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防治早产儿脑瘫的措施。方法制定了一套符合早产儿运动发育规律、行之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用于防治和(或)减少早产儿脑瘫、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异常。分为两组:研究开始前1年内出生和研究后出生的家长不愿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常规育儿组(对照组),研究开始后出生的家长积极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研究对象为早产儿共86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36例),干预组从纠正胎龄40周开始干预至1岁(按预产期计算校正月龄)。结果早期干预组1例(2%)发生脑瘫,对照组诊断脑瘫5例(1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月(早产儿取纠正年龄)时婴儿智能测试量表(CDCC)测试结果各干预组的MDI和PDI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脑瘫和促进智能发育,该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80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44例,未干预组36例。干预组自早产儿出院后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接受视、听、触觉剌激及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未干预组只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常规育儿指导。结果6、12月龄时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0.01);1岁时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2%(1/44),运动发育落后发生率为4%(2/44),未干预组为5%(2/36)和11%(4/36),P均〈0.01。结论早期干预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时胎龄为30 ~36孕周的早产儿120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早产儿均安置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并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超早期干预模式治疗.早产儿出院后,对照组由家长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早期教育计划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对照组则在早期教育基础上,继续按照超早期干预模式时早产儿重点进行强化体操、动作和运动训练干预.两组早产儿均定期接受生长发育评估和《盖塞尔量表》智能评价.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龄、12个月龄时,平均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追踪随访至干预组早产儿和对照组早产儿3岁时,发现干预组早产儿发生脑瘫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脑瘫的严重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进行超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瘫的残障程度、提高早产儿的生活品质、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产儿早期干预对促进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在我院及外院出生后转入我科成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抚触、听、视、按摩刺激及婴儿操干预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患儿出院时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抚触、视、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育儿指导及常见病预防指导,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交5个功能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降低早产儿智能低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可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能发育和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方法将66例患有中重度缺氧缺血的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36例)和常规育儿组(30例),干预组自出院开始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由其家长对其进行认知、语言、情感和交往能力培养,并重点进行按摩等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常规组只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常规育儿指导。结果两组在性别、母亲文化、环境条件及体格发育方面无明显区别,1.5岁智能测试结果显示干预组精神发育指数比常规育儿组平均高,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有脑性瘫痪3例(8.33%),对照组9例(30%),干预组脑性瘫痪轻度2例,中度1例,而常规组中轻度3例,中度6例。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的智能发育,有利于防治其智能低下以及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33周以下早产儿2~3岁时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制定深圳市早产儿早期干预模式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12月期间在龙岗区出生的33周以下早产儿150例,其中75例早产儿1岁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干预组),75例给予常规的保健指导(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出生的75例足月儿作为足月组.在早产儿矫正年龄2岁、3岁时用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行智能发育评估,比较各组早产儿的脑瘫、语言发育迟缓和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早产儿2岁时的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评分分别为(95.29±9.70)分、(91.20±9.44)分,均低于干预组的(98.84±9.41)分、(95.21±9.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3岁时的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评分分别为(96.76±10.37)、(93.47±9.70)分,均低于干预组的(101.80±10.24)、(97.86±9.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2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3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2岁及3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与足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33周以下早产儿1岁以内进行早期干预能降低早产儿2~3岁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抚触、听、视、按摩刺激及婴儿操干预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患儿出院时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干预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育儿指导.12个月后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发育商(DQ).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交5个功能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能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8.
许平  潘发明 《安徽医学》2014,35(1):38-41
目的 探讨早期医院-家庭康复对脑损伤早产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NICU生后6 h内进行aEEG检查显示脑损伤的早产儿289例,胎龄在28~36周,除外先天畸形和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及新生儿期合并严重疾病.将家长不愿意参与早期干预指导者作为对照组;家长积极参与干预指导者为干预组.干预组200例,对照组89例.纠正胎龄满40周后干预组除常规体检,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建立系统档案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接受视、听、被动婴儿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异常运动者入院行系统康复训练,直到2周岁.对照组:只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常规体检和育儿指导,所有对象定期做体格、神经心理发育检查,1岁和2岁均行aEEG检查.测试者不知被测试者组别,以避免主观干扰.结果 ①两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的体格发育在纠正胎龄6、12个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早产儿的发育商在纠正胎龄6、9、12、18、24个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在不同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③aEEG检查干预组较对照组异常率低,但脑瘫发生率虽然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家庭医院-康复有助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心理、运动系统的发育,降低脑瘫发生率,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早产儿出院后进行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的价值与影响。方法将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早产儿共计12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早产儿分为两组进行干预,观察组60例接受随访管理与早期干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早产儿病症发生几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另外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后管理中,效果理想,是值得推荐应用的护理方法 。  相似文献   

10.
