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倩倩 《安徽医学》2017,38(5):668-6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肺外的不良效应,即COPD相关合并症.COPD 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焦虑和抑郁、肺癌、感染、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支气管扩张、认知功能障碍等,合并症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日渐受到重视,2016年GOLD指南[1]推荐把合并症纳入COPD 综合评估体系,强调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但目前对COPD相关合并症的研究认识尚存在不足,本文将对该疾病进行相关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巍伟  马迎民  方秋红 《北京医学》2012,34(11):962-964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的主要死因及合并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986例住院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死亡209例,分析COPD患者的主要死因及合并症情况.结果 COPD的主要死亡原因和COPD临床严重程度分级相关(P<0.01).轻中度COPD患者70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34.3%)、肺癌(28.6%),其次是非恶性呼吸系统疾病(21.4%).重度COPD患者50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非恶性呼吸系统疾病(58.0%),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24.0%)、肺癌(10.0%).在89例极重度COPD患者中,最常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43.8%).死于肺癌的COPD患者组[(77±11)岁]较其他死亡原因组死亡年龄较轻(P<0.01).死亡的COPD患者合并冠心病、呼吸衰竭、肺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消化性溃疡、肾功能不全、肿瘤、贫血、肺栓塞的比例分别为62.2%(130例)、58.9%(123例)、53.6%(112例)、36.8%(77例)、34.4% (72例)、32.1%(67例)、26.8%(56例)、26.3%(55例)、12.0%(25例)、3.3%(7例),均较存活患者发生率高(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脑血管病等合并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COP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COPD的严重程度相关.冠心病、呼吸衰竭、肺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消化性溃疡、肾功能不全、肿瘤、贫血等增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贺正一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1):664-666,6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在全球是引起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 ,COPD是第 4位的致死原因。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研究提示 ,到 2 0 2 0年在全球范围内 ,COPD将成为经济负担的第 5位原因。在我国 ,COPD患者约占 1 5岁以上人口的3 0 % 〔1〕 。为了引起全社会对COPD的重视 ,降低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帮助COPD患者延缓疾病发展趋势 ,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流研究所(NHLBI)和WHO组织各国专家制定了《慢性阻塞肺疾病全球创意》(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 ease,GOLD) 〔2〕。GOLD总结了…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仅仅是局限于肺部的疾病,它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造成全身损害。近年来这种全身损害及合并症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产生的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肺部炎症溢出可能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及产生合并症的重要原因.该文围绕COPD肺部炎症与全身炎症、合并症的关系及合并症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炎症机制。方法 纳入220例COPD稳定期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和采集血液样本。分析COPD合并症与临床指标及血浆炎症介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COPD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骨质疏松、支气管扩张、外周血管疾病。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评分较高(≥4)组血浆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高于CCI评分较低( P=0.011);CCI评分较高组COPD患者年龄趋高龄、病程更长、症状评分(mMRC评分与CAT评分)均更高,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更多、肺功能更差,与CCI评分较低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rPrP<0.05)。结论 CCI评分较高组具有更严重的症状、功能障碍、炎症因子水平及急性加重入院次数;COPD合并症可能通过全身慢性炎症反应发挥作用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建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49-1651
目的:调查海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病情严重程度、诊疗现状等。方法:选取我院稳定期COPD患者168例,每位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测定。结果:168例中知晓COPD疾病的患者占2.3%,曾因咳嗽咳痰气促就诊并已确诊患者占4.5%,肺功能扩张试验严重程度分级Ⅰ级患者占12.6%,Ⅱ级患者占33.3%,Ⅲ级患者占38.2%,Ⅳ级患者占16.1%。结论:海员患者对COPD疾病的认知率仍较低,患者群集中于Ⅱ、Ⅲ级,患者对肺功能检测的重要性知晓率低,且吸烟和工作环境是疾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合并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较为常见,合并症不仅严重影响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COPD的急性发作与病死率。近年来,COPD合并症的评估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而评分系统可作为繁杂COPD合并症的测评工具。本文对COPD合并症的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助力COPD合并症评分系统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COPD合并症评分系统在国内更快的普及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变化。方法整群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COPD患者,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96)、单纯慢阻肺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吸烟指数、肺功能表现,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每次急性加重的住院时间。结果在入选的所有COPD患者中,COPD 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占46.2%(96/208)。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相比,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VC%pred、FEV1% pred、、DLCO%pred、 FEV1/FVC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2年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2.4±1.4)次;高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1.5±1.6)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每次住院时间(12.9±8.6)d;高于慢阻肺组患者(8.3±7.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较为常见,在临床表现上容易混淆,根据既往病史、家族史、肺功能检查可进一步区分。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Doherty DE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1):2887-288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全球死因的第四位,居美国致残病因的第二位,因此,临床上需建立一套更简便可靠的方法评估患者的预后。目前对于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和伴不可逆气流阻塞的慢性哮喘是否应归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仍存在争议,两项指南根据已有的临床证据将旧’列COPD的范畴定义为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两者兼有。以往认为COPD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过程,干预措施少,预后差,缺乏有效的诊治方法。然而,现在已能对COPD的早期症状体征较好识别,  相似文献   

10.
