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原及沿海驻军士兵的人格特点,为人格优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驻高原及沿海2年军龄的士兵为抽样对象,运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评量表(Cattell’S SixteenPersonalityFactorsQuestionnaire,16PF)对样本对象进行人格因素测评,将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同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与沿海组相比,高原组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因素得分较高,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因素得分较低(P〈().05或0.01);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高原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世故性、自律性因素得分较高,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因素得分较低(P〈0.05或0.01)。结论长期的高原艰苦驻训环境,对军人人格因素的塑造可能具有优化作用;现代军人创造性人格因素优势不足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工作岗位满意度对士兵人格因素的影响,为科学士兵的岗位管理,塑造士兵群体的健康人格优势提供依据。方法Catell RB 16 Primary Factors(16PF)测评。结果岗位满意群体的“稳定性、恃强、有恒、敢为、幻想、实验、独立、自律性”8项人格因素显著优于岗位不满意群体(P≤0.05,P≤0.01);岗位不满意群体的“忧虑、紧张性”人格因素显著高于满意者群体(P≤0.01);岗位满意群体的“适应性、果断性”人格因素优于岗位不满意群体(P≤0.01);岗位满意群体的“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均显著优于岗位不满意群体(P≤0.05,P≤0.01)。结论岗位满意度与健康人格具有因果相关;岗位满意度与创造性人格具有同趋相关;岗位满意度与负性人格因素具有负相关。合理士兵工作岗位,强化军人使命教育,实施环境适应认知训练,有助于提升士兵的岗位工作满意度,继而提升士兵健康人格因素的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军士兵人格形成的多维影响因素,为塑造我军士兵现代人格提供依据.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Cattell RB根据人格特质学说,采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而成的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简称16PF)作为测量工具,以某部士兵为对象,由专业人员按统一的指导语组织实施,限定60min内完成,超时为无效测试.遵循16PF的标定记分方法和标定公式,在计算出各根源性因素得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得出"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4项二级因素和"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4项综合评估结果.结果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群体在"敢为性、外向性因素"及"心理健康"因素上得分上明显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者群体(P≤0.05 , P≤0.01);反之,家庭经济条件差者的士兵群体的"忧虑性"因素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群体(P≤0.05),心理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家境好的士兵群体(P≤0.05).结论 家庭经济背景对"敢为性、外向性"人格因素的形成及"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影响性.  相似文献   

4.
空中战勤人员16PF人格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军事运输机空中战勤人员人格特征,为人员的选拔与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对空军某区170名空中战勤人员进行群体心理测评。结果①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空中战勤人员在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紧张性因素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而聪慧性、恃强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独立性、自律性因素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②心理健康因子高分者所占比例最高(57%),其次是专业成就因子低分者(48%)以及创造能力高分者(37%)比例较高。③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16PF各应用因子与人格二阶因子存在高度相关性(-0.960≤r≤0.798,P〈0.01)。结论空中战勤人员心理素质较好,人格特质稳定。对于此类群体的选拔,训练、管理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安飞  王家同 《医学争鸣》2009,(24):3169-3172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救援部队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相关性.方法:采用人口学状况调查,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PTSD自评量表(PCL-C),对武警某部174名士兵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PTSD再体验症状、回避/麻木症状和高警觉症状均有较高的发生率,PTSD的总检出率为5.42%; PTDS的发生与16PF中的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幻想性等因素呈负相关,而与有恒性、世故性、自主性、紧张性等因素呈正相关; PTSD的发生与人口学调查中的与是否为士官呈正相关.结论:抗震救灾部队某些人格特征与其发生PTSD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加强部队官兵的人格教育和塑造,对于增强官兵的心理防护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减少非战斗性减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乡籍士兵人格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城乡籍兵员群体间人格因素的优势与差异,为我军兵员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cattell RB 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作为测量工具,测试由专业人员按统一的指导语实施,限定60分钟内完成,超时为无效测试.遵循16PF的标定记分方法和标定公式,在计算出16项根源性人格因素得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得出4项二级因素和4项综合评估结果.结果 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实验性、自律性"7因素上城乡籍士兵群体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农村籍兵员较之城市籍兵员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因素上具有显著优势;城市籍兵员在"敏感性、幻想性、实验性、焦虑性"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籍兵员.结论 城乡籍兵员间人格因素存在群因素差异,在管理中应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个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系统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个性的影响. 方法: 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教材,对90名(训练组)军人进行为期6 mo的心理素质训练,有效被试79人;同时选择生活在同一营区的90名军人作为对照组,有效例数77人. 采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16PF),对训练组和对照组军人于训练前后进行团体心理测评. 进行干预前后两组样本的成组t检验. 