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肩周灵汤辅以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自拟肩周灵汤方,120-150 mL/2次口服,2次/d,并辅以手法治疗,每日30 min/次;对照组30例给予双氯芬酸钠胶囊75 mg,1次/d,饭后服用,辅以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隔日1次。15 d为1疗程,3个疗程结束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P〈0.01。结论:肩周灵汤辅以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小牛胸腺素对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自1994年11月以来,本研究采用在常规中西药物基础上配以小牛胸腺素注射液穴位注射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并与常规中西药物治疗28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好转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2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67.86%。治疗结果显示,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加小牛胸腺素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疗效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穴位注射组患者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针刺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患者降低呃逆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中风后呃逆患者采用针刺或穴位注射的效果优于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配合频谱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频谱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86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注射结合周林频谱仪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3例,与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扶他林乳胶剂外用43例对照,2组均治疗10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2组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4.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可以降低血粘度、TXA2、血小板聚集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频谱治疗肩背肌筋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合中药灌肠及穴位注射对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肾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口服爱西特;治疗组43例,灯盏细辛注射液合灌肠一号及中药穴位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合灌肠一号及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口服西替利嗪、质量浓度为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治疗;治疗组39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14 d、2个月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穴位注射组20例,口服抗生组20例,微波治疗组20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三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均有效,近期疗效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100%,口服抗生组总有效率为95%,微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远期疗效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 %、65%、50%,经统计学处理,P<0.05,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穴位注射组疗法优于另两组.结论 选择针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附件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口服匹维溴胺和培菲康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推拿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腹泻、腹痛症状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腹泻型IBS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治疗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气养阴汤(药用黄芪、生地黄、知母、茯苓、泽泻等)口服治疗,对照组20例以肾炎灵胶囊口服治疗,均治疗2个月。观察2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尿潜血变化,评价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尿潜血明显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改善尿潜血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川芎嗪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71.9%,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复方肝宁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42例,经1~3个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其中急性肝炎10例,均获临床治愈;慢活肝2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慢迁肝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作用特点是,能迅速改善食欲,腹胀、肝区疼痛、黄染等症候。同时对降酶(ALT)、降胆红质(SB)的肝功复常,疗效显著。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慢活肝用药后复查HBeAg阴转7/16(42.75%),HBsAg阴转2/20(10%);慢迁肝HBeAg阴转2/5(40.0%)、HBsAg阴转1/8(12.5%),其消除乙肝病毒(HBV)疗效还不够满意,可能与疗程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4例,与灭澳灵10例作对照。结果显示叶下珠复方组治疗3个月(其中10例治疗6个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肝功能复常或明显改善者达82.6%;e抗原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6.2%(24/52)和46.3%(19/41);疗效优于灭澳灵组(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20%,10%,100%;P<0.01和P<0.05)。叶下珠复方组治疗3个月后e抗原及DNA未阴转中10例延长疗程至6个月,结果e抗原及HBV—DNA转阴分别为6例;e抗原阴转患者中大部分伴随HBV—DNA阴转(85.7%)及肝功能复常或改善(100%)。e抗原及NBV—DNA的阴转率似在成年患者及病程短者较高;而与中医证型似无明显关系。研究表明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疗效,延长疗程似可提高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低复制状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3例HBV DNA定量检测低于104 copies/ml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员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59例给予胸腺五肽1mg肌肉注射,每周2次,疗程6月;对照组54例未使用任何药物。检测治疗前后及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HBV DNA定量、肝肾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及血常规。