范星 《当代医学》2011,17(17):93-94
目的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脑性瘫痪发生率。方法将140例早产儿根据研究时间与家长意愿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早产儿在接受常规育儿训练外,要接受针对性地康复训练。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在智力发育、心理、运动及适应行为等方面的测试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在家长配合下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早产儿434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按摩、体操、动作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常规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指导。结果:1岁时干预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MD I)和运动发育指数(PD I)均高于常规组(P〈0.01),运动落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脑性瘫痪早期干预模式可以促进早产儿智能和运动功能发育,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发育学评估方法 对脑瘫高危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评定的应用价值,并评价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 高危新生儿共151例,其中干预组90例,非干预组61例.干预方法 采用家庭与门诊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并根据神经发育学评估结果 结合Vojta诱导疗法、Bobath法肢体功能训练法进行个别强化训练.两组儿童均接受常规育儿指导.神经发育检测方法 采用Vojta姿势反射、52项神经运动检查、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评价.结果 6、12月龄干预组Vojta、52项检查异常率较非干预组为低(P〈0.01),Gesell发育评价(DQ)在6、12、18月龄时干预组各能区DQ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 早期个体化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高危儿的神经发育水平,促进智力及运动发育,降低脑瘫发生率,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敏  张雅丽 《四川医学》2009,30(7):1069-107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住院的13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除常规保健和治疗外,干预组施行相应干预措施。随访两年后,采用脑瘫发生率和新生儿的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进行效果的评估。结果有3例失访,随访率97.8%。干预组脑瘫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x^2=3.85,P=0.049),OR0.151,95%CI0.018—0.956。干预组早产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与对照组在3个月时相当。但在6个月时已有所差异,12~24个月时干预组早产儿的MDI(t=6.13,P=0.000)和PDI(t=4.73,P=0.000)明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并且对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高危早产儿早期型神经发育干预改善运动和认知发育的作用.方法 选取渭南市中心医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高危早产儿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行早期神经发育干预,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3个月PDI(85.74±16.80)、6个月PDI(94.56±15.68)、9个月PDI(86.52±16.34)、12个月PDI(87.21±16.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PDI(60.52±13.57)、6个月PDI(72.15±15.38)、9个月PDI(62.68±15.94)、12个月PDI(63.92±13.80),P<0.05,观察组患儿3个月MDI评分(83.52±12.58)、6个月MDI评分(93.48±13.57)、9个月MDI评分(85.91±16.27)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个月MDI评分(61.35±13.57)、6个月MDI评分(71.26±15.34)、9个月MDI评分(61.45±15.28),P<0.05,观察组脑瘫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4.9%),但差异不明显(χ2=0.346,P=0.556).结论 在高危早产儿治疗中,行神经发育干预措施能够改善运动和认知发育,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胎龄对脑性瘫痪高危儿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不同胎龄脑性瘫痪高危儿50例进行随访,对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其中康复惠儿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20例和足月儿组30例,比较两组不同胎龄高危儿的康复疗效.结果:高危儿开始接受康复治疗时间在生后3~6月,治疗至1岁时早产儿组康复率为85%,足月儿组为90%,两组高危儿运动落后、智力低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脑性瘫痪高危儿智力运动发育,胎龄不是影响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 从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008年9月到2011年1月就诊的高危儿中选人170例,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干预和晚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运用婴儿游泳及抚触、引导式教育、智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高压氧、针灸理疗、脑细胞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法并制定个体...  相似文献   

17.
刘建丽  张琪  惠敏  吴庆红 《西部医学》2014,26(10):1301-1303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指导和适宜的辅食添加对耍幼儿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院保健婴儿1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对照组72例.对干预组婴儿喂养人进行辅食添加知识讲座和一对一喂养行为指导.对照组婴儿按保健常规进行体检和育儿指导.观察两组耍幼儿辅食添加情况、断奶时间以及喂养人的喂养行为等.定期检测全血中锌、铁、钙、镁、铜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婴儿喂养人能科学合理地添加谷类、蛋白质类、果蔬三大类食物,两组不同观察期辅食适时添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现象.干预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后两组婴幼儿血中铁、锌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元素钙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和18个月后干预组锌低下率为38.46%和19.23%、铁低下率19.23和14.11%与对照组锌低下率65.27%和40.28%、铁低下率45.83%和3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婴幼儿早期喂养指导及宣教项目能提高喂养人育儿水平,科学地辅食添加对平衡婴幼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