结果: ①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训练后16PF中有恒性、敢为性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得分明显升高(P<0.05),忧虑性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士兵训练后16PF中有恒性、敢为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士官训练后16PF稳定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适应与焦虑因素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军官训练后16PF乐群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忧虑性因子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对培养军人某些个性特征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层次的军人训练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部队院校毕业新任军官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16PF)问卷对某部2011年7月院校毕业新任军官233人进行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及中国军官常模比较。结果新任军官16PF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及中国军官常模;而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怯懦与果断等因子得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及中国军官常模,差异非常显著。新任军官国防生组与高中军校生组除忧虑性、适应与焦虑、实验性、新环境成长能力的因子得分有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防生组与士兵军校生组只有聪慧性一项因子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的所有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校毕业新任军官的整体人格特征具备适应部队艰苦条件及特殊环境的高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医护人员的人格特征,为医护人员的选拔与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6PF人格问卷对232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结果 ①医生和护士在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世故性和实验性等因素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医生与护士在适应焦虑型、怯懦与果敢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个性因素和创造能力个性因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工龄与聪慧性、有恒性、世故性等3个人格因素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279 ~0.333,P<0.001).结论 医生和护士的人格特征各有不同,在医护人员的选拔与培养上应考虑人格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于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1500人,采用网络成瘾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感觉寻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组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1),掩饰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P〈0.05)。网络成瘾组感觉寻求的去抑制得分与总分都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1)。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和掩饰性4个人格特质均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并且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感觉寻求总分及兴奋与冒险寻求因子、去抑制因子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与干预中,应关注其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预备役参训官兵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将300名官兵分为干预组(n=150)与对照组(n=150),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未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两组训练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测评干预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前SCL-90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干预组的SCL-9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参训官兵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武警部队官兵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武警某机动部队315名官兵进行测查及分析。结果:①EPQ-RSC的P、N维度均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858,-10.842;P均<0.01),E维度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553,P<0.05),L维度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391,P<0.01)。男军人EPQ-RSC的L维度显著低于女军人(t=-2.069,P<0.05)。士官L维度高于义务兵(F=4.369,P<0.05)。②官兵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2.289,P<0.01)。男军人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女军人(t=-2.069,P<0.05)。③EPQ-RSC的P、N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极显著负相关(r=-0.149,-0.183;P均<0.01),E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35,P<0.01)。E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30,P<0.05),N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60,P<0.01),L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32,P<0.01)。结论:①该武警部队官兵在精神质、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方面更趋于稳定,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掩饰性维度高于全国常模,士官的掩饰性维度高于义务兵,女军人的掩饰性维度高于男军人。②官兵的人格特征各维度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96例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研究组),同期抽取某部100名官兵(对照组)进行测定,并将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TAS总分和因子Ⅰ、Ⅱ、Ⅲ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因子Ⅳ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个性特征与述情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TAS总分、TAS-Ⅰ、TAS-Ⅱ及TAS-Ⅲ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及焦虑与TAS-Ⅳ呈负相关(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存在严重述情障碍,且与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从热带平原急进高原寒区集训后,血细胞36项参数的变化,评估集训后人员身体状态,为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海空军某部男性飞行员和地勤人员51名(其中飞行人员11人,地勤人员40人),经医院全面检查身体合格,在海拔3800m高寒训练环境集训前后,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36项参数。