对比分析两组HBV DNA定量、肝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胸腺五肽治疗6月后HBV DNA转阴率为84.75%(50/59),而对照组观察6月后HBV DNA转阴率为7.41%(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69.49%(41/59),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12.96%(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疗程结束时ALT正常率为71.05%,AST正常率为82.35%;对照组分别为56%,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治疗组ALT正常率为76.32%,AST正常率为85.29%;对照组分别为36%,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血清标志物变化方面:随访1年时,治疗组中HBsAg阴转2例,HBsAb转阳1例;对照组中HBsAg阴转1例,无HBsAb转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可促进低复制状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DNA转阴,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改善患者受损肝脏功能,减轻肝内炎症反应。但是,该药对HBsAg血清转换没有明显作用。胸腺五肽临床使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复方肝毒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复方肝毒清的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检测用药前后鸭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HBV DNA)的动态变化;体外实验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用药后复方肝毒清对细胞培养上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内实验:给药第10天时血清DHBVDNA滴度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1).而停药第3天后又有回升,但仍低于模型组(P<0.01);体外实验:复方肝毒清对细胞分泌HBsAg的治疗指数(50%毒性浓度:50%抑制浓度)为66.81,对分泌HBeAg的治疗指数为34.18。【结论】复方肝毒清在体内外均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成干扰素治疗组36例,保肝治疗组38例。干扰素治疗组给予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5MU每日肌肉注射1次(15d),以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6个月),保肝治疗组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通过对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期间ALT复常率在1,3,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前HBVDNA≤10^6、5ULN≤ALT〈10ULN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好,HBVDNA阴转率达70%,明显高于其它患者30.8%(P〈0.01)。干扰素α-2b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31例(占86.1%)、流感样症状22例(61.1%)、白细胞减少32例(占88.9%)等。不良反应一般经对症处理后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前HBVDNA载量、ALT水平与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免疫调节剂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把120名HBV携带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名,这些HBV携带者的一些指标如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为阳性,治疗组用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乙肝疫苗、潘生丁治疗,而对照组不用。观察时程为6~18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63.33%。结论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乙肝疫苗、潘生丁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疗效可靠,产生耐药性小,用药安全简便,价格低廉,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试用民间药用真菌槐耳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0例,旨在观察其对血清HBV复制标志中e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20例HBeAg阴转6例,占30%,其中有3例HBeAb转为阳牲,有1例在HBeAg转为HBeAb时HBsAg阴转。对照组10例(IL-2)中HBeAg有4例阴转,占40%。两组比较阴转率相似。初步证明槐耳菌冲剂的活性成分可能对HBV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73例分为穴注配合推拿治疗40例,单纯推拿治疗33例。治疗组用北芪、当归注射液或“三B”针穴注肾俞、关元俞,深刺穴注阿是穴(病变椎间盘棘突旁)。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2.5%,总有效率92.5%,平均疗程21天,对照组治愈率36.3%,总有效率75.76%,平均疗程28天。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总有效率、平均疗程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能缩短疗程,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e抗原阳性的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室治疗的105例e抗原阳性HBV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52例列为对照组,拉米夫定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53名患者列为研究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HBV抗原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的82.69%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增高为92.45%(P<0.05);在各指标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HBeAb/HBeAg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呈明显增高(P<0.05)。ALT水平在治疗3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e抗原阳性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改善血清ALT、HBV DNA水平,提高HBeAb/HBeAg转换率、HBsAg及HBV DNA阴转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学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评估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9月该院其经肾活检诊断为HBV-GN的患者,根据血清学特点选出HBV血清学阴性组患者20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将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17例患者分为两组,拉米夫定联合激素组(B组)和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A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并定期监测HBV血清学指标及肝、肾功能等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①20例血清学阴性HBV-GN患者,男女比为1.86∶1.00,17例(85%)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例(15%)表现为肾炎综合征;血清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阴性,HBV-DNA阴性。②HBV-GN病理特点。a.光镜100%表现为不典型膜性肾病(M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肾组织HBsAg、HBcAg和HBsAg+HBcAg阳性率分别为90%(18/20)、40%(8/20)和30%(6/20)。免疫荧光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b.电镜下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③A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B组(12.5%)(P <0.05);A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高于B组(P <0.05),而A组24 h尿蛋白定量(UPRO)低于对照组(P <0.05)。④两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①血清学阴性HBV-GN以男性多见,病理类型表现为不典型膜性肾病。血清学阴性HBV-GN患者拉米夫定+激素治疗无效;FK506+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效,并且不引起HBV活动及肝肾功能异常。②建议对乙肝病毒血清学阴性的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尤其病理表现为非典型膜性肾病的患者,肾活检时应常规行肾组织病理乙肝抗原检测,以免漏诊HBV-GN。③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是治疗血清学阴性HBV-GN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