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药物减轻罗库溴铵注药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ASA I-II级拟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四组,各组患者于左前臂包裹气压止血带(压力70 mm Hg)人为阻断血流,按麻醉诱导时给予罗库溴铵前预先静脉注射不同的药物,每组30例,Ⅰ组生理盐水6 ml,Ⅱ组利多卡因1.5 mg/kg 6ml,Ⅲ组瑞芬太尼1μg/kg 6ml,Ⅳ组氯普鲁卡因1.5 mg/kg 6 ml。左手背静脉穿刺,置入20G静脉套管针。为了药物能较长时保留在静脉中,以3 ml/10 s的速度在左手背静脉注入各组预先给予的药物,30 s时松开止血带。随即在10 s内注射插管剂量的罗库溴铵0.6 mg/kg,由一名事先不知用药情况的麻醉医师专职观察且询问患者疼痛情况,以Ambesh四分疼痛评定法为标准,进行评分、记录。同时观察记录在注射罗库溴铵完毕及术后24h副作用等情况。结果 I组罗库溴铵注药痛发生率93%,中度、重度疼痛77%,轻度疼痛20%;Ⅱ组患者80%无注药痛与Ⅲ组77%相似;Ⅱ、Ⅲ与Ⅰ组比较发生罗库溴铵注药痛的程度轻,Ⅲ组无发现注药痛。结论预注利多卡因、瑞芬太尼、氯普鲁卡因均能减轻罗库溴铵的注药痛,其中预注氯普鲁卡因1.5 mg/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注药痛的发生率、致痛程度以及预先注射药物的预防效果。方法拟行全身麻醉的成年手术患者125例。麻醉诱导时用限时法给予肌松药。按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前预先注射的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5例。Ⅰ组生理盐水3ml、Ⅱ组利多卡因0.5mg/kg、Ⅲ组曲马多1.0mg/kg、Ⅳ组曲马多1.5mg/kg和Ⅴ组枢复宁0.07mg/kg。左上臂包裹气压止血带,加压至70mmHg阻断静脉回流后,以3ml/10s的速度在左侧手背静脉注入各组预先给予的药物,30s时松开止血带。立即10s注射罗库溴铵0.6mg/kg,观察并询问患者注药局部的痛感,并对疼痛反应评估分组。结果Ⅰ组罗库溴铵注药痛发生率达到88%,中、重度注药痛发生率为44%。Ⅱ组84%的患者无注药痛,16%的患者痛感轻微。Ⅲ组、Ⅳ组和Ⅴ组注药痛发生率分别为84%、76%和72%,与Ⅰ组相似;但Ⅲ组和Ⅴ组中、重度注药痛发生率(16%和4%)比I组明显减少。结论麻醉诱导时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mg/kg,能有效降低罗库溴铵注药痛的发生率和致痛程度;预注曲马多或枢复宁亦能降低中、重度注药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氯普鲁卡因预防丙泊酚注药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氯普鲁卡因减轻丙泊酚注药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静脉注射1%的丙泊酚;Ⅱ组先静脉注射30 mg氯普鲁卡因后静脉注射1%的丙泊酚;Ⅲ组先静脉注射60 mg氯普鲁卡因后静脉注射1%的丙泊酚;Ⅳ组静脉注射90 mg氯普鲁卡因同时阻断局部静脉回流,30 s后静注1%的丙泊酚.各组在静脉注射丙泊酚5 s后询问患者疼痛情况,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标准,进行评分、记录.结果 Ⅱ、Ⅲ、Ⅳ组与Ⅰ组比较发生丙泊酚注药痛的程度轻,Ⅳ组丙泊酚注药痛的程度较Ⅱ、Ⅲ组更轻.结论 预注30 mg,60 mg,90 mg氯普鲁卡因均能减轻丙泊酚的注药痛,预注90 mg氯普鲁卡因让其维持在局部静脉内30 s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预先注射乌司他丁预防罗库溴铵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5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 m L;乌司他丁10万U组30例,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万U/3 m L;乌司他丁20万U组30例,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3 m L。2 min后松开止血带,3组患者均推注0.06 mg/kg罗库溴铵,并行注射部位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乌司他丁10万U组和20万U组罗库溴铵注射痛总发生率分别66.7%、70.0%、2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20万U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乌司他丁10万U组(P<0.01)。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预注乌司他丁10万U和20万U预防罗库溴铵注射痛安全、有效,且以乌司他丁20万U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预注法对罗库溴铵或维库溴铵起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与等效罗库溴铵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150例择期手术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A组常规给予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对照B组给予0.9 mg/kg罗库溴铵,观察组则采用预注0.015 mg/kg顺阿曲库铵并在5 min后按照0.135 mg/kg给药剂量追加用药。对比三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心率与血压变化及临床麻醉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为(79±21)s,显著早于对照A、B组[(179±42)s、(139±29)s](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为(44.1±6.8)min,显著长于对照A组[(34.5±8.2)min](P<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同等强度剂量的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药物起效时间相对较慢,而通过预注法给药则有利于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且具有更为优越的可控性,为临床麻醉中肌肉松弛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更多选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志均 《医学综述》2012,18(16):2626-2629
