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方与大方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据此,金人成无己总结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七方”中小方与大方的区别在哪里?《素问》即说药味少者为小,药味多者为大...  相似文献   

2.
<正>"七方"、"十剂"是方剂分类的一种方法。所谓"七方",指的是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等七种组织不同的方剂;所谓"十剂"指的是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七方"之说,始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其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又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金代成无己的《伤寒药方明理论·序》中说:"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明确  相似文献   

3.
在谈过了“用方简者,其术日精”,强调用药轻简的道理后,再谈复方多法之论,似乎有些犄忤。其实不然,用方轻简与复方多法分别用于不同的证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张景岳所谓:“人身之病,变化无穷,其治法则千变万态,原不可以一例也”(《质疑录》)。中医制方,自古即有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之分,其中,偶方与复方即是复方多法之意。  相似文献   

4.
自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之说后,后世便约之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之制,其中君臣佐使之义显然.但后世医家对七方的价值迨无定论,而任应秋氏认为:远不如徐之才"十剂"切合实用.我们认为,七方的界定对方剂配伍的指导意义确实不大,而最切合实际又有实用价值的,莫过气味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   

5.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于大、小、缓、急、奇、偶、复组方配伍规律的论述,本文从七方理论的角度探讨《伤寒论》中的方剂配伍规律,一共讨论了《伤寒论》中典型方证30余例,将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方剂均进行了分析,总结后发现:《伤寒论》中的方剂体现了七方理论的核心内容,方药配伍规律与《黄帝内经》的论述基本相符,七方理论在伤寒论方中可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6.
七方十剂     
祖国医学方剂,据典籍所载已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再加上病有万变,药有千百种,假如一病一方,则支离破碎,毫无法度准绳,古代先贤用执简驭繁的方法,订出:大、小、缓、急、奇、偶、复之“七方”和宣、通、补、泄、燥、湿、滑、濇、轻、重之“十剂”,做为后世处方的法规。兹就个人学习体会,简介如下:一“七方”、“十剂”的原流及其演变“七方”肇始于黄帝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所至,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小,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  相似文献   

7.
试论重方     
重,读如虫音,是重复,重迭的意思。重方者,是指中医临证治疗时,采取两个以上固有成方配合在一起重迭应用的情况。重方的应用,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专题讨论者甚少。今就管见所及,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重方与复方的关系 重方这一名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  相似文献   

8.
“反佐”是中医方剂组织的法度之一。“反佐”一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张仲景运用此法于《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中,其反佐配伍的形式和原则,对后世方剂学中反佐配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笔者试就《伤寒杂病论》中组方的反佐方法作一粗疏探索,谬误之处,企望指教。一、以寒佐热法在温热药物为主的方剂中,加寒凉药物以反佐。其目的有二; (一)制约温热药的偏胜,防止其副作用。如黄土汤主治虚寒便血,用黄芩反佐附  相似文献   

9.
“七方”,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不同类别的方剂,而“急方”则为其中之一。其方特点,正如王好古曰:“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客”指“客邪”,“急”即”急方”,“标”为致病的邪气,故此类方剂主要用于外邪客于人体引起的疾病。由于外邪发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故必须用力峻效速的急方以治之。至于其分类和作用方面,张从正曰:“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风、关格之病是也;有汤散荡涤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药之急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夺病势也;有气味俱厚之急方,气味俱厚,直趋于下而力不衰也。”兹分别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素问·至真要大论》在阐述制方法则时曾说:“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历代注家看法颇不一致,现将个人的粗浅认识奉献给同道及师者,以供商讨,并求得指正。 (一)奇方与偶方的含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许多注家只从方剂的药味数上划分奇偶,而忽略了方剂的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