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肝脏SDF-1α/CXCR4的表达,评价SDF-1α/CXCR4轴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为研究肝纤维化肝损伤发生及损伤修复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选用6周龄雌性纯系C57小鼠,采用40%的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剂量为1 mL/kg,每周2次,共4周,制成肝纤维化模型,取肝纤维化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标本,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SDF-1α的表达,采用RT-PCR及Westem检测CXCR4受体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DF-1α及CXCR4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纤维小鼠肝组织的SDF-1α/CXCR4受体表达上调,为研究肝纤维化肝损伤机制及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脱水穿心莲内酯(D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2组小鼠采用20% CCl4 2.0 mL·kg-1腹腔注射,每周3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的橄榄油。治疗组小鼠按100 mg·kg-1 DA灌胃给药,每周3次,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24 h摘眼球取血,断髓,取肝脏。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学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1(Ogg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程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Ogg1、Caspase-3、Bax、TGF-β1、α-SMA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Ogg1、Caspase-3、Bax、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DA对CCl4导致的肝纤维化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和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肝纤维化可进展为肝硬化,并破坏肝脏正常结构,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和不可逆肝硬化。本研究以四氯化碳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外源性核心蛋白聚糖对纤维化形成是否有缓解作用。 方法:5周龄Balb/c小鼠,腹腔注射CCl4 5周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注射剂量为1ml/kg (CCl4体积:橄榄油体积=1:1),每2天注射1次。检测肝标本中肝纤维化相关分子表达情况。 腹腔注射CCl4三周后,将存活纤维化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DCN组)以及纤维化对照组。同时建立5周正常对照组(6只)。每天两次予实验组注入250ug/kg核心蛋白聚糖DCN,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 NS)溶液。DCN注射2周后,取下三组肝脏标本。取下方叶并将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切成多个小块用于提取组织RNA,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另外一部分放入福尔马林中用于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相关指标。 结果:外源性小鼠DCN蛋白可缓解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实验组较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胶原纤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本部分实验以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为实验对象,自3周开始向实验组注射DCN蛋白,结果表明外源性DCN可以抑制纤维化相关分子的表达,缓解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BMP-7防治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fic protein-7,BMP-7)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运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诱导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分为5组:肝纤维化模型组、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预防组、对照组。预防组从实验开始、早期治疗组从实验第2周、晚期治疗组从实验第4周腹腔注射外源性BMP一7.每周3次: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BMP-7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和预防组的肝纤维化级别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中BMP-7可以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治疗组中的TGF-β1的表达较模型组中明显减少(P〈0.05)。结论BMP-7有效预防和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的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桑黄酸性多糖(PIP)对胆管结扎(BDL)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PIP给药组(PIP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只绕胆总管穿过手术线但不结扎,模型组、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结扎胆管。术后给药3周,末次给药12 h后眼球取血,处死小鼠。称量小鼠体质量和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指数;微板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 Ⅲ)和Ⅳ型胶原(Col Ⅳ)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和肝纤维化程度;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质量和肝脏指数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IP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肝脏质量和肝脏指数降低(P<0.05)。HE染色,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无异常表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破坏,可见灶状液化性肝坏死和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肝组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天狼猩红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IP组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P<0.01),PC Ⅲ和Col Ⅳ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和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PC Ⅲ和Col Ⅳ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小鼠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升高(P<0.05),GSH和MDA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PIP组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PIP能改善BDL导致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肝纤康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纤康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以肝纤康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ALT、AST、Hyp显升高,Alb显降低,肝纤维化病变明显;给药组ALT、AST、Hyp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与模型且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或P<0.05);并能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损害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肝纤康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和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uPA基因缺失型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别采用C57BL/6J野生型(wT)和uPA基因缺失(uPA-/-)小鼠构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C57BL/6J野生型和uPA-/-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WT,uPA-/-)和模型组(WT,uPA-/-),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40.15ml,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0.15ml,每周2次,连续4周和6周。