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1979年~2006年收治的68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随年龄而异,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期,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本组全部采用Ladd抯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合并其它畸形12例,占17.6%.治愈60例(88.2%),死亡8例(11.8%). 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CI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临床疑诊为肠旋转不良的患儿156例超声数据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CDU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156例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超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SMV)围绕肠系膜上动脉(SMA)盘旋形成漩涡征107例;SMV与SMA仅表现为位置异常21例;胃、十二指肠扩张及下消化道呈塌瘪状共75例;SMV扩张8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7.84%,阴性预测值为76.47%,Kappa=0.78,P < 0.01,其结果与传统诊断方法上消化道造影(UGI)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对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较敏感,准确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雷沺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Z):38-3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0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病例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4例(其中1例伴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闭锁3例(其中1例伴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狭窄2例,环状胰腺3例(其中1例伴十二指肠前门静脉)。术后痊愈19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加强术后护理,可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超声与CT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锁仁静  李亮  吴梦琦  沈琪  胡俊 《安徽医学》2010,31(11):1324-1325
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诊断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儿术前行CT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18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5例误诊为肠套叠。30例患儿术前行彩超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22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1例漏诊。结论超声和CT均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2009年收治并手术证实的2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腹部立位片:26例中22例表现为十二指肠不全梗阻征象;(2)钡餐检查:胃及十二指肠近段不同程度扩张,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呈不完全梗阻,可见十二指肠与上段空肠于右中腹部呈螺旋状下行(18例),呈多弧形迂曲向下行走(6例),该段肠管局部纤细,不重叠。十二指肠水平段明显梗阻,钡剂滞留于梗阻末端呈鸟嘴状(2例);(3)钡灌肠检查:共14例在钡餐检查后又行钡灌肠检查,回盲部位于右上腹6例,左中腹5例,左上腹3例;(4)手术所见:24例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环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有腹膜带粘连压迫该段肠管,旋转角度最大1080°,最小180°,以360~720°居多。结论 X线检查尤其是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与上部空回肠狭窄并呈螺旋状或迂曲多弧形向下走行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典型征象,因此,胃肠造影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9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78例,女18例,年龄4d~17岁。新生儿期以胆汁性呕吐为特点。非新生儿期以复发性呕吐、慢性间歇性腹痛及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为主,可出现便秘、腹泻、血便或黄疸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空肠曲或空肠位置异常和盲肠位置异常等征象,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组均行Ladd's手术,12例绞窄性肠扭转患儿均作肠切除。其余合并症同期手术。术后痊愈87例,治愈率9l例,5例死亡,4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肠扭转导致肠坏死或合并其它严重畸形。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其认识不足,缺乏重视是发生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上消化道梗阻手术患儿16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及X线造影检测结果,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卡方分析.结果 在肠旋转不良的检测中,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0.70%,准确率为90.18%,假阴性率为10.00%,假阳性率为9.30%,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Kappa=0.762);在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检测中,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3.83%,特异性为94.87%,准确率为94.17%,假阴性率为6.17%,假阳性率为5.13%;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Kappa=0.870);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中的确诊率明显高于X线造影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怀疑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术前通过超声和X线造影检查均可进行诊断,而超声检查对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惠儿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本组术前超声显示肠系膜血管关系异常7例,诊断肠旋转不良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肠扭转2例。结论术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方法,超声检测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及位置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一旦探测到漩涡征即可提示肠扭转,通过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本组术前超声显示肠系膜血管关系异常7例,诊断肠旋转不良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肠扭转2例。结论术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方法,超声检测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及位置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一旦探测到漩涡征即可提示肠扭转,通过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术前12例得到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果: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12例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位置关系异常。