罗库溴铵是一种起效迅速的非去极化肌松药,注射部位疼痛和注射后体动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药液的理化性质和注射后导致中间介质的释放有关。改变溶液的理化性质或在注射前使用一定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激肽释放酶抑制剂、抗组胺药、环氧化酶抑制剂等能有效预防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术前使用罗库溴铵和利多卡因后术后肌痛 (POM )发生率。方法 选择 90例ASA分级为Ⅰ~Ⅲ级手术患者 ,予以术前用药和全麻诱导 ,待患者入睡后静注肌松药 ,对照组、罗库溴铵组、利多卡因组分别预注生理盐水 2ml、罗库溴铵 0 .0 3mg/kg、利多卡因 1 .5mg/kg ,3min后每组均静注琥珀胆碱 1 .5mg/kg。用药前后测定患者血清钾、钙和血糖浓度。用药后即刻观察患者的肌颤情况。术后 48h用VAS法检测患者疼痛情况。结果 罗库溴铵组和利多卡因组以相近的效率减少血清钾的增加 ,对血钙和血糖影响不大 ;但利多卡因组缓解肌颤和疼痛效果优于罗库溴铵组。结论 利多卡因较罗库溴铵能更好预防POM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3种不同剂量的罗库溴铵应用于小儿时的插管条件和肌松效应,探讨罗库溴铵应用于小儿的量效关系.方法 于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麻醉入睡后静注罗库溴铵,Ⅰ组0.6mg/kg,Ⅱ组0.9mg/kg,Ⅲ组1.2mg/kg,肌松监测待T1消失后行气管插管.记录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记录麻醉诱导前、注射肌松药前、注射肌松药后、插管后即时、插管后5 min的心率变化;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最低有效浓度;持续监测体温;记录每次刺激后T1值、起效时间,并评估插管条件、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强直后计数(PTC);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气管插管条件均在7~9分之间,优良率为100%.起效时间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松的维持时间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明显延长.恢复指数Ⅲ组与Ⅰ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Ⅱ组与Ⅰ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相比,PTC显示肌松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4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均可提供优良的插管条件,术中肌松良好,应用于小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11.
预注雷米芬太尼缓解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预先注射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选取150例接受全麻的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3组:雷米芬太尼50μg组(Ⅰ组)、利多卡因40mg组(Ⅱ组)、生理盐水组(Ⅲ组).各组患者预先静脉注入试验药物,30 s后注入异丙酚(2 mg/kg).观察询问各组患者的疼痛分级及不适反应,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Ⅰ组、Ⅱ组较Ⅲ组疼痛程度及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6%、24%、86%,P<0.05),各组用药前后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预注雷米芬太尼能显著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二氧化碳气腹对罗库溴铵药效的影响。 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L组)和开腹手术(C组)患者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肌松采用闭环注射系统输注罗库溴铵:诱导剂量0.6 mg?kg-1,维持速度1.8 ug?kg-1?min-1,增药条件设为T1恢复至15%,增药速度30 ug?kg-1?min-1。观察指标包括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1降至0%)、第一次增药时间(T1恢复至15%),肌松恢复指数(T1由25%恢复至75%时间),增药次数以及单位时间输注剂量。记录诱导前(P0)、气管插管后5分钟(P1)、气腹后5分钟 (P2)、气腹后30分钟(P3)、气腹后1小时(P4)、气腹结束(P5)、拔出气管导管 (P6)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PaCO2,PH,和BIS值。 结果 L组罗库溴铵第一次增药时间显著长于C组(42.1±10.7min vs 27.7±9.5min,P <0.01),L组罗库溴铵肌松恢复指数显著长于C组(13.8±6.0 min vs 9.6±3.9 min,P <0.01),L组罗库溴铵单位时间药量显著少于C组(5.4±0.8ug?kg-1?min-1 vs 6.3±0.5 ug?kg-1?min-1, P <0.05),L组罗库溴铵每小时增药次数显著少于C组(2.1±1.0次 vs 2.8±0.9次 , P <0.05),L组CO与C组相比在P2-P4时段显著下降(P <0.01)。结论 在二氧化碳气腹下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时间显著延长,肌松作用恢复显著延迟,用药量降低。这种现象可能与气腹后CO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3.
