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CNA及ras-p21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甲状腺病变组织PCNA及p21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PCNA、p21均过量表达,其阳性率为100%、90%且肿瘤的病理分级与PCNA及p21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而伴有上皮乳头状增生的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乳头PCNA、p21表达则几乎为弱阳性或阴性,阳性率分别为48.2%,37%。提示:对PCNA及p21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对增生性乳头生物学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赵继红  黄彩儿 《宁波医学》1997,9(4):155-156
为探讨乳腺增生症的细胞增殖活性,利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10)单克隆抗体对80例乳腺增生症进行PCNA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性增生症病变中偶见阳性细胞,且染色较淡;非典型增生症病变中PCNA增殖指数及阳性强度随着增生级别的增高而增大、增强,各级增生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10例为正常乳腺组织,PCNA为阴性。10例乳腺癌为高指数表达(平均70.4),与不典型增生组相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干扰物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影响的作用机理及代偿进程.方法 雄性SD成年大鼠140只,PTU[5.0 mg/(kg·d)]灌胃染毒,分别设染毒3 d、6 d、9 d、12 d、15 d、18 d、21 d染毒组和同期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在染毒期满后处死动物,采用RT-PCR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和甲状腺球蛋白(Tg)mRNA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TPO mRNA的表达增强,Tg mRNA的表达减弱 (P均<0.05).各染毒组血清TT3、TT4呈下降趋势,TSH呈上升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从染毒6 d开始,血清TT3、TT4、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U对甲状腺的干扰机制,可能涉及抑制Tg的转录.TSH水平增高对TPO基因的转录刺激作用,不能起到充分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乳腺增生症的细胞增殖活性,利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10)单克隆抗体对80例乳腺增生症进行PCNA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性增生症病变中偶见阳性细胞,且染色较淡;非典型增生症病变中PCNA增殖指数及阳性强度随着增生组别的增高而增大、增强,各级增生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织10例为正常乳腺组织.PCNA为阴性。10例乳腺癌为高指数表达(平均70.4),与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PCNA指数对评估乳腺增生症病变的上皮增殖活性有一定意义,与常规形态观察的组织学分级价结合,有助了乳腺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PCNA及ras—p21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英  罗欣鸣 《广州医药》1996,27(6):17-18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甲状腺病为组织PCNA及P21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PCNA,P21远过量表达,其阳性率为100%,90%且肿 病理分级及PCNA及P21的表达强度顺正相关而伴有上皮乳头状增生的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乳头PCNA,P21表达则几乎对弱阳性或有性,阳性率分别为48.2%,3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在34例宫颈癌、53例CIN、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CNA在宫颈癌组、CIN组及正常宫颈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28/34)、50.9%(27/53)、8%(2/25)。其表达水平存在依宫颈癌、CIN、宫颈正常组织依次减弱的趋势;PCNA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与宫颈癌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PCNA的相对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该基因的相对高表达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7.
采用S—P法及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68例进行检测,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核仁组成区AgNORs计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结果PCNA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率为100%,AgNORs颗粒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PCN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9例HCC病人手术后的存档石蜡切片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 ,分别与肿瘤大小、癌灶数目、病理分级、肝硬化、包膜、门脉瘤栓、乙肝表面抗原等临床病理指标对比 ,并分析其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PCNA表达与肿瘤大小、癌灶数目、癌栓、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P <0 .0 5 ) ,而与有无肝硬化、包膜情况、乙肝表面抗原等无关(P >0 .0 5 )。PCNA低表达组病例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表达组 (1 9.2±2 .64)月vs(9.73±2 .3 7)月 (P <0 .0 5 )。结论 :PCNA高表达可能对HCC浸润转移起促进作用 ;PCNA的表达与HCC预后有关 ,可能是反映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王照明  张建民 《铁道医学》1998,26(4):217-219
目的 探讨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子宫内膜良性及内膜腺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内膜腺癌进行Bcl-2、PCNA检测。结果 增生过长的上皮细胞PNCA染色强度明显低于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但病例阐染色强度的交叉性提示此指标不具有诊断价值。Bcl-2表达;增生中期及腺囊型增生过长患者表达为100%,腺瘤型增生过长表达为75%,子宫内膜腺瘤为52%。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在胰腺癌及其他胰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对 32例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12例正常胰腺组织、10例良性疾病组织进行PCNA蛋白检测。结果 PCNA蛋白在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正常胰腺组织和良性疾病组织中均表达 ,其PI值分别为 30 2 6± 14 2 3、2 1 6 3± 6 76和 8 0 9± 3 6 0 ,后两组与胰腺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CNA蛋白表达在组织学高、中分化、临床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组织学低分化、临床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PCNA蛋白能较好地反映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和增生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P糖蛋白在判断胃癌预后、指导化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 :低分化腺癌PCNA阳性率 (97 4% )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CNA阳性率 (75 0 % ) ,两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低分化腺癌的PCNA表达强度高于高分化腺癌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P糖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无关 (P >0 0 5 )。