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因其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研制病机证素诊断量表是规范化辨证诊断的前提.以出血性中风为例,探讨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方法和步骤,进而研究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证候辨证诊断方法.结果体现了辨证灵活性与证候规范化之间的统一,以适应中医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局面,为构建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统一的中医辨证模式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所面对的临床问题已有显著变化,应重视在传承和临床实践基础上谋求新的理论创新。辨证体系的形成肇始于张仲景《伤寒论》,不同的辨证方法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但其共性在于把握病机。周仲瑛教授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分析,以病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融多元辨证为一体,提炼形成更为实用、灵活、综合性强的辨证方法,能够活化辨证,执简驭繁。病机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理因素、病性、病位、病势,并由此构成辨证诊断的病机证素。病机辨证的应用要把握病机的层次性,明析病机复合、兼夹的复杂性,区别病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病机辨证以疾病病机为主体制定辨治方案,其内容以病机证素为条目,列有辨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范例、加减、临证备要诸项。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构建以病机十三条为核心的病机辨证体系的初衷,强调辨证论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把握病机,病机理论是全部中医理论的核心。病机十三条是以《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为基础,融合后世医家病机理论而成。提出以病机十三条为核心构建病机辨证新体系,使现有各种传统辨证方法得以融会贯通,充实、完善与发展了中医病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浊瘀痹阻肾络是痛风性肾病的特有病机,贯穿疾病全程,是痛风性肾病有别于其他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决定了证候、症状的发生与发展方向,亦为不同证候所共有的病机。证候病机是痛风性肾病辨证论治的主体,早期多实,晚期多虚,以湿热瘀阻,脾肾亏虚为常见。症状病机是症状产生的直接病机,痛风性肾病针对症状采用对症治疗可增强辨病、辨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气上冲”辨治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从病机学角度归纳分类,概括分析了《伤寒论》“气上冲”证的成因、病性、病位、病势及辨证用药规律.认为“气上冲”证是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相似病理反应、但因人体体质与致病邪气性质、程度的不同,在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方面可显示出不同的个体差异.掌握疾病的各种表现,抓住病机实质,分清主次是遣方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病、证再识及其证本质和辨病与辨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伤寒论》“病”“证”含义的再认识,探讨证本质及辨病、辨症概念,并明确相关概念的病机逻辑关系。“证”字在《伤寒论》中有疾病现象———症状、证候的证据及证候等含义,“病”除了疾病状态、病种、病位等概念外,还具有证据/假性证据的含义。“证”作为证候的简称,其本质由证候病机决定,以证候标识为证据,包含了病种要素,与病的关系犹如“线”与“珠”的关系。辨证是从“观”到“知”全过程的概括,辨症只是其中“知”的环节,是对“观”收集到的症状进行病机逻辑的分析求证,包含了辨病。《伤寒论》略于“观”详于辨,基本属于辨症范围,体现了从病的层次上升到证的层次的辨症过程。《伤寒论》“证”实际表达的各种含义,存在内在的病机逻辑关系,辨病、辨症和辨证概念位的大小不同,存在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伤寒杂病论》方证体系中“证”的内涵及临床常用辨证方法,进一步讨论了该体系辨证特点。笔者认为,《伤寒杂病论》的方证体系确立了疾病的基本病机(证型)模式,该模式是正确理解人体病理变化及指导用方的基础,为准确地把握中医的思维方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为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与症状证候病机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结常见辨证模式,认为临床辨证不能简单地依赖症状、证素、标准证、证型、方证等辨证模式,提出必须对症状体征和由此组成证候的病机进行辨识,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才能获取证候诊断结论,从而提出临床辨证的核心是审察症状和证候病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伤寒杂病论》方证体系中"证"的内涵及临床常用辨证方法,进一步讨论了该体系辨证特点。笔者认为,《伤寒杂病论》的方证体系确立了疾病的基本病机(证型)模式,该模式是正确理解人体病理变化及指导用方的基础,为准确地把握中医的思维方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为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提出温病辨证理论体系主要由病因辨证与病机辨证构成。病机辨证包含基本病机辨证、系统病机辨证和症状病机辨证。基本病机辨证包括斗争性和虚损性,斗争性中要区分热炽与热郁,虚损性中要区分温热类与湿热类的不同。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代表的系统病机辨证方法应与基本病机辨证和症状病机辨证有机融合,温病辨证理论体系才能更为丰富和全面,并更有益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认为气一元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指导着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现有的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五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等都是为实现人体阴平阳秘状态所采用的认识病机的方法。