测定动物血清中ALT、AST、ALB及A/G等生化指标;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含量;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造模4周和6周时,无论是wT模型组小鼠还是uPA-/-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均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升高,ALB含量降低(P〈0.01);造模4周时,仅见uPA-/-小鼠的A/G含量降低(P〈0.01)。造模4周和6周时,uPA-/-模型组小鼠血清PCⅢ水平和肝脏组织Hy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造模6周时,wT模型组小鼠才出现血清PCⅢ水平和肝脏组织Hyp含量升高(P〈0.01),且升高值明显低于uPA-/-模型组小鼠。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uPA-/-模型组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比wT模型组明显严重。结论与WT小鼠相比,采用uPA-/-小鼠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周期明显缩短,肝纤维化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分别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T)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实验治疗,结果显示,实验治疗组病理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轻,胶原纤维形成减少,肝细胞再生显著,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透明质酸检测肝纤维化模型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线,而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PHGT有抗肝纤维化作用,PHGT对小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影响主要是肝细胞得到较了的保护,减轻CCL4造成的肝细胞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钙中性蛋白酶2(calpain2)及其抑制剂calpastatin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他们在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4、8周组和肝纤维化4、8周组,每组各10只。肝纤维化组按0.3 ml/100 g体质量皮下注射40% CCl4植物油溶液,每隔3 d注射1次,造模时间分别为4周和8周;正常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植物油溶液。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alpain2、calpastatin及活性caspase3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calpain2及calpastati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肝纤维化4周组大鼠肝组织中calpain2及calpastatin蛋白的表达与正常4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纤维化8周时大鼠肝组织中calpain2的表达明显增加,而calpastatin的表达明显减少;real-time PCR检测发现肝纤维化4、8周组大鼠肝组织中calpain2 mRNA表达较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calpastatin mRNA的表达在肝纤维化8周组明显减少(P<0.01);此外,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发现肝组织中活性caspase3的表达在肝纤维化4周时已明显增加,肝纤维化8周时达高峰;同时TUNEL法检测发现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的数目较正常组大鼠显著增加(P<0.01)。结论:calpain2与calpastatin在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提示他们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徐威  詹娜  王鲁文 《疑难病杂志》2010,9(12):901-903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小干扰RNA(siRNA)对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方法设计3条针对TGF-β1不同靶位的短发夹RNA(shRNA),以及1条无关对照序列(HK),克隆至pGenesil-1质粒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TGF-β1-m1、pGenesil-TGF-β1-m2、pGenesil-TGF-β1-m3和pGenesil-HK。30只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无关序列对照组(pGenesil-HK)、序列1治疗组(pGenesil-TGF-β1-m1)、序列2治疗组(pGenesil-TGF-β1-m2)、序列3治疗组(pGenesil-TGF-β1-m3)。采用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制备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3个序列治疗组、无关序列对照组分别于第2、4、6周,在Con A注射后24 h内,尾静脉高压注射pGenesil-TGF-β1-m1、pGenesil-TGF-β1-m2、pGenesil-TGF-β1-m3和pGenesil-HK。第7周处死全部小鼠。常规生化方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内TGF-β1、Smad3、Smad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小鼠HYP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RT-PCR显示治疗组肝脏内TGF-β1、Smad3及α-SMA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Smad7 mRNA表达增强(P〈0.01)。在3个治疗组中,pGenesil-TGF-β1-m1治疗组的疗效最佳。结论 TGF-β1 siRNA能有效抑制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内TGF-β1、Smad3及α-SMA表达,并促进Smad7表达,从而下调HSC的激活信号,减少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GP73及AFP在诊断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3例(A组),乙肝肝硬化患者57例(B组),HCC患者41例(C组),分别检测GP73、AFP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B组GP73较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FP及GP73较A、B组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ALT、AST、CHE、ALB、TBIL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P、ALT、AST、CHE、ALB、TBIL较A、B组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与AST、CHE呈相关(P〈0.05),GP73与ALT、AST、CHE、ALB呈相关(P〈0.05),与ALP、TBIL无相关性(P〉0.05).结论 GP73相对于AFP是反映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进展重要指标,并与肝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肝功能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15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夹层组),其中急性期患者91例,亚急性期患者41例,慢性期夹层患者25例。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者95例为对照组。入选者采集空腹12 h以上静脉血,采用罗氏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GGT)、谷氨酰转肽酶(ALP)。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CT行全主动脉CTA,测定夹层原发破口,剥离范围。飞利浦5500型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行心彩超检查,评估主动脉瓣返流情况。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肝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HE:(9.31±3.02)KU/L比(8.28±1.78)KU/L;TBIL:(34.59±16.64)μmol/L比(13.22±6.59)μmol/L;DBIL:(7.07±3.53)μmol/L比(4.70±1.47)μmol/L;IBIL:(14.43±6.75)μmol/L比(6.93±3.39)μmol/L;TP:(65.16±8.33)g/L比(70.64±6.12)g/L;ALB:(38.63±6.40)g/L比(43.39±4.55)g/L;ALT:(0.04±0.02)U/L比(0.05±0.02)U/L;AST:(0.04±0.02)U/L比(0.06±0.02)U/L;GGT:(51.94±25.29)U/L比(35.56±16.24)U/L;ALP:(82.13±40.99)U/L比(71.25±24.21)U/L]。