较严重,临床在常规检查基础上,可行电解质检查,可提高继发性高血压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黄莹  黄敏葵 《广西医学》2009,31(11):1613-1614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并计算ARR。对38例疑诊为PA的病例进行肾上腺薄层CT扫描、病理检查。结果32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ARR〉50,38例患者再次检测ARR,结果ARR仍〉50的34例,PA检出率10.6%(34/320)。34例PA患者肾上腺CT扫描示肾上腺瘤8例,单侧或双侧增生17例;合并低钾血症11例,占32.4%。结论ARR是一个敏感的PA筛查指标,应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常规检查项目,ARR在PA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血钾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包括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腺瘤(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糖、胰岛素代谢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有无低血钾将17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APA 103例、IHA 75例)分为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2组均行3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卧立位醛固酮试验,观察血糖、胰岛素变化与血钾之间的关系。结果低血钾组血钾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空腹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正常血钾组(P〈0.05,P〈0.01);低血钾组血糖曲线下面积、卧位醛固酮水平均高于正常血钾组(P〈0.05);低血钾组糖耐量异常者为75.3%,正常血钾组为4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PA和IHA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8.8%、57.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血钾是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胰岛素分泌下降的可能原因之一;应警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其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目前临床上较多见,主要以高血压低血钾为表现,亦有早期报道无症状而体检发现血钾低而就诊发现的醛固酮(ALD)腺瘤[1],血钾正常的原醛症及血压正常的原醛症在肾上腺醛固酮瘤中也可见[2],但血醛固酮水平正常的肾上腺醛固酮瘤尚不常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于2009年10月发现血浆ALD水平正常的原醛症患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平  董爱梅 《农垦医学》2013,(3):208-212
目的:探讨肾上腺占位病变与高血压及低血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肾上腺占位的住院患者病历,将其分为无高血压及低血钾组(0组)、单纯高血压组(1组)和高血压合并低血钾组(2组),对三组的病理结果、病变性质以及血钾、尿钾、立卧位肾素、醛固酮水平和晨8点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组发生皮质腺瘤、肾上腺结节样增生及嗜铬细胞瘤几率较高,其病变多具有内分泌功能,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嗜铬细胞瘤最为多见;其次为2组,其出现库欣综合症比例较高,0组发生肿瘤几率较高,其病变多无内分泌功能。三组间的立位肾素水平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以2组肾素水平最低,且与其他两组的血钾水平和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比值)均有差异,其血钾水平最低,比值最高;三组间的尿钾、卧位肾素、立卧位醛固酮、皮质醇及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分级后各级间的以上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上腺占位伴有高血压或同时合并低血钾时病变多具有内分泌功能,且立位。肾素水平明显降低,其内分泌功能与高血压水平无关;不伴有高血压及低血钾时发生无功能腺瘤可能性较大,病变多无内分泌功能,需注意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对于肾上腺占位病变,内分泌功能的检测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代谢性相关指标以及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依托深圳南山区脑卒中社区综合防治项目,选取150例H型高血压患者和80例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和代谢性相关指标。结果 H型高血压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肌酐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血压组(P0.01),且H型高血压组中CC、CT、TT不同基因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显著,尤以TT基因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酸、肌酐与H型高血压关系紧密,H型高血压人群中MTHFR基因677C/T纯合突变TT基因型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重要遗传因素,而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糖、尿酸、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12.
江雨萍  李青  马超 《当代医学》2011,17(10):41-4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80例T2DM患者(T2DM组)及健康体检人群380例作为对照对象(体检组),于清晨空腹时采取静脉血检测两组尿酸(UA),比较T2DM组与体检组UA差异;统计T2DM组高UA比例,观察T2DM患者中高UA血症组与UA正常组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水平,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脑血管疾病及随访期间死亡情况。结果 T2DM组平均UA(473.56±80.23)umol/L,高于健康体检人群的平均UA(342.70±60.12)umol/L(P〈0.05)。380例T2DM组高UA血症患者140例(36.82%,140/380),T2DM组中140例高UA血症患者组与240例UA正常患者比较HbA1c、FPG无差异(P〉0.05),高UA血症组TC、TG、CR高于UA正常组(P〈0.05)。高UA血症组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脑血管疾病及随访期间(1~3a,平均1.56a±0.43a),死亡均高于UA正常组(P〈0.05)。结论 T2DM患者UA水平高,对于T2DM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降糖调脂的同时也要控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病人代谢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及其他代谢综合征成分的关系。方法于我院内分泌科、痛风门诊选取高尿酸血症合并和不合并高血压病人各100例,于体检中心选取单纯高血压病人及健康体检者各100例,空腹静脉采血测定尿酸(UA)、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尿素氮(BUN)及肌酐(Cr)的水平,并测量血压及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各组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组BMI、UA、FBG、TG、TC、BUN、C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6.30~171.77,q=4.19~4.48,P<0.01),BMI、UA、FBG、TG、BUN均高于单纯高尿酸血症组(F=16.30~29.23,q=3.69~4.48,P<0.01),BMI、UA、TG、TC、BUN、Cr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F=20.75~171.77,q=3.69~4.19,P<0.01)。UA水平与年龄、舒张压、FBG、TG、BUN均呈正相关(r=0.146~0.394,P<0.01)。BMI、TG、TC、BUN、Cr是高血压病人血UA增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时肥胖及糖脂代谢紊乱更加严重;体质量超标、高脂血症及肾功能降低是高血压病人UA增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在降血压的同时积极干预高尿酸血症及其危险因素,并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640例老年人(≥60岁)的BP、BMI、Glu、TC、TG、BUN、Cr、UA之间的关系进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人高血压组的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均大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间Glu、TC、TG、BUN、Cr、UA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后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OR〉1,P〈0.05)。结论 年龄、BMI、高钠饮食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动态血压证实的隐匿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临床症状的患者分别为2.22%、4.44%、4.44%;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中吸烟、饮酒、打鼾、肥胖者占所有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75.56%、86.67%、91.11%、93.33%;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比较,体重指数(BMI)、腰围(W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吸烟、饮酒、打鼾、肥胖者可能为隐匿性高血压的高危患者;隐匿性高血压心血管危险与持续性高血压相似。  相似文献   

16.
