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泌体在细胞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搭建了桥梁,而且与癌细胞的远处转移调控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特征、合成、分泌、成分、功能、生物发生以及肿瘤来源外泌体对肿瘤微环境、肿瘤细胞信号传递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各个环节的调控功能及机制,并分析了外泌体在恶性肿瘤转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环状RNA (circRNA)是由前体RNA的外显子反剪和内含子环化产生的,在各种传染病、炎症反应和肿瘤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非编码RNA。在circRNA调节乳腺癌的机制中,circRNA可以通过参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糖酵解、转移及耐药性调控乳腺癌的进程。外泌体是小细胞衍生的膜纳米囊泡,携带各种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作用。乳腺癌分泌的外泌体可以通过转移circRNA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外泌体介导的circRNA可以发挥与miRNA的海绵作用调控乳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本文主要对circRNA经外泌体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纳米囊泡,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外泌体,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具有调节肿瘤病理进程、血管生成、转移和免疫逃逸等生物学功能。NSCLC外泌体中的特异性蛋白质和微RNA(miRNA)存在差异性表达,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目前,NSCLC外泌体中对肺癌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成分仍待明确,外泌体的应用标准化等问题是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细胞膜内陷后通过一系列复杂机制形成的细胞外囊泡,其在调节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某些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外泌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黑素瘤是黑素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其晚期预后往往很差。因此,深入研究黑素瘤的侵袭转移机制对其诊治非常重要。外泌体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黑素瘤进展,同时外泌体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也可用于黑素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外泌体的一些特殊功能也可以用于黑素瘤治疗。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直径为40-100nm的由细胞分泌至细胞外液中的小囊泡,其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及体液中。外泌体的囊泡内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等生物信息分子,外泌体可以通过将这些生物信息分子靶向转移至受体细胞内来调节和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功能。随着我们对外泌体的研究越来越多,发现外泌体不仅参与和影响人体内分泌平衡和各项生理功能,还在肿瘤的发生、转移及治疗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秘、早期易转移、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外泌体作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发现参与胰腺癌的发生、早期转移、化疗耐药、免疫逃逸等多个重要过程。本文着重阐述了目前外泌体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于1983年首次被发现,是由于细胞膜内吞形成内体,内体限制膜发生多处凹陷,向内出芽形成微囊泡,从而形成的具有动态亚细胞结构的多囊泡体。大多数类型的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构成外泌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外泌体有多种分泌途径,对细胞间通信、疾病的传播及组织修复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外泌体与受体细胞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外泌体可以将膜蛋白或其内容物转移至受体细胞,也可以直接与受体细胞膜融合;此外,外泌体上的跨膜蛋白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受体细胞膜表面的信号分子。外泌体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外泌体可以通过介导促炎症反应来促进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还可以抑制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癌症的侵袭和转移,加快癌症部位的血管生成,有助于肿瘤微环境中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并且增强肿瘤的耐药性。外泌体通过与受体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方式,传递各种生物学信息,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分别就外泌体的产生机制、分离与鉴定、其对机体免疫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包含多种蛋白质、脂质及核酸,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与信号转导,从而调控机体正常或病理状态。人体内多种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外泌体可参与机体血液凝固、炎症、细胞迁移与分化、肿瘤侵袭与转移等过程。外泌体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心肌梗死、心肌肥大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外泌体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一个亚类,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平均大小为100nm。所有真核细胞都可以分泌外泌体,故其普遍存在于各种体液当中。外泌体最初被认为是机体处理细胞碎片的处理站,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生物活性分子来介导细胞间通信以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或引发疾病,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此外,外泌体可以作为临床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也可作为肿瘤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以及临床药物的运载体,为终末期肿瘤患者带来福音。本文对外泌体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外泌体是细胞释放的超微囊泡状物质,含有核酸、蛋白等生物活性分子,可在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物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通过介导新生血管形成、重塑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等过程参与肿瘤进展转移以及耐药等病理过程,为卵巢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此外,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还可存在于外周血,可能成为新型的肿瘤诊断生物标志物,对肿瘤发生进展中外泌体分子机制的研究,为卵巢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各类细胞分泌的大小为30~200 nm包含蛋白、mRNA、miRNA的小囊泡,可调节受体细胞的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目前外泌体研究是一个热点,外泌体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离,但分离纯度以及操作步骤差别较大。外泌体在膀胱癌、前列腺癌以及肾癌中不仅促进癌细胞的转移、侵袭以及血管生长,还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及免疫逃逸。在临床应用中,外泌体可作为泌尿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可作为递送RNA、化疗药物以及制备肿瘤疫苗的载体,在泌尿系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诊疗上都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主要特征是上皮表型的缺失及间质特性的获得。EMT在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及组织重建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组织纤维化及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EMT在促使肿瘤细胞侵袭并转移至远端组织的同时,也使得转移的肿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样特性,有助于形成肿瘤宏观转移灶并产生多重耐药性。多种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通路、microRNAs及细胞微环境等参与并调控此过程。