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18例)为对照,测定其hs-CRP水平。观察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功能演变与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AMI时心脏功能的研究 ,一直是心血管病理生理及临床密切关注的课题。自 CCU建立以来 ,AMI因心律失常的病死率已大大下降 ,鉴于目前泵衰竭仍然是 AMI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因此对 AMI后心脏功能的研究及其有效再灌注治疗与心脏功能的改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1  AMI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 ,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及 (或 )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 ,少数心肌梗死是由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所造成。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病变最终往往形成斑块 ,造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别分析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心周脂肪(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其优劣。方法对104例受检者进行CTA检查,在钙化积分图像基础上测量心外膜脂肪和心周脂肪体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结果 EAT体积与PAT体积具有显著相关性(r=0.877,P0.01);两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Gensini积分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2支、3支冠脉病变的EAT、PAT体积大于单支病变(P0.05),2支、3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两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相仿。结论 EAT体积与PAT体积显著相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急性进展的临床表现,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糜烂、破溃,导致局部的炎症反应。白细胞在破损处黏附、聚集,释放出组织因子及促凝血酶分子,促使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生成。同时破溃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触发凝血反应,进一步趋化血小板、白细胞及纤维蛋白的黏附、聚集,诱发血栓形成。炎症及血栓形成均是AMI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AMI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HT)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08-2010年就诊的60岁以上,曾发生胸闷的20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以高频超声测量患者的IHT及斑块的形态,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IMT及斑块的形态的发生率.结果 206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于50%者130例,同时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72.1%,冠脉基本正常者76例,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23.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冠脉粥样硬化者中分为多支病变及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82.2%;40.3%)、(P<0.05).结论 颈动脉的IMT及斑块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在发生胸闷的患者中,进行颈动脉的IMT高频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可成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即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种。许多研究表明AMI患者存在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它们共同参与AMI发病的全过程,并且血清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14日到2017年10月14日期间)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照组)各78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主要表现为3支病变、左主干、左回旋支等方面,且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会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脉进一步病变,如不及时控制糖尿病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冠心病(CHD)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双侧颈动脉、双侧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探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65例作为CHD组,选择不明原因有心悸、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感觉的患者65例作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测量其左、右颈动脉、股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结果CHD组TC、TG、LDL-C、GLU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颈、股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CHD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股动脉分叉处斑块检出明显多于其他部位(P<0.01)。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较显著,冠状动脉病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及早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临床病理研究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以血栓形成为主的急性堵塞病变所导致的急性心肌梗塞。其临床表现与单纯粥样硬化狭窄或堵塞所致的急性心肌梗塞有所不同。本研究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预后及防治提出了新的观点。冠状动脉造影,~(201)Tl或~(99m)TC-特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按照不同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面积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性(P<0.05);同时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够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特别适用于体检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观察,值得广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