结果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low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ratio,L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high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 ratio,HFR)升高(P<0.01或0.05);血小板(bloodplatelet,PLT)、血小板压积(thrombocytocrit,PCT)、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reticulocyte absolute number,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ulocyte percentage,Ret%)、中荧光网织红细胞(middle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 ratio,MFR)比率、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mmature reticulocyte fraction,IRF)比率、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eticulocyte maturity index,RMI)、幼稚粒细胞(immature granulocyte,IG)百分比降低(P<0.01或0.05);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升高与集训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原寒区环境下集训3个月后,来自热带平原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白细胞系统无明显变化;RBC系统显著升高,RBC的质量降低,携氧功能下降;网织红细胞生成下降,血液中主要以LFR为主,提示大量未成熟红细胞存在,其细胞变形功能下降,进入微动脉变形力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版)(EPQ)及应对方式问卷(CSQ)评估62例单亲家庭青少年(研究组)及62例正常对照(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结果:1研究组的内-外向维度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质维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研究组在解决问题、求助等两项因子的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自责、幻想及逃避等三项因子的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研究组的精神质与幻想、逃避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内-外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逃避呈显著负相关(P<0.05);神经质与自责、幻想、逃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掩饰性与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单亲家庭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可能与其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流浪儿童、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其差异。方法:采用16-PF对流浪儿童、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分别进行团体测验,并对3组儿童人格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结果:3组儿童除了乐群性、稳定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外,其他人格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流浪与非流动儿童比较:聪慧性、兴奋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自律性、紧张性、3项次级人格因素(X1、X3、X4)及4项应用预测人格因素(Y1Y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流动与非流动儿童比较: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3项次级人格因素(X1、X2、X4)及4项应用预测人格因素(Y1Y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流动与非流动儿童比较: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3项次级人格因素(X1、X2、X4)及4项应用预测人格因素(Y1Y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而流浪与流动儿童比较:只有聪慧性、有恒性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组儿童人格并未完全形成,但非流动儿童心理更健康,人格形成相对更完善,而流浪与流动儿童存在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血液流变、血凝分析和血细胞指标改变,探讨综合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12月166名成建制守礁、男性健康官兵为研究对象。其中南海大礁104名官兵为干预组,小礁62名官兵为未干预组。分析守礁前血流变和凝血分析、血细胞指标。结果未干预组守礁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血浆黏度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前后无差异(P〉0.05);未干预组守礁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P〈0.05),其它无差异(P〉0.05);未干预组守礁后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血液、血凝和血细胞指标发生明显改变,综合干预后指标可恢复正常,建议增加维生素K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陈苒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11):819-821,859
目的探讨压力主诉对自身人格、心理健康及专业成就的揭示作用,为基层部队建立心理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压力主诉及无压力主诉两样本群体,采用CattellRB的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ersonalityfactorquestionnaire,16PF)进行测量,评估内容包括15个人格因素和1个一般智力因素。由专业人员按统一指导语实施,限定60min内完成,超时为无效测试。遵循16PF的标定记分方法和标定公式,在计算出各根源性因素得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得出“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4项二级因素和“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4项综合评估结果。结果①根源性因素:两群体在“乐群、幻想、世故、实验、独立性”5因素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有压力主诉群体在“敏感、怀疑、忧虑、紧张性”4因素得分显著高于无压力主诉群体;无压力主诉群体在“聪慧、稳定、恃强、兴奋、有恒、敢为、自律性”7因素得分显著高于有压力主诉群体。②二级因素:两群体在“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因素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有压力主诉群体的焦虑性得分显著高于无压力主诉群体(P〈0.01),外向及安详机警性得分显著低于无压力主诉群体(P〈0.01)。③综合评估:两群体在“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群体在“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因素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无压力主诉群体得分显著高于有压力主诉群体(P〈0.01)。结论自陈式压力主诉对身心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揭示作用;对内在人格因素的消极成分具有强化作用;对人格因素的积极成分具有削减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专业成就,但对创造性人格因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