结论 :对胃癌病人进行PCNA、P糖蛋白检测 ,在判断预后、指导化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中PCNA表达,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梭型分析预后.结果:组织学分级高、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PCNA蛋白表达的平均秩次高,P<0.05;PCNA、淋巴结转移进入预后分析模型.结论:PCNA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组、淋巴结转移有关.增殖活性强的乳腺癌,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CNA、游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CNA的预后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脑膜瘤的PCNA在术后复发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脑膜瘤术后复发组与术后未复发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检测,探讨其在脑膜瘤术后复发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1998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的210例患者的电话复访、信件回访及门诊复诊的回访,以复查过头颅CT或头颅MRI为标准,择出未见复发组42例,复发组19例,对其病理组织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即S-P法)进行PCNA的测定,观察PCNA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差异。数据处理在SPSS 11.0软件包上分别进行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复发组PCNA阳性率高于未复发组。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PCNA可作为预测是否复发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与PCNA在宫内膜癌中表达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内膜标本的端粒酶和PCNA的表达。结果①PCNA在正常内膜和癌组织中均存在,其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②端粒酶在正常子宫内膜和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0%和80.56%。差异有显著性。③PCNA的表达与端粒酶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①端粒酶活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望成为内膜癌早期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标志物;②端粒酶的激活导致PCNA的增殖,RCNA联合端粒酶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用鼠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研究大肠肿瘤60例,分成5组:腺癌伴轻度不典型增生10例,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13例,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高分化腺癌14例和中分化腺癌11例。实验结果:①PCNA增殖活性在大肠腺癌组显著高于腺瘤组。②PCNA增殖活性在各腺癌组间,以及伴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③腺癌病例的结肠粘膜增殖类型均明显达到隐窝表面,而腺瘤病例多数达到表面,但有37%病例增殖活性细胞仅限于下1/5~4/5范围。表明PCNA活性测定可用于大肠肿瘤良恶性鉴别及肿瘤发生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20例胃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作了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PC1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PCNA指数,结果表明:分化好的腺癌的PCNA指数高于分化差的腺癌,其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胃癌的PCNA指数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PCNA指数不能作为评价胃癌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人源性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β)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系统筛查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DCs),评估双酚A(BPA)、甲萘威和1-萘酚(1-NAP)的拟/抗甲状腺激素活性。 方法 以恒河猴肾细胞(LLC-MK2)作为转染细胞,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分别构建基于pGL3-promega和pGL4.27的TRα/β的报告基因试验。用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氨酸(T4)作为阳性受试物评价两个检测系统的灵敏性,并检测BPA、甲萘威和1-NAP的拟/抗甲状腺激素活性。 结果 基于pGL3-promega的TRβ的报告基因试验,T3的最低检测限为1.216×10-11 mol/L,在7.482×10-6 mol/L时诱导荧光素酶(Luc)的表达倍数是对照组的5.98倍,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3.327×10-8 mol/L;T4最低检测限为1.622×10-8 mol/L,最大诱导Luc表达的倍数为3.4倍,EC50为2.213×10-7 mol/L。基于pGL4.27的TRβ的报告基因试验中,T3的最低检测限为9.863×10-12 mol/L,在1.671×10-6 mol/L时产生最大诱导Luc表达的倍数为对照组的8.57倍,EC50为3.327×10-8 mol/L;T4最低检测限为1.349×10-9 mol/L,最大诱导Luc表达的倍数是4.6倍,EC50为4.074×10-7 mol/L。用TRβ的报告基因试验系统评价BPA、甲萘威和1-NAP都无甲状腺受体激动剂活性,甲萘威和1-NAP有一定受体拮抗性。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基于pGL3-promega和pGL4.27的TRβ的报告基因试验都有较高的灵敏性,pGL4.27相对更高,可以用来筛查内分泌干扰化学物,检测化学物质的拟/抗甲状腺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层连接蛋白受体、E-钙粘附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我院1994~1998年经病理诊断明确、随访资料完整的65例胃癌组织标本、3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N-R、E-cad和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特征、预后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LN-R阳性表达率为38.5%,癌旁组织为9.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E-cad阳性表达率为72.3%,癌旁组织为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癌旁组织为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组织中LN-R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大体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阳性表达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及病死率均高于阴性者(P<0.05).胃癌组织中E-cad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与临床各参数无关.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着LN-R、PCNA蛋白高表达、E-cad蛋白低表达现象,LN-R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用单克隆抗体PC10及抗Bcl-2蛋白对66例鼻咽癌进行回顾性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PI)分级在生存期长短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而在非角化鼻咽癌亚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Bcl-2蛋白在48/63例鼻咽癌中呈阳性表达,在不同生存期及不同亚型非角化鼻咽癌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PCNA增殖指数可反映鼻咽癌的增殖状态,是较好的判断预后的指标,PI分级高者预后较差,低者预后较好。Bcl-2蛋白可做为鼻咽癌较好的肿瘤标记物,在鼻咽癌的发生上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