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就诊延迟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总结造成就诊延迟的因素。结果:送达医院模式、首次就诊地点、卒中形式及发病位置与医院的行程均为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患者对急性脑卒中超早期诊治认识不够是其重要原因,加大急性脑卒中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可使危险因素大大降低,同时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的诊治延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脑卒中就诊及获得有效治疗的主要延迟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2006年3~12月本院神经科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29例,统一标准,统一表格,对患者及(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详细记录患者的起病时间及就诊过程,采用Χ^2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变量和就诊过程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病5h以内就诊的患者76例,占33.2%,脑出血早于脑梗死,患者和家属了解溶栓知识的占30.1%,就诊延迟主要因素与对急性脑卒中首发症状识别、轻重、超早期诊治知识不了解、不重视及独居有关。结论加强公众脑卒中相关医学教育,对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将具有重要意义。院内建立卒中绿色通道、诊疗欠规范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就诊及接受治疗情况,就其就诊及治疗延迟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1例,对其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后3 h内于我院就诊患者为36例(15.6%);延迟就诊组与及时就诊组患者的职业状态、脑卒中史、医疗保险、发病模式、发病地与我院的距离、首诊医院、到达首诊医院采用的交通工具、是否呼叫急救车、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各项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医院非我院、未呼叫急救车、居住地与我院的距离及在职人员,其就诊延迟危险因素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卒中史及NIHSS较高的患者,其就诊延迟的危险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患者就诊危险性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各个时间段均与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的要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情况门诊就诊组与急诊科就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公众对卒中知识及早期就诊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急诊急救系统的宣传使用,加强卒中单元规范化建设对急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0例脑卒中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对本院脑卒中疾病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全部患者内院急诊救治延迟和未延迟情况进行比较,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分析,脑卒中患者内院就诊救治延迟受年龄、入院方式以及是否给予CT检查等因素影响较大。结论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现状相对严重,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及时规范就诊流程,易有效缩短患者急诊救治时间,从而降低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部分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相关因素及就诊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新疆5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就诊组(349例)及延迟就诊组(512例),给予相同的脑卒中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卒中类型及治疗前、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不同民族患者的早期就诊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患者早期就诊率最高(64.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最低(25.6%)。延迟就诊组治疗后病情加重(17.0%)较早期就诊组(10.9%)高。结论汉族患者在发病后相对于其他民族就诊晚;患者离医院越近越会早来就诊;发病后经过常规内科治疗,患者均会好转,但是越晚就诊的患者其病情加重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如果能得到及时就诊和超早期治疗,有望改善其预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缺血性脑卒中就诊上仍缺乏急症意识,使治疗延误而影响疗效。本文对我院1996年2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60例病人的就诊时间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影响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建蓉  荣秀华 《西部医学》2006,18(2):164-165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诊治时间延误的原因,探讨实施和开展早期治疗的对策。方法对4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开始至入院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就诊延迟者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结果312例患者入院时间延迟,占74.2%(70.11%~78.47%)。结论对就诊延迟者及时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能为早期溶栓治疗争取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刘荣妹  曾嵘  邱茂清 《当代医学》2021,27(22):42-4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院前急救延迟情况分为未延迟组(n=121)和延迟组(n=57),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院前急救延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延迟组患者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发生率高于延迟组,意识障碍发生率低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和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是院前急救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延迟组患者GOS高分率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延迟组患者mRs低分率与延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意识障碍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可明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且院前急救延迟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入院就诊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月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 h)和早期组(6~24 h),研究两组间相关因素的不同,分析影响早期就诊的因素特点。结果:96例患者中发病至就诊时间≤6 h组52例(54.17%),时间6~24 h组44例(45.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房颤病史、梗死类型、文化程度和交通方式存在显著差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患者急诊就诊时间的独立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交通方式(P<0.01)。结论:高龄、文化程度高、通过救护车就诊入院的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多在超早期(≤6 h)就诊。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最佳治疗方式是静脉溶栓,但是我国的溶栓率偏低,可能与脑卒中患者诊治延迟相关。本文主要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院前及院内延迟影响因素最新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以便提高我国急性脑卒中早期诊治率。  相似文献   

11.