中医病机,实质上是指以中医的视角和思维认识从健康到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而气为一元与阴阳、藏象、气血津液、六经等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医整体观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临床诊疗多局限于脏腑辨治、八纲辨治,忽视了疾病形神并病的本质特征和该病精神心理层面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非运动症状。五神是人类精神思维活动的本源所在,表征人类内在的本能,具有潜在性。五神理论从神、魂、魄、意、志五种基本要素的紊乱状态阐释疾病发生的根源,是中医认识躯体行为和精神心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基于五神理论辨治PD的非运动症状,要在充分理解五神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五神要素入手,结合其病因病机,阐明五神紊乱的致病机制,从病机层面评定疾病并确定治疗靶点,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开辟从"五神"研究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诊疗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论治颅脑损伤,必须从整体观出发,要具有系统的、清晰的辨证思维。通过对颅脑损伤疾病过程的病机及其变化规律的把握,从病机出发,紧扣病机,分期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建立系统的颅脑损伤中医诊疗体系,提高辨证水平,对颅脑损伤的救治,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结合《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论“气分”的30、31、32条原文,依据历代注家观点,对其疑难点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评述。提出“气分”为一病证名,并对其形成的病机、证候、治方及相关病证鉴别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掌握“气分”病证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代医家对痛泻药方的方证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文章在考探中医肝脾病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该方的临床运用案例,探讨痛泻要方方证病机及其临证变化用方的思路。认为本方主治的痛泻为脾虚肝强,肝旺乘脾,水湿下注证;该方具有健脾抑肝、除湿升阳、缓痛止泻的功效。临床应根据所主病证病机中的肝脾强弱均势,调整方中白术与白芍的用量,同时还可根据肝旺与肝郁、脾湿、脾滞及阳陷等病机演变,适当选配平肝、疏肝、渗湿、行滞及升阳等药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消渴)的中医证候病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消渴)的中医证候病机。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现代中医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其认识与西医有所不同。经研究认为气阴两虚、津液耗伤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肺燥、脾胃湿热、肾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气阴两虚日久,导致血瘀蕴聚败而成毒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基础。分析本病临床辨证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肺燥津亏、阴虚火旺,肺胃热盛,脾虚痰湿,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等多种证型。其证型又有主次之分,且有血瘀、痰湿、毒等兼证。结论:临床应重视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加减选用有效方药,其预防当以保精养津为其根本要义,尤其在中年时期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涉及了中医辨病机的各个方面,从资料的收集四诊合参,到疾病的定位、定性、审证求因、类证鉴别等十分详细.总结出了临床辨病机的方法规律,为辩证审机提供了执简驭繁的法则和范例.  相似文献   

18.
辩证的基本要求是审证求机,包括求病因、病位、病理因素(第二病因)、脏腑病机、八纲属性、标本缓急、证(病)势转归和预后等。审证求机的核心是求病理因素,文章着重对求病因、求病理因素和脏腑病机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发。在审证求机中做到知常达变、圆机活法,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辩证的实质和灵魂,周仲瑛教授总结出中医的辩证有“五性”,临床能熟练掌握证的“五性”,就能做到知常达变。“五性”即证特异性、可变性、交叉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收集病案,总结王自敏教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探析其从不同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同阶段、生活调护三方面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思辨经验,并辅以验案佐证。[结果]王自敏教授认为脾肾两虚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的根本,脾肾功能失调,精微外泄,水湿、湿热、痰浊、瘀血等浊邪潴留,乃发此病,治疗时应以健脾益肾为治疗大法,同时兼以祛邪,标本兼顾。根据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的不同临床表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张"活血化瘀"法应贯穿疾病始终。王自敏教授常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选方用药,并在糖皮质激素使用的不同阶段辅以中药汤剂,以缓解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阴虚阳亢、气虚、阳虚的证候。同时,王自敏教授亦重视生活调护,指出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预防感冒、防治感染、避免劳累,防止疾病复发。所举案例首诊时以脾虚湿盛、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治疗以健脾燥湿、理气和胃为大法;而后出现阳虚、外感之象,加以清肺补肾之品。患者久病气阴两虚,故宜益气、滋阴、养肾以调护机体,诊治过程以"活血化瘀"之法贯穿始终,随证治疗3个月余后痊愈。[结论]王自敏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注重标本兼顾,辨证与辨病结合,其临床思辨经验值得广大后辈参悟学习。  相似文献   

20.
以《内经》暑病理论为基础,从暑病的概念、发病季节、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分型、防治等方面总结分析近现代医家对暑病的认识及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