阐明EMT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将为肿瘤转移与复发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病理性血管生成最主要的刺激因子,VEGF与其受体相互作用,能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及转移,在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信号还与肿瘤细胞的淋巴管、淋巴结侵袭及远端转移密切相关。此外,VEGF还可以通过促进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最终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VEGF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关注热点。本文就VEGF与肿瘤生长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Inhibitory effect of ginsenoside Rg3 on ovarian cancer metastas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ckground Ginsenosides are main components extracted from ginseng, and ginsenoside Rg3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Ginsenoside Rg3 has been found to inhibit several kinds of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insenoside Rg3 on human ovarian cancer metastasi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lung metastasis models of ovarian cancer SKOV-3 and the assay of tumor-induced angiogenesi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Rg3 on tumor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The effect of Rg3 on invasive ability of SKOV-3 cells in vitro was detected by Boyden chamber,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as used to recognize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 in SKOV-3 cells.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lung metastasis models of ovarian cancer, the number of tumor colonies in the lung and vessels oriented toward the tumor mass in each ginsenoside Rg3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invasive ability and MMP-9 expression of SKOV-3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with ginsenoside Rg3. Conclusions Ginsenoside Rg3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metastasis of ovarian cancer. The inhibitory effect is partially due to inhibition of tumor-induced an qioqenesis and decrease of invasive ability and MMP-9 expression of SKOV-3 cells.  相似文献   

14.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胃癌生长、侵袭、转移和胃癌新生血管的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学分析表明CX-CR4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腹膜转移有关(P<0.001);CXCL12/CXCR4可以调节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以及消化道癌等;它们的过度表达可以增加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的生长与侵袭转移;还可以趋化血管内皮细胞的聚集,诱导微血管的形成和毛细血管的发生。这些发现都提示着CXCL12及受体CXCR4与胃癌发生、发展和迁徙转移过程中有密切关系。因此,对CXCL12/CXCR4的深入研究将有望使其成为胃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肿瘤血管的生成机制,探索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可以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新的理论支持。环加氧酶(COX)2的过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可能与其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密切相关。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过表达,并能调节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对维持肿瘤细胞的生理代谢功能,促进肿瘤组织及新生血管的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的过表达与肿瘤组织新生血管高度相关,表明肿瘤血管的生成有COX-2和HIF-1α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三氧化二砷对胃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王树庆 《医学综述》2009,15(8):1173-1176
三氧化二砷(As2O3)可调节相关基因表达,降低端粒酶活性,进而促进人胃癌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转移,逆转细胞多药耐药。As2O3对胃癌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及凋亡作用。As2O3治疗胃癌的机制是多途径多靶点的,其治疗胃癌的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就As2O3治疗胃癌机制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药抗肺癌转移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坚 《医学综述》2008,14(1):82-83
中药可以直接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并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影响癌细胞的转移,还能调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肺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8.
杨斌 《医学综述》2014,20(17):3131-3132
肺癌的转移和复发是造成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的趋化迁移能力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对于肿瘤趋化迁移能力的研究多趋向于肿瘤细胞趋化因子方面。CXCR4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趋化因子,其导致肺癌转移的传导通路和调节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合理设计以它们为靶点的药物,将为肺癌的治疗开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栾绍敏  林相强 《医学综述》2012,18(5):684-68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环境污染的加重,恶性肿瘤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死亡主要病因之一,而在对肿瘤的研究中,端粒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成为肿瘤标志物中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它的激活能解决染色体末端复制缩短问题,它的过度表达能使细胞永生化并直接导致肿瘤的形成,而VEGF-C可以调节肿瘤血管、淋巴管新生,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调节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和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并通过淋巴系统向全身扩散,从而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近来关于端粒酶和VEGF-C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1 400多万人,同时约有820万人因癌症死亡,其中90%是因肿瘤的复发转移导致。恶性肿瘤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关键就在于它能够转移,因此肿瘤转移始终是肿瘤防治的重大课题及研究难点。如果能够精准了解并掌握肿瘤转移的规律和机制,控制转移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肿瘤问题就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 我们团队在过去近20年的研究工作中发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具有明显促进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针对ATP的促侵袭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肿瘤微环境中的ATP是一种重要的促侵袭因子的观点,为肿瘤侵袭发生的机制及调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本文将结合我们的工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