李珊珊 《当代医学》2022,28(3):46-48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检测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记录所有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85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21例(观察组),未发生脑出血64例(对照组)。两组收缩压、舒张压、高脂血症、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及舒张压异常、有高脂血症、NIHSS>16分均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脑出血受收缩压及舒张压异常、有高脂血症、NIHSS>16分等因素影响,针对存在风险者,应积极采取干预。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出血体积、预后的关系。方法将4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40例健康对照者来自本院健康体检中心。在入院时及第1、2、3、4、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出血体积为CT经SimesSomatom所提供的软件测得。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为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结果C反应蛋白水平第2天达到高峰,从发病开始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与最终的脑出血体积存在正相关关系,第2天相关关系最为密切(r=-0.781,P〈0.001)。且与Rankin等级评分(r=0.653,P〈0.001)相关。结论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含量的测定可能反映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体积,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郭建军  徐恩  詹丽璇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22-23,25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发病7d内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530例,选取可能影响病情进展的因素,对其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急性非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就诊延误、入院时血糖升高。结论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病情进展的危险性不同,正确处理脑梗死急性期高血糖,普及大众健康知识,对预防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中老年患者脑出血后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并探讨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发病24 h内住院的脑出血患者245例,在患者脑出血后10~14 d内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得出脑出血后急性期DVT发病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患者脑出血后并发DVT的影响因素。结果:245例中老年脑出血患者中79例患者发生DVT,发病率为32.24%,其中39例(49.37%)无DVT的临床症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 =1.73,95%CI =1.12~2.98)、下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OR =4.13,95%CI =2.15~8.97)、连续卧床时间≥3 d(OR =4.73,95%CI =2.25~9.78)、Wells评分≥2 分(OR =3.54,95%CI =1.62~6.67)、入院时D-二聚体高(OR =3.06,95%CI =1.01~3.49)是脑出血后急性期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康复治疗是DVT发生的保护因素(OR =0.55,95%CI =0.28~0.96)。结论:中老年人脑出血后DVT发生率较高,接近一半的患者无DVT临床症状。中老年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及时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DVT监测和干预,并结合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入院7d内(第1、3、7d)血压动态变化规律,血压与卒中7d预后的关系,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控制及脑血流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ICU急性脑卒中患者41例,利用心电监护仪观测急性脑卒中动态血压变化及预后关系。结果:①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首次血压增高者约占87.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并且存在自发性下降趋势,在无特殊降压措施的情况下与第24h相比,第72h、第7d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的下降。②出血性卒中组急性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组。③缺血性卒中者入院时收缩压与7d预后呈U型,舒张压与7d预后呈L型,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收缩压与7d预后呈U型,舒张压与7d预后呈J型。结论:①脑卒中急性期多伴有血压明显升高,伴随着时间的变化有自发性下降的倾向及趋势,出血性卒中组血压要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②脑卒中急性期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受损。③脑出血可将血压控制在160/90100mmHg,而脑梗死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而脑梗死将血压控制在(160180)/(90180)/(90100)mmHg水平为宜。  相似文献   

16.
黄勇  文治成  陈于祥  付敏 《安徽医学》2017,38(2):177-180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280例,按住院期间头部CT或头部MRI检查是否有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52例)和非出血组(228例).对可能导致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ic回归分析.结果 280例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18.57%(52/280).单因素分析显示:脉压差、房颤史、入院NIHSS评分、早期缺血改变、入院血糖水平、入院MRS评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引起颅内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表明,入院血糖水平、房颤史、早期缺血改变和入院NIHSS评分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入院NIHSS评分高、血糖水平高,有房颤史、早期缺血改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1 1 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 (2 9例 )和脑梗死组 (82例 ) ,入院 48h内进行CRP浓度和白细胞数测定。CRP浓度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 ,CRP浓度及白细胞数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 ;二组病死率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升高对急性脑卒中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初步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9-03-30-2010-03-30门头沟区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除一般资料外,按是否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 h内到达医院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首诊地点、居住地点、对脑卒中的认识及脑卒中的类型均与患者发病后距治疗时间有关(P<0.05).在家中发病或者在其他地方发病的脑卒中与发病后距治疗时间无关(P>0.05).结论 有42.3%脑卒中患者不能在发病后6 h内到达医院,其院前时间延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脑卒中知识了解不够、使用急救电话/急救车少.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是提高患者6 h内到达医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雪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27-102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对脑卒中的预后影响。方法:筛选了2005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心房颤动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80例脑卒中患者中,40例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发生率达15%,而对照组住院死亡发生率为5%,心房颤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快速型房颤合并脑卒中16人,住院死亡率25%,房颤合并脑卒中24人,住院死亡率8%。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快速型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也较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率高。二者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