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川芎嗪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血栓栓塞并发症4例(下肢静脉栓塞3例,左上肢动脉栓塞1例),均痊愈。乃因川芎嗪能改善高凝状态,对已形成血栓有溶解作用。其疗效良好者血栓形成须在3~7天内,本组4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简称NS)的高凝状态是产生肾病血栓栓塞的重要因素。肾病血液高凝状态若任其发展,在血小板反应性功能增强,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等促进下,易发生血栓形成,其预后十分严重。为防患于未然,现就肾病高凝状态及其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BD)存在高凝状态和增加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血栓并发症的最可能原因是IBD疾病本身相关的炎症。炎症和凝血是相互依存、相互恶化的过程,IBD患者炎症状态与凝血系统改变及高凝状态相关,在疾病的活动期改变更加明显。中性粒细胞灌注是IBD急性肠炎的重要标志,在IBD炎症进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促进炎症的能力也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中性粒细胞被过度激活后能通过表达组织因子、释放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促凝,同时,炎症激活各种血细胞释放促凝微粒也是IBD并发血栓栓塞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NS)之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常伴有血液粘度升高和高凝状态,因而易引起各种血栓栓塞并发症。现将我科近2年来遇到的3例NS并发心、脑、下肢动脉及肾静脉栓塞的病例报告如下,并试对NS时血栓形成的机理、发生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1 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死亡患者尸检中肺小动脉血栓的发现率为89.9%,且皆为肺小动脉原位血栓而非血栓栓塞[1],因此高凝状态被认为是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特征之一.血小板的活化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2].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NS)已被公认为是有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肾脏疾病。1988年至今我院用低分子肝素钙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治疗7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肾病综合征(NS)合并血栓栓塞症的认识.方法 对21例NS合并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NS时,深静脉血栓最多见;生化检查示血脂、a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抗凝+溶栓治疗有效.结论 NS时常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一旦疑有此症,应尽早检查确诊并立即溶栓.  相似文献   

8.
睢伟  冯喜强 《中原医刊》2004,31(13):24-24
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约8.5%~38%的患者可以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本人对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进修期间(2003年)收治的20例中老年肾病综合征并血栓栓塞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激活蛋白C抵抗与产科血栓并发症葛菲(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海口570208妊娠期及产褥期母亲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凝因素作用增强或抗凝因素作用减弱均可引起产科血栓并发症发生。血栓栓塞将严重危害母婴的生命健康。近年研究发现,在产科血栓形成过程中激...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栓塞是剖宫产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血流缓慢、内皮损伤、高凝状态是剖宫产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术后对高危患者的筛查、预防可以有效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可以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872年A Trausseau描述了癌症病人的静脉血栓形成,并提出“癌症病人的血液无论有无炎症,均易发生静脉内凝血”的论点。此后,许多研究人员从临床及实验室均取得了癌症病人存在高凝状态的证据。据报告临床发生血栓栓塞率约为1~11%,而尸检发现要高得多(可达50%)。虽然胰腺癌病人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最高,但肺癌病人发生血栓形成的总数更高,因肺癌更多发。已有人报告血液问题(指血栓形成、出血)是癌症病人死亡的第二位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肾病综合征患者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1].  相似文献   

13.
张玉荣  武英梅 《中原医刊》2004,31(15):61-62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时血液常呈高凝状态,多易引起心室附壁及下肢静脉血栓,在发病1~2周血栓易脱落可引起重要脏器的栓塞,使心梗的病死率明显增高。肝素是有效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应用于急性期心肌梗死,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由此引起的其它脏器的栓塞,明显地降低病死率。现就10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肝素疗法的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器质性心脏病与心内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器质性心脏病(Organic heart disease)由于内皮或心内膜损伤,以及循环淤滞和高凝状态常可引起心内血栓形成(intracardiac thrombosis)并造成脑栓塞等严重合并症,此即谓心源性血栓栓塞(Cardiogenic thromboembolism)。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对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盆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而形成,骨盆骨折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我科2008年9月6日收治1例骨盆骨折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心衰治疗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VTE发生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CHF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特别是同时伴有房颤、高脂血症、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存在形成血栓的病理基础,易发生肺栓塞等血栓栓塞事件。VTE是CHF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衰症状的加重甚至猝死。CHF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尚无确切统计数字,国外多项研究报道的发病率自0.9%至39%不等,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数据。多项尸检研究亦证实28%~48%的CHF患者生前发生过肺栓塞。CHF患者发…  相似文献   

18.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抗凝血功能减弱的一种易发生血栓倾向的病理状态。近年来由高凝状态构成的血栓性疾病远比低凝状态的出血性疾病多见,其危害也严重,正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围绕有关问题重点对内科疾病中的高凝状态作一概述。一、高凝状态的基本发病因素在生理状态下,防止高凝及血栓形成须具备下列条件:(1)须有完整的血管  相似文献   

19.
<正> 容易发生或者反复出现血栓栓塞患者的血液,在体外检查显示出比正常人较易凝固的状态,称为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是一种临床综合病征,可能因为原发的或继发的凝血因子过多,凝血因子的被激活,或抗凝物质的减少而发生异常迅速的凝血。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慢性感染,肿瘤,手术或外伤,复发性静脉炎等疾病。在血栓形成之前,若能在实验室检查中早期发现异常指  相似文献   

20.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监测——心衰治疗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VTE发生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CHF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特别是同时伴有房颤、高脂血症、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存在形成血栓的病理基础,易发生肺栓塞等血栓栓塞事件。VTE是CHF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衰症状的加重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