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震颤麻痹(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运动迟缓.肌强直及振颤。属于祖国医学的“内风”“颤震”“震抖”“痉病”等范畴。虽然本病病程较长,病证复杂,但病理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主病在肝,病久涉及脾胃。其病位在脑髓、筋脉,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脑髓、筋脉失养是发病的基本病机.痰瘀阻络是基本病理。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易产生毒副作用和并发症,故更好地挖掘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方便同行了解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研究情况,特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前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高,副作用少,且远期疗效较稳定.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李平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及代谢异常性疾病的诊疗,擅长运用中医学理论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对器质性心脏病的功能异常,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心脏瓣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出现只会渐进性加重。瓣膜置换术是西医治疗的首选,中医药辨证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功能障碍有独特疗效。心痹的主要病理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行受阻,因此"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故心痹病位虽在心,病源实在脾,因此健脾益气、除湿是治疗的一大要义,无论在病初,或是后期心肾水肿证阶段,健脾、温脾对本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属中医学"痹证""眩晕" "头痛"范畴[1].现代医学认识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变,导致关节囊和韧带松弛,椎骨问滑移活动增大,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久之产生骨赘增生、韧带钙化,直接或问接地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发病.本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长期颈部不适.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笔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雪冰 《广西医学》2007,29(5):731-733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呈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表明,本病与乳腺癌关系密切,其发生乳腺癌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1.4~1.5倍.现代医学认为其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及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增多所致.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常因忧思恼怒或饮食不节而致冲任失调→气滞血淤→经络阻滞,乳络不通,发为本病,以冲任失调为发病根本.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辛宣芳化法有宣透湿邪、醒脾开肺之功,起源于先秦、开创于东汉、兴盛于明清,是温病常用治法之一.基于中医药理论对疫病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于中医"疫毒""湿毒疫"等范畴,而湿毒是其核心病理因素,湿毒闭肺困脾是其核心病机,临床症状以肺系、脾胃系多见.辛宣芳化法切中本病病机,针对本病核心病理因素,可以祛除闭肺困脾之湿毒疫邪,同时兼顾中上二焦,通调津气,标本并治,邪去正安.本文从辛宣芳化法的源流等方面进行阐述,举隅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一则,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广泛研究阶段及综合治疗阶段。回顾了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经历。临床诊治体会是把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重视临床辨证分期、强调中医药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点是临床疗效好、损伤范围小、痛苦少、乳房外形改变小、复发率低等。并结合临床现状对本病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脾统四脏,百病由脾而生,脾与脑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相关性。脾舍意主思,为五脏神之一,与其他四神共同参与调节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复杂,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本病以"脾"立论,以心脾、肝脾、肺脾、脾肾亏虚为基本病机,"痰""瘀""毒"内阻为其发病的关键,以健脾养心、温补脾肾、培土生金、疏肝健脾为基本治则,来探讨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的可行性,期望对本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祖国医学中,破伤风属于"痉病"范畴,有"金创痉""干痂风"以及"脐带风"之称.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素虚,卫外之力不强,创伤之后伤口未闭,风毒乘虚而入所致.初入经络,使营卫不得宣通,重则筋脉拘紧,邪入脏腑.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特征的异质性髓系肿瘤性疾病,预后具有明显异质性。原发者病因尚不明确,继发者多见于烷化剂、放射线、有机毒物等密切接触者。中医历代古籍中无本病病名记载,2008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专题讨论会"上正式命名为"髓毒劳",中医治疗本病时注重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病机以"正虚""邪实"为主,故治疗多以"补虚"及"祛邪"为原则,以"补气生血""阴阳双补""健脾补肾""祛淤化痰""清热解毒"等为治法。因中医证型、疾病异质性及治疗时机等的差异,中医药疗效差异较大,故今后需探寻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之间的关联性,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通过大数据病例分析,建立中医药辨治本病的规范体系,提高中医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痿证是一种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目前已越来越成为神经科关注的疾病之一.在临床治疗上,往往囿于"治痿独取阳明"而导致认识过于片面.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从《黄帝内经》理论出发,深入剖析痿证发生的病理机制,采取"滋养肺胃""清热利湿""补脾益胃"的治疗原则,并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基础,将古方与验方结合,多靶点多方位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选取有代表性的医案,分析熊继柏教授治疗痿证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焦虑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症状之一,焦虑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负担,更影响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目前西医主要以心理辅导及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多归于"惊悸""怔忡""不寐""健忘""郁证"等范畴,认为病位在脑,涉及多个脏腑,病情复杂。中医药与抗焦虑药物协同治疗,充分发挥中西药各自的治疗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在本病的治疗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势。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药周期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概况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隶属于中医"心悸"、"怔仲"、"喘证"、"水肿"等病范畴.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绝经前后诸证心肾病机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绝经前后诸证,现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即“更年期综合征”。西医以激素替代治疗,因存在许多禁忌症,故期待采用中医药防治本病,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我们经20年来对本病流行病学、心理学、生理病理及其治疗的临床研究,认为心肾病机在其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研究成果对本病发生机理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根据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将之归属于"振震"、"颤振"、"颤证"等范畴.其病位在筋,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复杂,肝风内动、筋脉失养是其基本病机,诸多医家多从脏腑探讨其病因病机,据此对其辨证论治.本文将从五脏浅谈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重症肌无力一病的治疗,现代医学目前效果尚不甚理想。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病名认识、辨证论治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展示了本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艾滋病痹证)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在含有司他夫定方案开始治疗3个月以后出现。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邪,肌肉、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西医主要选用营养神经和改善末梢循环药物,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采用综合疗法,二者协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多个医院主任医师治疗哮喘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主要病机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内因责为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的夙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治疗以发作期以攻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漏肩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多发病.因其好发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也称"五十肩",由于病后多有肩部活动功能明显受限,为此也有人称之为"肩凝症"、"冻结肩".本病发病率较高,国内外统计大致相同,约占成年人的8%,尤其是中老年较多见.病后不仅是肩痛重,肩部活动明显受限,甚至穿衣、提裤、梳头等动作都有困难,对工作、生活及健康都有严重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国内外均未能圆满解决,治疗的方法很多,不仅疗程长,治疗效果也都很不理想.追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对其病因病理认识不清有关,治疗缺乏针对性.因此,明确其发生的病因,是治疗本病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