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霍磊  魏玲  梁媛 《中医学报》2016,(5):682-685
情志相胜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激起患者一种暂时的情志,去战胜、制止、克服另一种偏激的情志,使机体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方法。情志相胜疗法是最具特色的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其理论机制目前有"五行相胜说""阴阳互制说""缓急相对说""气机互调说"4种观点。其中五行相胜为其立论基础,阴阳互制、缓急相对作为补充,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属于气机互调。临床中常见多种情志同时致病,一种情志可以伤及多个脏器,即所谓"五志互病"之说。治疗宜辨证论治,整体调整。因此临床治疗不仅仅是单纯的五行相胜、阴阳互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志相胜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情志相胜法中"喜胜悲"和"思胜恐"在抑郁症临证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参阅古籍结合现代研究,阐述情志相胜法的概念;以抑郁症为例,从"悲""恐"这两个情志因素与其发病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情志相胜法中的"喜胜悲"和"思胜恐"在抑郁症临证中的应用。[结果]情志相胜疗法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一种或多种情绪去调节、控制、克服另一种或多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抑郁症属于中医"郁病"范畴中的情志之郁,其中,"悲""恐"是抑郁症患者临床中最常见的主诉。"悲伤肺""恐伤肾",肺、肾与抑郁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等密切相关,体现了肺、肾在抑郁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情志相胜法,如喜胜悲疗法、思胜恐疗法等在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同时,结合轻松愉悦的心境、积极开导助其思考亦是治疗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良药。[结论]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情志之间和情志与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调节失常的情志活动,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平衡,是一种治疗情绪疾病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临证当依照不同情况或单用或结合中药治疗,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情志疾病已经发展为现代人的通病,而其中发病率较高的当属抑郁症。现有治疗以氟西汀等一线西药为主,药效虽可,不良反应、断药反应凸显。而中医学情志相胜疗法填补了非药物治疗的空白。《内经》首次提出情志相胜疗法,运用以偏纠偏的原理,调理气机,变更阴阳,最终达到五脏协调,心神统一。然而,情志相胜基本机理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对古籍中的有关情志相胜理论进行梳理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阐述怒胜思、喜胜悲、阳胜阴等情志相胜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情志相胜是<内经>运用"比类取象"的方法,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情志的治疗方法.具体内容是:"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相似文献   

5.
五志相胜疗法是中医情志疗法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医生运用五志的相生相克原理,有意识地激起患者一种暂时的情志,去战胜、制止、克服另一种偏激的情志,使机体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其有着设计简单、疗效迅速显著、注重个体等特点,加强对五志相胜疗法在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将对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建设和丰富心理治疗学理论及方法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五志相胜疗法是中医情志疗法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医生运用五志的相生相克原理,有意识地激起患者一种暂时的情志,去战胜、制止、克服另一种偏激的情志,使机体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其有着设计简单、疗效迅速显著、注重个体等特点,加强对五志相胜疗法在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将对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建设和丰富心理治疗学理论及方法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小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205-205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社区护理中。方法:通过情志护理原则中的诚挚体贴、因人施护、避免刺激和情志护理方法中的关心体贴、言语开导、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与社区护理中相结合。结果:通过情志护理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心理、生理上处于接受社区护理的最佳状态,这对社区护理的成败和社区护理后的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王小云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神经症状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收集王小云教授多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神经症状的典型病例,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根据更年期女性情志障碍的特点,以情志相胜法为主体,结合语言开导,创立情志相胜四部曲.结果与结论:该中医情志治疗方案能较好地改善更年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其经验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中医五行相胜角度谈情志与疾病的关系,情志疾病"以情胜情"疗法的机制、内涵和外延,以及情志疾病的预防等,以进一步探讨情志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医五行相胜角度谈情志与疾病的关系,情志疾病"以情胜情"疗法的机制、内涵和外延,以及情志疾病的预防等,以进一步探讨情志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正常群体,而对情绪障碍患者如焦虑、抑郁等临床患者则关注较少。此外,目前对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但是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存在着不足,它们倾向于减弱情绪与思想和行为的联系,而对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研究为我们思考情绪障碍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观点。文章主要从情绪调节的策略、神经机制来说明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并探讨了情绪调节对治疗情绪障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81例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方法:设81例老年病人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EPQ个性问卷和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经微机软件处理和统计学检测。结果:患者组的内外向(E)分低于对照组,精神质(P)高分子对照组,SCL-90各项因子均分者高于对照组。结论: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病人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因此要重视老年人个性特征对疾病的影响,采用相应的心  相似文献   

