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前壁单层吻合临床运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是常用的食管重建术 ,其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对较高[1] ,1998年以来 ,我科既采用传统吻合方法 (即荷包状食管胃吻合法 ) ,又同时采用前壁单层吻合方法(改良术式 ) ,不再行食管肌层和胃浆肌层缝合包盖吻合口。并进行了比较 ,比较吻合口瘘的两种吻合方法间 ,无统计学差别 ,但吻合口狭窄程度下降 ,且吻合口通畅度明显提高。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8年 2月 - 2 0 0 2年 4月 ,我们共进行了食管癌根治管胃颈部吻合术共 32 1例 ,均为中上段鳞癌。传统吻合方法 195例 (男 12 4例 ,女 71例 )平均年龄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例数,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00%(40/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瘘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年龄、TNM分期、术前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制作管状胃、手术时间和术后第2天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研究食管胃壁内吻合术与机械吻合术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13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中,70例采用食管胃壁内吻合术,65例采取机械吻合术.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食管反流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壁内吻合术70例中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2.9%);行机械吻合术65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1.5%),发生吻合口狭窄6例(9.2%),反流性食管炎12例(18.5%),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机械吻合术(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手术中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在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方面优于机械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食管癌(EC)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优点、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于偃师市人民医院行EC切除及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126例患者。分析EC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优点、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结果本研究中根治性切除114例,姑息性切除12例,两切端均未发现癌残留。术后随访2 a,死亡率为0.79%,吻合口狭窄率为14.29%,吻合口瘘率为6.35%,吻合口颈动脉瘘发生率为1.59%,纵膈腔感染率为1.59%,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79%,乳糜胸发生率为1.59%,肺栓塞发生率为0.79%。结论 EC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为消化道重建的可靠术式,可彻底切除病变,并发症较少,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18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男女比为17:1,平均年龄60.7岁,其中上段食管癌4例、中段食管癌14例,肿瘤长度1~7(平均3.2)cm.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分期分别为Ⅱa期(4例)、Ⅱb期(9例)及Ⅲ期(5例).手术径路分别为不开胸颈腹两切口(8例)、右胸颈腹三切口(9例)及左胸颈两切口(1例).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5.56%),颈部引流、禁食两周后治愈;全部病例出院前复查上消化道钡透均见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诊1~5年,均未见吻合口狭窄,但有2例(11.11%)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结论: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徐健  李映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2):691-692
目的评价胸段食管癌采用两定点找中点前壁全层外翻吻合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8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两定点找中点后壁全层内翻缝合、前壁全层外翻缝合的手术方式。结果全组182例患者均一次吻合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3周行食管钡透复查,吻合口直径均超过1cm,造影剂通过顺利,所有182例吻合口均在0.8cm以上,胃镜检查通过顺利。结论胸段食管癌在颈部吻合术中采用两定点找中点前壁全层外翻缝合的手术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5 .2 %以下 ) ,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仍较高 ,国内为0 .1%~ 0 .9% ,国外为 1.4 %~ 2 7.6 % [1] 。术后有吞咽不适、梗阻者的比例更高。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与吻合术式、吻合技术有关。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层内翻吻合法和双层内翻吻合法 (荷包式包盖吻合法 )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9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我们共手术切除食管癌 2 6 3例 ,贲门癌 331例。其中男 382例 ,女 2 12例 ;年龄 39~ 73岁 ,平均 (5 2 .7± 4 )岁。所有病例随机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食管癌切除术后改良舌状浆肌瓣覆盖颈部食管胃黏膜吻合术对于预防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作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改良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颈部食管胃/下咽胃吻合术的30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吻合口愈合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11例(3.6%).术后两周X线检查见钡剂通过顺利,吻合口呈直线状.其中94例术后3~6个月行食管镜检查,见吻合口黏膜光滑直径1.0~2.0 cm,吻合口上方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返流性食管炎征象.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对预防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有较明显的作用.其抗返流作用与吻合口前壁突入胃腔类似瓣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外翻吻合术在治疗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6例食管癌行食管胃颈部单纯宽边外翻吻合术.结果 术后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1.37%,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率0.68%,胃食管反流3例,发生率2.05%.结论 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外翻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是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粘膜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食管胃吻合方法 ,以减少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 2 18名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按入院顺序随即分为两组。实验组 12 6例 ,行食管 -胃粘膜吻合术 ;对照组 92例 ,行常规食管胃端 端吻合术。观察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返流发生率分别为 0、 1.6%和 4.8% ,而对照组为 3 .3 %、7.6%和 3 7.0 % (P <0 .0 5 )。