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之间部分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CHE与性别和夹层分型呈正相关(r=0.18,P=0.03;r=0.34,P=0.00);TBIL与主动脉夹层分期和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22,P=0.01;r=-0.24,P=0.00);IBIL与主动脉夹层分期呈负相关,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布鲁菌病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损伤特点及强化期治疗后肝功能变化,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71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强化治疗前各肝功能指标值与参考值均数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强化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71例急性布鲁菌患者中23例(32.39%)ALT升高,最高141.32U/L;12例(16.90%)AST升高,最高75.81U/L;9例(12.68%)ALP升高;10例(14.08%)γ-GT升高;15例(21.13%)TBIL升高;17例(23.94%)DBIL升高。1项及1项以上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为38例(53.52%)。71例患者强化期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ALP、γ-GT、TBIL、DBIL均数与参考值均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强化期治疗前后ALT、AST、ALP、γ-GT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TBIL、DBIL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急性布鲁菌病患者肝功能损伤较常见,经强化期治疗TBIL、DBIL恢复最快,其余指标恢复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血清总胆汁酸(TB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2例窒息新生儿和19例无窒息史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结果窒息组血清TBA及其他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AST、ALP、γ-G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比较,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血清TBA与新生儿窒息及其窒息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临床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12例,观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结果  112例肝衰竭患者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ALB明显升高、ALT、AST、CHE、TBIL、DBIL、IBIL、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结果,将112例患者分为好转组(61例),无好转组(51例),就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整体疗效而言,AST、 TBIL、DBIL、IBIL、PT、INR、MELD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非生物型人工肝可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胆红素,降低患者死亡率;MELD值可用于评估肝衰竭患者情况,指导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复合辅酶对多发伤后继发肝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多发伤后需再次手术的73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复合辅酶组38例,空白对照组35例,复合辅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于术前3d开始给予复合辅酶2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空白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复合辅酶组的ALT、AST、TBIL、DBIL分别为(40.5±6.4)U/L、(38.6±7.4)U/L、(18.1±3.5)μmol/L和(5.6±3.1)μmol/L,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的(100.8±20.4)U/L、(78.1±15.3)U/L、(45.6±15.4)μmol/L和(29.5±9.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ALP、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辅酶组和空白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1%和42.8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合辅酶对多发伤后继发肝功能损伤有预防作用,可以减少机体对创伤侵袭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患者采用硫普罗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来我院就诊的10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4),其中观察组采用硫普罗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甘利欣、苦黄进行治疗,两组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T、ALT、ALP、GGT、TBIL各项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降低非常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ALP、GGT、TBIL明显降低(P〈0.05)。结论药物性肝病患者采用硫普罗宁治疗的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药物性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不同胎龄早产儿、206例不同出生体重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比较分析各组中和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1)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极早产儿中TP、ALB依次递减(P < 0.05);CHE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的DBIL、GGT生成、排泄均比极早产儿好(P < 0.05)。(2)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低出生体重儿仅TBA增高(P < 0.05);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比较,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DBIL、CHE增高,但仅有低出生体重儿DBIL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随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肝脏功能越差。胎龄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远大于体重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共80例,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术前1周比较,术后1 d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及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周ALT、DBIL及TBIL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与术后4~6周患者的Child-Pugh分级A、B级及Chi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肝功能变化与治疗次数、是否合并肝硬化及门脉癌栓相关(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初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肝功能损害是短期的,于30 d左右即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景天甙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梗阻性黄疸低剂量治疗组、梗阻性黄疸高剂量治疗组。在两个时间点检测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二醛(MDA)值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术后第7天,A、D组AST、ALT、TBIL、DBIL与B、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第14天,A、C、D组中AST、ALT、TBIL、DBIL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第14天与第7天相比,B组AST、ALT、TBIL、DBIL有显著性差异(P〈0.001),C、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第7天,A、D组中的MDA、SOD较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第14天,A、C、D组的MDA、SOD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4天与第7天相比,B组SOD有显著性差异(P〈0.001)。D组MDA、SOD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红景天甙对肝脏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