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小板因子4的辐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岚  朱柏贵  田琼  张少章  张发科 《医学争鸣》2003,24(16):1444-1447
目的:研究血小板因子4(PF4)对全身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小鼠随机分为4组,第二部分分为3组,小鼠总数为70只.照射组和PF4保护组接受7.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观察小鼠30d存活率和存活天数.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外周血细胞.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CFU-GM的形成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骨髓细胞内DNA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测定小鼠的体、脾脏和胸腺的质量.结果:PF4能够增加照射小鼠的生存率.增加骨髓细胞内.DNA的含量及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提高CFU-GM的形成能力,降低造血细胞的增殖指数,增加照射小鼠的脾体比和胸体比.结论:PF4在小鼠全身照射前使用能够减少骨髓和淋巴组织的辐射损伤.可作为辐射防护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细胞保护剂氨磷汀(WR-2721)在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足叶乙甙(VP-16)对小鼠遗传损伤和造血损伤中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1、5、15 mg/kg VP-16处理组(A1、A2、A3);上述不同剂量VP-16联合200 mg/kg WR-2721处理组(B1、B2、B3);C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D组给予WR-2721。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计数拖尾细胞发生率和DNA迁移度;比较各组嗜多染红细胞(PCE)中微核(MN)比率的差异;统计各组小鼠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结果联合WR-2721后,MN发生率、DNA受损淋巴细胞百分率、DNA迁移度及小鼠30 d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CFU-GM计数均较单用VP-16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WR-2721能有效降低VP-16导致的小鼠遗传损伤和骨髓造血损伤。  相似文献   

3.
PF4与BMP-2m在γ-射线照射后造血损伤治疗中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PF4, BMP-2m及二者联用对大剂量射线照射后造血损伤的作用,比较二者的作用效果及有无协同作用. 方法: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PF4, BMP-2m, PF4 BMP-2m联用1组和PF4 BMP-2m联用2组6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余30只用6.5 Gy 60Co-γ射线照射. 照射后10 d对动物的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结节、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集落数和细胞周期进行检测. 结果:PF4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BMP-2m组(P<0.05)、照射对照组和PF4 BMP-2m联用的两组(P<0.01). PF4组和BMP-2m组的脾结节数多于照射对照组(P<0.01). PF4 BMP-2m联用1组除了与PF4 BMP-2m联用2组的CFU-GM没有明显区别外,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 PF4 BMP-2m联用2组的S期的DNA含量最高. 结论:各组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造血损伤都具有显著保护和治疗作用. 但PF4和BMP-2m组的作用更好,未见明显协同治疗作用;联用2组各项数据除CFU-GM集落数外,明显比联用1组增高,如将联用组用药间隔的时间再调整,可能PF4 BMP-2m联用对造血细胞损伤的保护和促进修复增殖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043-1047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4(rhBMP-4m)对~(60)Coγ射线照射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hBMP-4m治疗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rhBMP-4m治疗组小鼠接受~(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剂量7 Gy,全身照射200 s;正常对照组小鼠不接受照射。模型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rhBMP-4m治疗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rhBMP-4m 0.5 mg,连续治疗6 d。分别于照射后第1、3、5、7、9天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比例;照射后第9天进行脾结节计数,并计算脾脏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脾体比)。结果照射后第1天3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3、5、7、9天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照射后第3、5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7、9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照射后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照射后第1、3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5、7、9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照射后各时间点的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hBMP-4m治疗组小鼠照射后第1、3天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5、7、9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的百分率高于模型组(P<0.05)。照射后第9天,模型组小鼠脾结节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脾体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hBMP-4m治疗组小鼠脾结节计数和脾体比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辐射可引起小鼠骨髓造血系统损伤,rhBMP-4m能够促进骨髓造血系统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FOXO3A基因敲除小鼠探讨FOXO3A在造血系统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损伤中的影响。方法 FOXO3A~(-/-)小鼠和WT小鼠(FVB/N)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组),FOXO3A~(-/-)小鼠对照组(FOXO3A~(-/-)组),野生型小鼠照射组(WT+IR),FOXO3A~(-/-)小鼠照射组(FOXO3A~(-/-)+IR)四组,分别接受假照射和4 Gy X射线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剂量率为0.9 Gy/min。接受TBI后14 d检测FOXO3A~(-/-)小鼠和WT小鼠脏器指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分型,造血祖细胞(HPCs)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granulocyte and macrophage,CFU-GM)形成能力,观察FOXO3A基因敲除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影响。结果生理情况下,FOXO3A~(-/-)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下降,HPCs比例升高(P0.05);小鼠接受4 Gy X射线TBI后14 d,FOXO3A基因敲除会加重电离辐射诱导的HPCs和造血干细胞(HSCs)比例下降,但也会抑制辐射诱导的骨髓有核细胞数下降和造血祖细胞CFU-GM形成能力减退。结论 FOXO3A基因敲除破坏造血系统稳态维持,加重TBI小鼠HPCs和HSCs的辐射损伤,对造血细胞辐射敏感性产生一定的影响。FOXO3A在造血系统电离辐射损伤中的调节作用以及能否作为防治损伤的靶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Li QB  Tang XQ  Zhao ZG  Wang HX  You Y  Chen ZC  Z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12-815