结论 :食管 -胃粘膜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 ,并分析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临床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3月 5 89例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病例 ,并按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式分组比较。结果  5 89例病例中 ,手工吻合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15例 (6 .5 % ) ,器械吻合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2 3例 (6 .4 % ) ,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器械吻合组手术时间为 (14 5± 16 )分钟 ,手工吻合组为 (170± 2 2 )分钟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吻合口瘘组血浆白蛋白为 (36 .9± 7.1) g/L ,无吻合口瘘组为 (38.7± 7.2 ) g/L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器械吻合方便、快捷 ,明显地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 ,但并未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刁亚利  周骏华  施庆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37-1037,1075
目的:总结使用吻合器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探讨改进吻合方法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经左胸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常规组:器械吻合,胃壁包埋吻合口部位食管长约3cm;改进组:器械吻合前,胃壁加缝一直径与吻合器直径相当的荷包缝合,订合成功后,胃与吻合口上方2cm处纵隔胸膜悬吊数针。结果: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常规组8/208(3.85%),改进组4/274(1.46%)。结论:改进食管(贲门)癌手术吻合口吻合方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分层吻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分层吻合手术的恢复情况,统计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总结疗效和手术体会。结果:本组患者2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肺部感染3例,房颤2例,心功能不全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除2例进干硬食物有轻微梗阻感外,其余患者进食均通畅。1例早期进食、下床活动,促成快速恢复;1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结论:食管、胃分层吻合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术的恢复情况,统计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总结疗效和手术体会。结果:本组患者50例手术均顺利。2例吻合口炎症,5例慢性残胃炎,部分有胸痛、上腹胀痛、反酸、腹泻等症状,未出现吻合口瘘及狭窄。结论: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左半结肠癌伴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2例 ,发生率为 7.79% (2 / 2 6) ,局部引流 ,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 ,术中彻底清洁肠道 ,做好正确的手术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 ,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手术方法。方法:将Haight食管吻合法加以改进,应用此术式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495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61%和0.4%,无其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新术式在操作上容易使吻合口粘膜对合整齐,可避免多种致瘘因素及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底悬吊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明确胃底悬吊的优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3月5日~2013年6月26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257例,术中均使用吻合器行胸内吻合,按术中是否行胃底悬吊分为对照组(132例)和治疗组(125例),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手术时间、肺不张、包裹性脓胸及术后吻合口狭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胃底悬吊不仅操作简单,且术后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瘘与吻合口出血发生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17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5例低位直肠癌中共发生吻合口狭窄15例,发生率为8.6%.吻合口距肛门距离小于5 cm组以及吻合口瘘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均明显大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吻合口距肛门距离以及是否并发吻合口瘘都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biofragmentable anastomosis ring (BAR) is a simple alternative device to create intestinal anastomosis. Our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BAR in intestinal anastom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67 patients performed intestinal anastomosis from January 2002 to February 2006 were randomized to BAR group (n=82) and manual suture group (n=-85) as control. They were equally allocated to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sex, age, site of anastomosis, emergent or elective surgery and contaminant diseases. The result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covery were recorded in each group. Results Eighty-seven intraperitoneal BAR anastomoses were completed in 82 patients. Two and one postoperative deaths were recorded in BAR and suture group, respectively, no deaths were directly related to anastomotic technique. In suture group,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early bleeding both occurred in two patients respectively, no anastomotic bleeding occurred in BAR group, one patient in BAR group developed enterocutaneous fistulae. Perioperative bleeding, operation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similar in two groups (P 〉0.05). Time for return of bowel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in BAR group than that in sutur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BAR appears to be a standard, easy, saf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either in elective or emergent intraperitoneal intestinal anastomotic surge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瘘的原因,探讨综合预防措施。方法:统计1978年5月~1998年5月20年中,17例食管癌术后吻合瘘每5年发生例数分布。结果:本组食管癌术后吻合瘘病例,前10年13例,近10年4例;其发生率分别为5.73%(13/227)和1.17%(4/324),有逐年下降趋势。这与围手术期处理的完善、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对可疑、好发瘘病人的特别关注有密切关系。结论:相对固定(程序化)的综合处理方法,在降低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