10例SMV位于SMA左侧,(其中2例出现“漩涡征”),2例SMV位于SMA前方。2例SMV与SMA位置正常(SMV位于SMA右侧),所有患儿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结论:超声检查肠系膜上血管的位置关系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发现SMV位于SMA左侧或前方,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出现“漩涡征”则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512例住院新生儿呕吐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12例中内科疾病致呕吐458例,占89.5%,其中感染性疾病172例,以肠炎、呼吸道感染、坏死性肠炎多见。非感染性疾病286例,以早产儿、咽下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假性肠梗阻多见。外科疾病引起的呕吐54例,占10.5%,以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胃肠穿孔、肠闭锁、狭窄多见。结论掌握新生儿呕吐临床特点,并选择合适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资料。结果消化道造影可见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位置异常11例,其中十二指肠呈螺旋型下降5例,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椎右侧2例,钡剂灌肠回盲部位置异常12例。超声检查肠系膜上动静脉关系异常11例,呈漩涡征改变8例。结论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回盲部位置异常及漩涡征是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作为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疝诊断及治疗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行腹股沟探查手术,其中8例行肠切除肠吻合,5例睾丸切除.术后8例有并发症,死亡2例.手术治愈率94.11%,并发症率22.52%,死亡率5.88%.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积极营养支持治疗及防止中毒性休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马能强  陈琦 《河南医学研究》2007,16(1):51-52,73
目的: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常见合并畸形,降低二次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二十年间本院收治的1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调查其常见合并畸形,分析近十年收治的患儿与前十年相比二次手术率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136例患儿有33例合并有一种或多种畸形,以合并十二指肠膜状狭窄最多见;和前十年相比二次手术率和死亡率下降,二次手术原因发生改变。结论:肠旋转不良常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类型复杂;中肠扭转、小肠坏死和合并其他畸形是主要死因;我们可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仔细探查并处理合并的消化道畸形来降低本病的二次手术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病理分型及临床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和病理分型及有效诊疗措施。方法:总结笔者近10年间对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诊疗经验,着重对术前诊断,病理分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1例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1例,十二指肠膜状狭窄5例,二者占76.1%;环状胰腺及先天性异常索5例,占23.9%。结论:术前各种胃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关键,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及膜性狭窄是首发病因,环状胰腺及其他因素亦应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手术治疗的要点及提高疗效的关键。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8年45例先天性肠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诊断及时、准确,无误诊,无延迟诊断。手术42例,治愈存活36例,术后存活率为85.7%,32例术后随访1-21年,绝大多数无吻合口瘘、肠梗阻等近远期并发症。结论:早期准确的诊断、熟练轻柔的手术操作、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严密、高质量的术后管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探讨超声和X线检查在诊断新生儿小肠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已手术证实的新生儿小肠畸形(肠闭锁16例、肠旋转不良13例、胎粪性腹膜炎14例、环形胰腺9例、梅克尔憩室10例)进行超声及X线片图像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超声检出肠旋转不良10例,符合率76.9%;提示肠闭锁10例,符合率62.5%;提示环形胰腺7例,符合率77.8%。对胎粪性腹膜炎,超声提示腹部存在不同程度胀气,X线平片对其可显示异常,但不能确诊。对梅克尔憩室,超声及X线检查均无特征性显示。结论超声对肠旋转不良并肠扭转可明确诊断,对环形胰腺及肠闭锁可作出提示性诊断,对胎粪性腹膜炎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X线平片对小肠疾病有一定的阳性表现,但无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26例小肠破裂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改变,确定诊断的依据。26例中,单纯修补11例,经部分肠切除肠吻合15例,处理并发伤。术后常规抗感染等辅助治疗措施。结果26例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必要的辅助诊断,是诊断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主要依据;按伤情可酌情采用单纯修补或部份肠切除吻合,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降低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肠闭锁88例的临床资料、影像、病理类型、手术治疗及疗效。结果本组治愈76例,治愈率86.3%,其中8例进行了2次手术(包括6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术后死亡及放弃治疗12例(包括合并肠扭转3例,短肠综合征2例,胆道闭锁1例,肛门闭锁1例)。结论早诊断,增加患儿出生体重,降低合并严重畸形患儿出生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根据闭锁两端肠管的病理改变拟定的肠切除范围可作为临床参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急腹症为表现的结肠癌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6例以急腹症为表现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均给予急诊腹部X线平片、超声或CT扫描检查,根据病变部位、术中所见及临床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56例患者均确诊为结肠癌,其中27例表现为急性肠梗阻,17例表现为急性阑尾炎,8例表现为肠穿孔,4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给予结肠切除并I期吻合42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并造瘘6例,单纯造口姑息术8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年生存率为91.07%(51/56),5年生存率为41.07%(23/56)。结论以急腹症为表现的结肠癌容易发生误诊,术前应注意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应注意术式的选择,术中给予肠道灌洗、术后全肠外营养等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