13.
Doctors have feelings too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 M Zinn 《JAMA》1988,259(22):3296-3298
The medical encounter, like all human interaction, is unavoidably emotion laden. Rather than viewing them as something to be overcome, the emotional responses of the physician can be analyzed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ient or about the physician. The emotional states of patients arouse complementary reactions in the clinician that are diagnostic clues to important clinical syndromes such as depression or character disorders. Conversely, the physician can have idiosyncratic responses to patients that can lead to inappropriat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hoices or to avoidance of particular problems or patients. Self-awareness is the key to utilizing these reactions to improve the patient-physician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4.
李雪晶  郭轶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294-1297
目的:探讨抑郁症病人的情绪、情绪调节方式和人格特质特点及其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90名抑郁症患者及与之匹配的9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日常情绪问卷、情绪调节方式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更多的抑郁;(2)在日常情绪上抑郁症组有较多的悲伤、内疚和内向敌意,较少的兴趣、快乐;(3)在情绪调节习惯上抑郁症组对正情绪有较多的忽视,较少的重视和宣泄,对负情绪有较多的重视和宣泄;(4)在人格特质上抑郁症组有更强的神经质和内倾;(5)回归分析表明,在情绪调节方式上正情绪的忽视、重视、宣泄,负情绪的重视、宣泄对抑郁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人格特质上,神经质对正情绪的宣泄,负情绪的重视、抑制有显著预测作用;外倾对正情绪的重视、宣泄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人格特质-尤其是内外倾和神经质-可能通过一些不良的情绪调节习惯(对负情绪重视和宣泄,对正情绪忽视)导致更多的负情绪,更少的正情绪。人格因素与不良情绪调节习惯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情绪障碍的重要机制,对抑郁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学角度探析老年期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期痴呆是发生于60岁以上人群,由多种神经系统变性或缺血过程而引起,表现为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紊乱的一种获得性、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呈现越来越多的发病趋势。文章用中医学理论从脏腑、病理、气机、情志、虚实、阴阳等多角度探析老年期痴呆的病因病机,并分析历代医家的辨治经验,以求为现代医务工作者更好的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五精所并,是五脏之虚所造成,虚而郁,郁而并,证候由虚转实。脏实则其所主之志彰显,分别出现喜、悲、忧、畏、恐等情志改变。故此,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情志随五脏虚实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非疾病悲伤情绪大学生立冬节气的躯体、情绪和人格表现特点及其相互的关联性,从中医角度讨论悲伤情绪的内在病机.方法 运用自拟躯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evise Short Scale for Chinese,EPQ-RSC)作为测评工具,在立冬节气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悲伤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08例被试者中,共有169例存在悲伤情绪.在躯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躯体总分、精神情绪总分,BAI评分,BDI评分,以及EPQ-RSC的多个因子方面,男性和女性悲伤被试者与不悲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69例悲伤被试者中,出现频率大于50%的躯体不适条目有口干、头部不适、疲乏无力、怕冷、咽部不适和善太息;有3%的被试者存在焦虑情绪,21.3%的被试者存在抑郁情绪,悲伤者合并有注意力下降、郁闷和烦躁等精神情绪失调.女性悲伤被试者EPQ RSC量表的P、N因子评分显著高于不悲伤者,L因子评分显著低于不悲伤者;男性悲伤被试者EPQ-RSC量表的E因子评分显著低于不悲伤者(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悲伤情绪评分与BAI、BDI及躯体健康亚量表的一些条目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悲伤情绪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躯体不适,合并有较多的情绪失调,人格特质具有性别差异性.悲伤情绪者的病机为肝郁脾虚、胃脘气滞、气机失调.  相似文献   

18.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相当于西医的部分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及心理障碍等疾病,根据郁症的病因病机等特点,郁症的治疗要以“调”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