目的研究阿米福汀(WR-2721)在保护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免受化疗药物依托泊甙(VP-16)体外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获取NHL患者的骨髓MSC,应用极限稀释法获取单克隆来源的MSC,并在低血清培养液中培养和扩增,后按处理因素分为空白对照组(A)、WR-2721组(B)、WR-2721+VP-16组(C)和VP-16组(D),分别计数细胞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及凋亡,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MSC作为滋养层检测其支持造血能力,油红O染色和Von Kossa染色检测MSC向脂肪和骨的分化。结果各组因素对MSC免疫表型无影响。(B)组MSC的增殖、凋亡和支持造血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MSC的增殖和凋亡较(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支持造血能力均明显高于(D)组(P〈0.05)。各组MSC均能被诱导分化为骨和脂肪。结论WR-2721能显著降低MSC遭受化疗药物VP-16的体外损伤,其对NHL骨髓来源MSC体外的增殖、凋亡、免疫表型、造血支持能力和分化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补肾泻肝方对辐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补肾泻肝方(Bu Shen Xie Gan Fang,简称补泻方、BXF)改善辐射所致小鼠造血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急性辐射损伤模型上,观察BXF对辐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用TUNEL法检测补泻方对辐射诱导的小鼠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补泻方能显提高辐照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提高受照小鼠30d存活率;显增加7.5Gy受照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产量、内源性脾结节数量、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脏器指数。小鼠造血细胞接受4Gy照射,于照后2h就可检测到显的细胞凋亡,于照后6-12h达高峰。补泻方能明显减少接受2-4Gy照射6h后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结论:补泻方改善辐射所致小鼠造血系统抑制的作用机制是与其显减少辐射所致的造血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归芪口服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组织中CD54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早期骨髓造血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2只清洁级近交系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归芪组和对照组于6.0Gy ^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分别被胃饲归芪口服液(200mg/次,2次/d)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照射后第4、8和14天计数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数,测量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组织中黏附分子CD54的表达水平。照射后第8天计数小鼠的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结果照射后第4、8、14天归芪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计数和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第4、8天归芪组骨髓组织中CD5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14天归芪组CD54表达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照射后第8天归芪组CFU—S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归芪口服液能够促进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骨髓组织中黏附分子CD54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高瑛  杨岚  田琼  方恒虎  聂蕾  刘水冰  卫张蕊 《医学争鸣》2005,26(16):1457-1459
目的: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factor4,PF4)对小鼠5.0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PF4对造血的辐射防护机制.方法: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单纯放射组(R),②放射 PF4组(R P),③正常 PF4组(N P),④正常对照组(N).小鼠照射前分别于26和20 h ipPF4,每次剂量50μg/kg.于照射后3 d取BMSC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贴壁细胞生长状况,并于培养10 d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贴壁细胞的细胞周期和DNA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p27kipl表达.结果:放射损伤小鼠BMSC 24h贴壁率4组依次为37%,58%,74%,79.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R组G0 G1期细胞显著高于其余3组,而G2 M期细胞显著低于其余三组,DNA含量显著低于其余3组;R组p27kipl表达明显强于其余3组.结论:PF4对放射损伤的BMSC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p27kipl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型辅酶Ⅰ(NAD+)对受辐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NAD+组,每组20只。收集处理24 h后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细胞,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凋亡率、p53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Caspase-3活性;收集处理后10 d各组小鼠脾脏单核细胞,检测脾淋巴细胞凋亡率、p53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Caspase-3活性。结果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骨髓有核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骨髓有核细胞的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骨髓有核细胞的Caspase-3活性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脾淋巴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和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NA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Caspase-3活性显著低于照射组(P<0.05)。结论 NAD+可通过抑制受辐射损伤小鼠免疫细胞凋亡而发挥免疫防护作用;NAD+发挥抗免疫细胞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受辐射损伤细胞p53表达水平、上调bcl-2表达以及抑制Caspase-3活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近十年的103树新生儿尸检结果进行死因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占61.17%,颅内出血占29.13%。7天内死亡者占90.29%,出生低体重儿占死亡者的76.70%,出生时系难产者占死亡者的60.19%。出生后有窒息者占死亡者的69.9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占25.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对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变性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变性的子宫肌瘤与非变性的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红色变性除外),其症状与肿瘤生长部位及大小有关。结论变性子宫肌瘤的特殊临床症状,结合超声检查的声像图分析,总结出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要点及手术方法,提高了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浅谈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以经验交流的方式,阐述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各种相关因素,以最大努力去消除或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摆位的精度,同时达到与放疗界其他同行的共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法乐氏四联症的外科治疗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葳  李韬  周其文  杨东山 《河北医学》2004,10(3):239-242
目的:总结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共34例,年龄2~16岁,32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胸部正中切口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改良B-T分流术,1例行根治术同时行双向Glenn分流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无远期死亡。结论:本症应争取早日行根治术,肺动脉发育差者应行改良B-T分流术,右室发育不良者在行根治术同时行双向Glenn分流术,死亡原因以低心排综合征多见,应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术期多种方法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