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640例老年人(≥60岁)的BP、BMI、Glu、TC、TG、BUN、Cr、UA之间的关系进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高血压组的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均大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间Glu、TC、TG、BUN、Cr、UA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后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OR>1,P<0.05)。结论年龄、BMI、高钠饮食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肾脏病患者80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均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日一次静点,2周为一疗程。分别测定应用参芎葡萄糖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血红蛋白(Hb)、24 d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糖尿病肾病患者加测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d血糖。结果应用参芎葡萄糖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血压、血BUN、SCr、UA、24 d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排出,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对肾性高血压有明显治疗效果,对血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住院、≥60岁的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合并CKD(CKD组),138例无CKD(非CK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踝臂指数及24h动态血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非CKD组[(13±11)比(10±7)年,扣2.35],Hb、白蛋白低于非CKD组[(12.1±1.7)比(13.3±1.3)g/L、(34.4±2.6)比(36.8±3.4)μg/L,t值分别为-5.73、-4.75],尿酸、TG、24h收缩压、24h脉压高于非CKD组[(367±81)比(323±74)μmol/L、(1.6±0.9)比(1.3±0.7)mmol/L、(133±14)比(127±16)mmHg(1mmHg=0.133kPa)、(65±12)比(58±12)mmHg,t值分别为3.82、2.50、2.47和3.68],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ER/CR)[86.2(24.6~374.8)比6.0(3.6~17.8)mg/g]、踝臂指数低于非CKD组(0.94±0.18比1.03±0.18,t=-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HDL-C和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1.47、1.48、-0.53、-1.20、-0.76,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TG、UAER/CR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79、3.63、1.04,95%C1分别为0.62~1.01、1.45—9.0l、1.00—1.0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白蛋白、踝臂指数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33、0.28,均P〈0.01),年龄、尿素氮、血清肌酐、尿酸、TG、UAER/CR、24h收缩压、24h脉压与e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63、-0.89、-0.34、-0.18、-0.65、-0.16、-0.25,均P〈0.01)。结论白蛋白、TG、UAER/CR可能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就诊未治疗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根据HbA1c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134例)和HbA1c正常组(HbA1c<6%,152例).分别比较三组肾功能相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酸(UA).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HbA1c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升高组UAlb水平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15.0mg/L比11.0 mg/L,P<0.05),但两组高血压病程(5.0年比5.0年)、收缩压(SBP)[(143.5±10.6)mm Hg比(143.9±10.8)mm Hg]、舒张压(DBP)[(83.9±8.7)mm Hg比(83.2±8.4)mm Hg]、Scr[(76.6±25.1)μmol/L比(70.8±19.9)μmol/L]、BUN[(5.4±25)mmol/L比(4.9±1.5)mmol/L]、UA[(346.6±110.7)μmol/L比(330.6±90.9)μmol/L]及GFR[(105.0±31.5) mL/min比(105.8±31.3)mL/ni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UAlb、Scr、BUN、UA、GFR水平在HbA1c正常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lb与HbA1c(r=0.248,P=0.000)、FPG(r=0.248,P=0.000)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及FPG水平仍然是UAl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糖尿病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水平与UAlb呈独立相关,是评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素钠、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用于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标本,将每例标本3ml分别注入普通试管及肝素钠、肝素锂抗凝管中,于同一生化仪上对常规生化项目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ALT、AST、GGT、TBil、ALB、TBA、P、CHO、CK-MB、AMS、TG、Glu、CL等项目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UA、ALP、DBil、TP、Mg、HDL-C、LDL、LDH、CK、K、Na、TCa等项目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UA、ALP、TBil、DBil、Mg、CHO、LDL、LDH、CK、TG、K、Na、TCa等项目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UA、ALT、AST、GGT、ALP、TBil、DBil、TP、ALB、TBA、Mg、CHO、HDL-C、LDL、LDH、CK、CK-MB、AMS、TG、Glu、Cl、Na等24个项目肝素锂与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相关性良好(r〉0.800),而P、K、TCa3个项目肝素锂与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相关性较差(r〈0.760)。结论大部分常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可用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作为标本,但需建立回归方程或血浆参考体系,少数项目不宜用肝素类抗凝血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