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1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tHc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另外选择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tHc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监测血清tHc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79-1481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期间进行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1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3例,隐匿型冠心病28例;将同期在体检的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液标本进行hs-CRP、DD、LP(a)、HCY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中hs-CRP、DD、LP(a)、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AMI患者HCY、hs-CRP、DD、LP(a)水平均>UAP患者>SAP患者>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中,AMI>UAP>SAP>隐匿型冠心病,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大于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hs-CRP、DD、LP(a)、HCY水平动态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危险分层,病情转化情况,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38例,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DD、Fg和hs-CRP的水平。结果 ACS组和SA组DD、Fg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CS组DD、Fg和hs-CRP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P〈0.01);冠心病患者DD、Fg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DD、Fg和hs-CRP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钦 《中国医疗前沿》2010,(10):57-57,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0例及健康对照者31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和DD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和DD水平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s-CRP和DD水平测定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性期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浓度的相关性,分析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ACI患者大梗死、小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各42例,共126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2例,按急性脑梗死面积分为三组和健康对照组。采集hs-CRP和LP(a)的数据,分析ACI及健康对照组患者的hs-CRP和LP(a)的浓度。结果:大梗死患者的hs-CRP和LP(a)明显高于小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小梗死组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腔隙性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hs-CRP和LP(a)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CI急性期患者的hs-CRP和LP(a)的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检测此类项目临床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以干化学法、酶联免疫吸咐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体内血浆DD、GPⅡb/Ⅲa含量,各30例。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PG)、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吸烟指数、饮酒史、性别。结果:AMI组、UAP组血浆DD、GPⅡb/Ⅲa浓度大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而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P组二者浓度大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血浆DD、GPⅡb/Ⅲa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833,P〈0.05)。DD与年龄、hs-CRP、FPG、SBP有正相关关系(r=0.414,0.250,0.199,0.246,P〈0.05),GPⅡb/Ⅲa与年龄呈相关关系(r=0.312,P〈0.05)。FPG、hs-CRP为独立影响DD的危险因素,年龄、吸烟指数为独立影响GPⅡb/Ⅲa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D、GPⅡb/Ⅲa与冠心病病情密切相关,并与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因而,血浆DD、GPⅡb/Ⅲa在冠心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LP(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5例CHD患者的hs-CRP,常规生化分析仪测定LDL-C.CHD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CHD血清LP(a)、LDL-C﹑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DL-C﹑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P<0.01).结论 LP(a)、hs-CRP和LDL-C参与CHD的发病过程,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CHD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冠心病(CHD)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三组:稳定心绞痛组31例;不稳定心绞痛组3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FIB)的浓度。结果冠心病三组的三项测定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心绞痛组(P<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s-CRP、DD和FIB与冠心病相关,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慢性损伤及炎症等多因素造成hs-CRP升高,另外冠心病血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DD和FIB水平升高。联合检测血清hs-CRP、FIB和DD浓度的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DD)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HCY浓度和血浆DD浓度,另外随机抽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HCY和DD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CY、hs-CRP、DD联合检测是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敏感性标志物,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脂蛋白(a)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脂蛋白a[Lp(a)]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D-D、Lp(a)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hs-CRP、D-D、Lp(a)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联合这4项检测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和D-二聚体( D-D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本院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时、术前24h、术后24h 、72h、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hs-CRP及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①术后24h 、术后72h的hs-CRP 及D-二聚体的浓度均高于入院时及术前24h,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4天时hs-CRP 浓度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 P>0.05),但D-二聚体的浓度与术前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4例患者术后72h出现感染症状,伤口局部疼痛,同期hs-CRP 浓度再次升高,与无感染症状患者比较,浓度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经过抗感染治疗后4例患者hs-CRP 浓度有所下降,术后第14天时hs-CRP 浓度仍高于无感染症状患者。③5例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证实存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术后第14天时仍高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④通过Logistic分析方法可知hs-CRP 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发生具有正相关关系,D-二聚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子。结论:hs-CRP和D-D浓度的变化为早期DVT、术后感染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FIB、D-二聚体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16,P<0.01)。结论血浆APTT缩短,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α(LPα)以及血浆保护性因子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CSF的患者98例,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强化组各49例,常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 1/晚;强化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 1/晚。观察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高敏血浆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血浆炎性因子hs-CRP和LPα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保护性因子APN水平较前明显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与常规组比较,强化组血浆炎性因子hs-CRP及LPα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保护性因子APN水平较前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CSF患者血浆hs-CRP及LPα水平,升高血浆保护性因子APN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 (a)]的血清水平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梗组)18例;单纯心绞痛( AP )者23例为AP组,既往有一次心梗病史的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者20例为OMI组。分别测定、比较各组间hs-CRP、 LP ( a)的血清水平差异。结果 OMI组、 AP组、再梗组hs-CRP、 Lp (a)浓度逐渐升高,且各组间hs-CRP、 Lp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组Lp (a)和hs-CRP呈正相关性(r =0.697, P<0.001)。结论(1)血清hs-CRP、 Lp (a)浓度升高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极大的相关性,是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再发心梗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2)冠心病患者血清 Hs-CRP、 Lp ( a)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对增高,说明hs-CRP、 Lp ( 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306例,根据改良Gensini评分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62例)以及病变轻度组(64例)、中度组(92例)、重度组(88例),术前测定hs-CRP水平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组间hs-CRP及HRV的差异,并随访至少12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病变组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轻、中、重度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连续5min窦性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参数在中、重度组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内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正常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成分(HP)、低频成分(LP)等参数重度组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P〈0.01);(3)随访期间冠脉病变组中发生MACCE与无MACCE患者比较,HRV和hs-CRP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HRV及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对预测和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秀丽  王丽华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3):351-352,359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90例,其中缓解期22例,急性加重期6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5例。分别检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清hs-CRP,Fbg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的血清hs-CRP、Fbg和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急性加重期的血清hs-CRP、Fbg和D-二聚体水平较缓解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肺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hs-CRP、Fbg和D-二聚体水平也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Fbg和D-二聚体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对其检测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SE、hs-CRP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另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NSE、hs-CRP和D-D的水平,以及轻度、中度、重度急性脑梗死组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并探讨NSE、hs-CRP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急性脑梗的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陆竹梅  邓姗  邱小菊 《华夏医学》2013,(6):1080-1083
目的:通过比较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孕妇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探讨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与意义.方法:选择92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s-CRP、D-D水平和母婴结局的关系.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hs-CRP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亦较正常妊娠组高,随着病情严重而递增;子痫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8,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中有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hs-CRP和D-D水平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者(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hs-CRP和D-D水平与炎症性反应正相关,可能通过促进凝血功能与纤溶抑制功能亢进,产生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在血常规检测的基础上检测并对比两组血D-D、hs-CRP和AT-Ⅲ(%)的测定结果,分析其与脑梗死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轻度组高于中重度组,D-D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s-CRP和AT-Ⅲ(%)与脑梗死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D-D和AT-Ⅲ(%)可能与脑梗死程度有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脑梗死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