王新莲 《吉林医学》2013,34(5):959-960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进行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发生频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和用药的依从性,遵从个体化用药原则,配合适度运动训练。结果:COPD患者稳定期明显延长,AECOPD年度发生频率减少,生活质量相对提高。结论:防控COPD的关键在于稳定期管理,稳定期可促进机体各项机能的恢复,促进机体内环境稳定,提高肌体的防御功能,降低AECOPD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恒定功率踏车运动对稳定期COPD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5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60例正常人对照者进行恒定功率踏车运动,于运动前后采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量血清IL-1、IL-6、和TNF-α浓度。试验组在运动前和12周运动后,分别测定肺功能指数、6分钟行走试验结果、Borg呼吸困难指数及相关生活质量指数。结果:试验组基础状态血清IL-1、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运动前相比,对照组运动后TNF-α水平无显著性改变(P>0.05),但IL-1、IL-6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试验组IL-1、TNF-α水平运动后呈明显降低(P<0.05),而IL-6水平运动后并无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在运动前及12周后6MWT、生活质量、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12周踏车运动试验可有效控制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人IL-1、TNF-α水平,但对降低IL-6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贫血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贫血原因。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90例,测定其血常规、肺功能、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分别观察肺功能损害程度、BMI与红细胞参数的关系。并以DOPD患者是否贫血分为2组,观察红细胞参数、FEV1%预计值、BMI、近1年使用抗生素次数的差异。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的各项红细胞参数在肺功能损害较重组与损害较轻组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低于正常组与BMI正常组比较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的红细胞各参数及BMI均低于非贫血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近1年因COPD加重需使用抗生素次数多于非贫血组,而两组COPD患者的FEV1%预计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提示反复气道感染、摄入减少、消耗增加是COPD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候二次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辨证分型及证候结构。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辨证论治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频次分析、聚类分析、证证贴近度及本病指数分析,得出共识症状和易发证候,进而拟合精简证候,获取本病证候,从中确立本病稳定期的基本证候以及各证候病机间的联系程度。结果1)咳嗽、咯痰、乏力等17种症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共识症状;以肺脾气虚、肺气虚等7项证候为该病的易发证候。2)该病的基本证候是气虚痰阻(本病指数为0.532)。3)综合分析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基本证候为气虚痰阻,气阴两虚、痰瘀阻肺为本病的旁从证候。结论通过二次文献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证候分布情况,可为该病辨证论治提供与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相近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临床指标的权重特征,探讨科学、合理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 利用70例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指标数据作为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以治疗前权重为横轴,治疗后权重为纵轴,绘制象限图,分析各指标在治疗前后的重要性及变化趋势。[结果] 1)圣乔治问卷、呼吸困难量表、临床症状积分出现在第一象限,治疗前后的权重均较高,未出现明显的权重游移;2)TNF-α位于接近象限图中心的位置,未出现权重的明显游移;3)六分钟步行试验、肺功能出现在第三象限,未出现权重的明显游移。4)BODE指数出现在第四象限,出现了权重的游移,治疗前权重较高而治疗后权重不高。[结论] 采用权重分析结合象限图的方法对COPD稳定期临床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初步明确各个指标在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对治疗敏感程度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肺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整群随机分为八段锦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八段锦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持续180 d。分别在第1天、第180天进行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肺功能检查、急性加重次数等评测。结果健身气功八段锦可以明显改善CAT评分的总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P0.05);健身气功八段锦可能增加A级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延缓B级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下降速度(P0.05)。结论在慢阻肺稳定期,于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affected b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has been increasing in the last decades. As a consequence, COPD is expected to become the third most frequent cause of death worldwide by 2020.1 Exacerbations of COPD is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In particular, they greatly contribute to decline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increase in symptoms and breathlessness,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and increased risk of mortality.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实施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疗效。