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环孢素A作用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层黏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细胞,在无血清DMEM低糖培养基同步化24 h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sA 0.25 mg/L组,CsA 0.5 mg/L组,CsA 1.0 mg/L组,CsA 2.0 mg/L组,CsA 1.0 mg/L加RGZ 10 μmol/L组,CsA 1.0 mg/L加RGZ 15 μmol/L组,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 mRNA表达,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N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CsA均可促进TGF-β1 mRNA和FN蛋白表达(P<0.05),罗格列酮能显著下调CsA引起的TGF-β1 mRNA和FN蛋白的高表达.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下调CsA引起的TGF-β1和FN的高表达,抑制CsA导致的肾脏成纤维细胞外基质的蓄积.  相似文献   

2.
杜月光  柴可夫  赵天喜 《浙江医学》2009,31(9):1205-120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R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正常对照组、ox-LDL组、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ox-LDL组RMC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同时采用MTT法检测各组RMC增殖水平,并予ELISA技术检测上清液中TGFβ1、层粘连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蛋白的含量。结果罗格列酮+ox-LDL组RMC增殖水平较ox-LDL组降低,且RMC表达的TGFβ1 mRNA水平和分泌的TGFβ1、FN、ColⅣ蛋白水平均较ox-LDL组降低(均P〈0.05或0.01)。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ox-LDL诱导的RMC增殖和ECM及TGFβ1的分泌,从而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凋亡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罗格列酮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学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罗格列酮诱导SMC快速分泌TGF-β1,在0.5h内达到高峰,并且这种快速分泌可被GW9662逆转;罗格列酮诱导SMC凋亡存在浓度依赖,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SMC凋亡率越来越高,100μmol/L时SMC凋亡率达到最高,而超过100μmol/L时,凋亡率并没有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甚至有所下降,并且GW9662和anti—TGF-β1抗体均可逆转罗格列酮对SMC凋亡的诱导。结论罗格列酮通过诱导的激活及转化生长因子B1(PPAR-γ)的快速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肾汤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1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培养大鼠系膜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组、糖肾汤高、中、低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RT-PCR技术检测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情况。[结果]50μg/ml的ox-LDL可促进细胞增殖和TGFβ1mRNA表达;糖肾汤和罗格列酮具有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MC增殖和TGFβ1mRNA表达增加的作用。[结论]糖肾汤可抑制ox-LDL诱导的MC增殖和TGFβ1表达的增加,从而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格列酮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罗格列酮治疗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治疗组,模型组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术后第21天取3组术侧。肾组织做HE和Masson三色病理染色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ColⅠ)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罗格列酮可显著下调α-SMA、TGF—β1的表达.减轻Ⅰ型胶原在肾间质中的沉积,改善了肾脏病理改变。结论:罗格列酮对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祥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进一步探讨麦胚乙醇提取物对大鼠成骨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成骨细胞中TGF—β1和IGF—1的表达情况,用HPIAS—1000图象分析仪对各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麦胚提取物培养的大鼠第3代成骨细胞的TGF—β1和IGF—1呈阳性表达,麦胚提取物组的TGF—β1和IGF—1平均光密度都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P<0.01),但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麦胚乙醇提取物可增强新生大鼠成骨细胞TGF—β1和IG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传代大鼠肝星状细胞自分泌产生TGFβ1的影响。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消化正常大鼠肝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并传一代,药物作用于传代HSC,以貂肺上皮细胞(My—l—Ln)生长抑制MTI’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他隋活性及分泌总量,并抽取HSC的mRNA,RT—PCR半定量分析药物对HSC他F住mRNA的表达。结果氧化苦参碱可减少HSC’rG耶。的分泌总量,并抑制‘IGF任的活化及mRNA的表达。结论氧化苦参碱能抑制肝星状细胞‘rGFA产生并活化可能是与其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胰岛β细胞高糖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生理浓度葡萄糖(5.5 mmol/L)、生理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高浓度葡萄糖(33.3 mmol/L)、高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培养RIN-m细胞.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RIN-m细胞凋亡.RT-PCR方法 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factor-1,PDX-1)和胰岛素mRNA表达.结果 ①RIN-m细胞与33.3 mmol/L的葡萄糖孵育2周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开始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长2.7倍(P<0.01).而罗格列酮可以修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RIN-m细胞凋亡率.②罗格列酮上调 PDX-1(1.30±0.06 vs. 1.61±0.10,P<0.01)和胰岛素 (1.75±0.09 vs. 1.98±0.11,P<0.01) mRNA表达.结论 高糖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并诱导其凋亡.罗格列酮具有直接保护β细胞免于高糖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分泌炎症介质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HGF与大鼠系膜细胞共孵育,观察不同时间培养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纤连蛋白(Fn)表达的变化。结果:HGF可时间依赖及浓度依赖的降低培养大鼠系膜细胞IL-6、TGF—β及Fn表达水平。结论:HGF可抑制大鼠系膜细胞炎症介质及细胞外基质表达,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肾脏保护性因子,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对致病性炎症因子破坏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保护作用是否呈PPARγ依赖性.方法 用致病性炎症因子IL-1β和IFN-γ处理NIT-1胰岛β细胞株,建立β细胞的炎症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对炎症所致β细胞损伤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用Annexin V-FITC/PI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胰岛索分泌能力.同时用PPARγ的特异性抑制剂GW9662和PPARγ-SiRNA阻断PPARγ,观察对各组细胞的影响.结果 1)10 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可显著性减少致病性炎症因子引起的β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3.99%和16.67%vs 51.33%,P<0.01);1 μmol/L和20 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亦可减少β细胞凋亡,其中以10uM干预浓度保护作用最明显;2)IL-1β/IFN-γ组细胞的胰岛素浓度由正常对照组的8.5±0.6ng/ml下降至3.6±0.5ng/ml;而10 μmol/L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处理组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有所恢复,可达6.8±0.7ng/ml、5.9±0.9ng/ml(与炎症因子组相比,P<0.01).3)使用GW9662和PPARγ-SiRNA特异性阻断PPARγ后,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的保护作用几乎100%消失.与IL-1β/IFN-γ组的β细胞凋亡和胰岛素分泌水平相似.结论 格列酮类药物可以通过PPARγ依赖性机制保护致病性炎症因子对β细胞的损伤,减少β细胞凋亡,恢复胰岛素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