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汪健  罗兰  席刚明 《西部医学》2009,21(11):1864-1865
目的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实验室凝血、血小板功能、抗凝和纤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17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并与同时期住院的666例完全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结果117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1),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5),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1),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显著低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较完全性脑梗死患者增强较为显著,其纤溶系统活动度明显降低,这些指标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参考依据和预后的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2.
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在进展型脑梗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俊学  芦琳  芦璐 《血栓与止血学》2005,11(4):157-158,161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进展型脑梗死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探讨进展型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特点。方法检测了209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与209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Y)、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聚集率(PAgT)、抗凝血酶活性(AT:A)、抗凝血酶抗原含量(AT:Ag)和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活性(t-PA:A)。结果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PT、TT、aPTT显著低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而Fbg、PAgT和vWF显著高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进展型脑梗死患者AT:A、AT:Ag和t-PA:A水平显著低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较高的凝血活性和较低的抗凝和纤溶活性,这是其病情进展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可以用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指标的水平综合判断进展型脑梗死的预后,指导临床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 ,为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将 13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完全脑梗死组和进展性脑梗死组 ,均进行前瞻性研究 ,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抗凝血酶活性 (AT∶A)、抗凝血酶抗原 (AT∶Ag)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A)。结果 :完全脑梗死患者PT、TT、APTT显著低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P <0 .0 0 1) ,而Fbg和vWF显著低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P分别 <0 .0 5和0 .0 0 1) ,PAgT显著低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P <0 .0 0 1)。而完全脑梗死患者的AT∶A、AT∶Ag和t PA∶A水平显著高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P <0 .0 0 1)。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凝血活性和较低的纤溶活性。建议临床上采用APTT、PT、vWF、AT∶A和t PA∶A水平联合指导急性脑梗死的抗凝溶栓治疗和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正常人群和不同临床分期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质原(FIB)、血小板(PL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检测,结果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PT、APTT、TT、uPA、PAI、vwF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LT、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凝血及纤溶功能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对肝硬化患者出血的治疗和抢救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患者止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止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轻型组组生,测定抗凝血酶Ⅲ、血管性假血友商因子血小板粒膜蛋白、组织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以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DVT患者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活性、蛋白S(PS)含量;纤溶酶原(PI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T患者PAgT、GMP-140、Fg、vWF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PT、TT、APTT、AT-Ⅲ、PC、PS、PIg及tPA活性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异常所致的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应采用凝血、抗凝和纤溶联合指标指导DVT的防治,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3-16
目的 探讨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液检测指标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机械性创伤伴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的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进行检查。结果 观察组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数量分别为(3.62±0.34)U/mL、(179.41±52.32)×109/mL,与对照组(3.54±0.25)U/mL、(166.18±46.38)×109/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67.58±21.33)%,高于对照组的(52.36±14.36)%,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9.24±1.23)s、凝血酶时间(21.89±1.26)s、抗凝血酶Ⅲ(68.93±15.66)%、纤溶酶原(74.68±16.33)%皆低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1.65±1.22)s、凝血酶时间(25.68±1.54)s、抗凝血酶Ⅲ(96.42±11.54)%、纤溶酶原(89.47±15.64)%,观察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为(0.96±0.31)%,高于对照组的(0.6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性创伤患者的特异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数量基本不影响血栓的形成,但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特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含量变化都易影响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创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凝血功能的变化。为探讨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紊乱情况。本文将51例病人依据APACHE Ⅱ评分分为对照组和危重组,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结果AT—Ⅲ活性下降,VWF.GMP—140值升高,t—PA、Plg活性下降,D—D值升高,PAI活性升高,且危重组变化更为显著。结果表明,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复杂,既有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也有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的血小板活化状态、血管内皮损伤、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了正常非孕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46例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筛选、纤溶酶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D-二聚体等指标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1);与正常非孕组比较,正常晚期妊娠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纤溶酶原、D-二聚体等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纤溶酶原、D-二聚体均显著增高(P<0.01),抗凝血酶-Ⅲ、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在正常晚期妊娠组较非孕组呈下降趋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T-Ⅲ水平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而糖尿病孕妇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因此,糖尿病孕妇产前测定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监测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ɑ-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vWF含量、GMP-140、AT-Ⅲ、PLG、PAI、D-二聚体均比对照组高(P<0.01),而术后升高更明显;PCAT手术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提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液呈血栓前状态,术后呈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