方法将3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给予家庭NPPV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期家庭氧疗(LTOT)。分别观察治疗前和2 a后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 min行走距离(6MWD)、西雅图阻塞性肺病调查表(SOLQ)评分、病死率及每年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2 a后观察组死亡2例(12.5%),对照组死亡6例(42.9%),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每年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动脉血氧分压(PaO2)、6MWD、SOLQ评分均增加;而对照组PaCO2、每年住院次数增加,PaO2、6MWD、SOLQ评分均有减少,2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缓慢,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实施家庭NPPV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康复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6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为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康复锻炼,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FEV1/FVC)、运动耐力(6MWT)、呼吸困难(CAT)以及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分别为(67.2±9.3)%、(66.3±6.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61.1±8.7)%与(62.2±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CAT评分为(8.3±2.3)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0.4±2.1)分,6MWT为(386.5±39.4)米,显著优于治疗前的(301.2±38.8)米,对照组治疗后CAT评分为(12.5±2.4),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0.6±2.2),6MWT为(322.4±39.2)米,显著优于治疗前的(301.5±38.7)米,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AT显著低于对照组,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CRP、IL-6、TNF-α分别为(3.21±1.68)mg/L、(9.04±1.34)pg/mL、(6.54±0.95)p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82±1.71)mg/L、(9.83±1.32)pg/mL、(7.47±0.98)pg/m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RP、IL-6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康复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COPD 40例(Ⅰ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40例(Ⅱ组)、正常健康人40例,分别检测尿液中4种微量蛋白的量。结果COPDⅠ组与健康组的尿微量蛋白α1-MG、Alb、TRFI、g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COPDⅡ组尿微量蛋白α1-MG、Alb、TRFI、gG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COPDⅠ组(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是发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presented a new ABCD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We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spirometric classification and the new GOLD classification with exacerbations,and to compare symptoms in different ways.Methods We investigated 848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from 24 hospitals.The annual frequencies of acute exacerb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classification.The symptom level was assessed using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and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 questionnaire.Results A total of 84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spirometric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32 patients of grade Ⅰ (3.8%),315 of grade Ⅱ (37.1%),366 of grade Ⅲ (43.2%),and 135 of grade Ⅳ (15.9%).According to GOLD 2011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59 patients of group A (7.0%),172 of group B (20.3%),55 of group C (6.5%),and 562 of group D (66.3%).In spirometric classification,the annual frequencies of acute exacerbation and 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 were respectively 1 (0-3) and 0 (0-2) for grade Ⅰ; 1 (0-5) and 0 (0-2) for grade Ⅱ; 2 (0-6) and 1 (0-3) for grade Ⅲ,and 3 (0-6) and 2 (0-3) for grade Ⅳ.In GOLD 2011,respectively 0 (0-3) and 0 (0-1) (group A),1 (0-4) and 0 (0-3) (group B),1 (0-5) and 0 (0-3) (group C),and 3 (0-6) and 1 (0-3) (group D).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C (Z=-1.347,P=0.178; Z=-0.772,P=0.440,respectively).The coincidence rate using mMRC=1 and CAT=10 as cutoff points was 86.6% (734/848,x=0.706),compared with 77.9% (661/848,K=0.60) using mMRC=2 and CAT=10.Conclusions Lung function test may be a better predictor of acute exacerbation and 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 of COPD.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use mMRC=1 as cutoff point for assessing COPD sy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