魏闯  段礼平  彭庆  牟林  刘梦啸 《四川医学》2009,30(12):1885-1886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和利多卡因预防儿童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回缩反应的影响。方法160例ASAⅠ-Ⅱ级、年龄1-14岁于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C组(0.9%生理盐水5ml);L组(2%利多卡因1mg/kg);F组(芬太尼1μg/kg);S组(舒芬太尼0.5μg/kg)。硫喷妥钠5mg/kg,静脉注射至意识消失,30s后由静脉注入实验药物(30s内注完),120s后注入1%罗库溴铵0.6mg/kg(5s内注完)。用4点评分法评估注药反应。结果C组回缩反应总发生率(82.5%)明显高于F组(5%)、L组(25%)和S组(22.5%),P〈0.01,而L组和S组回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运动发生率(4级)C组77.5%,L组25%,F组5%,S组22.5%。结论同芬太尼一样,舒芬太尼能有效预防儿童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回缩反应,但利多卡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传统丙泊酚单独用药或混合利多卡因对注射痛的影响。方法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0年2-6月行无痛人流术患者160例,年龄18~4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利多卡因组(B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组(C组)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利多卡因组(D组)4组。麻醉前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采用微量泵恒速静脉给药,4组输注时间均为60s,从开始输注丙泊酚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感觉,观察患者有无皱眉、流泪和手臂躲避抽动等行为。根据患者主诉和行为反应进行注射痛的口述描绘(VRS)评分。结果 4组患者出现重度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25.0%、B组12.5%、C组10.0%和D组5.0%,A组与B组、C组和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无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25.0%、B组67.5%、C组62.5%和D组70.0%,B组、C组和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长链脂肪乳和利多卡因均能显著降低丙泊酚注射痛,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但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复合利多卡因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
利多卡因与芬太尼用于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利多卡因和芬太尼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择期行手术的女性病人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0例。前臂扎止血带后分别静脉注A组:利多卡因0.5 mg/kg,B组:利多卡因40 mg,C组:芬太尼50μg,D组:生理盐水2 ml。60 s后松止血带,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期间使用4分法对注射痛评分。麻醉清醒后使用VAS评分法对注射痛再次评分。结果:4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38%(19例)、50%(25例)、64%(32例)、80%(40例)。VAS评价4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32%(16例)、44%(22例)、60%(30例)、74%(3例)。结论: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kg或40 mg并保留止血带1 min,均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和方法学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芬太尼、利多卡因、咪唑安定3种药物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同时比较口述描绘(VR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异丙酚注射痛评价的差异,探求其中最优的方案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静脉麻醉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芬太尼组(静脉注射25μg/ml芬太尼2ml)、咪唑安定组(静脉注射0.1%咪唑安定2ml)、利多卡因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4组,各组从静脉给予实验药物120s后,5mg/s恒速推注异丙酚,应用注射异丙酚时的VRS评分和苏醒后VAS评分法分别对各组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VRS评分:芬太尼组、咪唑安定组、利多卡因组用药后无痛发生率分别为49%、57%、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利多卡因组和咪唑安定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预先注射咪唑安定或利多卡因均能减轻异丙酚注射痛;(2)VAS和VRS评分法联合应用于异丙酚注射痛的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17.
代燎原  朱慧锋  冯庆生  张浩 《浙江医学》2015,37(16):1360-1362
目的 比较经骶管与椎间孔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有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骶管注射治疗(A组)18例,经椎间孔注射治疗(B组)30例。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操作治疗,于注射后1周、3、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除注射1周后的VAS评分(P>0.05)外,注射后经椎间注射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疼痛缓解率及功能改善评分均优于经骶管注射治疗组(均P<0.05)。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伴坐骨神经痛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经椎间孔注射法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骶管注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