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划分为各30例的3组,行单纯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组(A组)、行新Bobath治疗的新Bobath技术组(B组),行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联合新Bobath治疗技术的C组(C组)。对比分析3组不同治疗方法前后Fulg-Meyer评分、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erg平衡量表具体改善情况。结果三组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评定指标方面均有效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评定较其他组明显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行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改善效果,且能够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病房-家庭嵌入式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进行病房-家庭嵌入式运动想象疗法,B组16例患者仅给予病房-家庭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患侧上肢肌力评分变化。结果 A组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Fugl-Meyer评分、改良 Barthel指数、患侧上肢肌力评分均高于 B 组(P<0.05),两组治疗8周、治疗12周时上述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病房-家庭嵌入式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肌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参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志敏  卢祖能 《广西医学》2016,(11):1521-1524
目的 探讨电温针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脑卒中偏瘫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加温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电温针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并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根据入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每组50例,奇数为对照组,采取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偶数为研究组,采取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随访半年时患者对康复效果满意率,以及治疗前后肢体运动(Fugl-Meyer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88.00%,对照组则为68.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随访半年时对康复效果满意率进行统计可知,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相比单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不仅能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肢体运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对康复效果满意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方法 102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康复训练组、针灸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各34例;康复训练组采用现代康复疗法,针灸治疗组采用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综合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BI)指数评定量表,评定各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3组患者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综合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其他2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实施反射抑制模式配合循经往返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反射抑制模式配合循经往返灸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治疗,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程度改良)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患者在Ashworth(痉挛程度改良)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的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实施反射抑制模式配合循经往返灸的治疗模式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119-121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有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治疗,应用Fugl-Meyer评定量表、Barthel评定量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治疗后运动及生活能力,并统计残疾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Ashworth评分分别为(54.93±1.32)分、(67.64±2.05)分、(9.84±0.4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致残率9.33%(7/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16/75),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均出现肢体痉挛症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拮抗肌常规腧穴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拮抗肌运动点电针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FMA评分、Barthel评分、上肢、下肢MAS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明显偏高(均P0.05)。不同的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MA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明显偏低(P0.05)。经临床治疗效果判定,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拮抗肌运动点电针刺激治疗疗效显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75例,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组(治疗组)38例及传统针刺组(对照组)37例。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偏瘫肢体痉挛程度、总体痉挛状态综合疗效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定。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改善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75.68%)(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相同,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结果:采用FMA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ADL评定,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康复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残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96例经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30 d的红花黄色素治疗 (150 mg/d)?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患肢Fugl-Meyer 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患肢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测定?结果:治疗后,FMA?MBI?iEMG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 < 0.05),而且治疗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 < 0.05)?结论:红花黄色素与康复训练联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针刺组(60例)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60例),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更优于单纯针刺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皮部浅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皮部浅刺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取穴针刺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选取患侧上、下肢拮抗肌群阿是穴进行皮部浅刺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皮部浅刺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150例纳入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75例,以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按摩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屈肘肌群及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按摩与康复训练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病情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2组均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另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2组均干预3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手功能Brotez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手功能Brotez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28.73±4.88、84.32±15.27、27.28±4.83、81.47±12.81)高于对照组(24.62±4.35、76.15±13.44、23.54±4.19、73.58±12.25)(P<0.05)。结论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09年4月该科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和6个月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法和Fenchay活动指数评定法跟踪评测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及灵活性,并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后,两组FMA评分、Fenchav活动指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跟踪评测两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FMA评分、Fenchay活动指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一步提高(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估量表(FMA)、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有利于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修正机体平衡功能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灸百会穴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针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灸百会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评估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NS评分均明显降低,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P0.05);治疗组运动能力(FMA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百会穴联合体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患者运动能力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