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方法 将经皮胆红素≥226μmol/L的足月新生儿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连服4 d.观察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1 d后经皮胆红素开始下降,对照组2 d后开始下降,同一天两组值相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茵栀黄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治疗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新生儿黄疸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行间隙蓝光治疗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退黄治疗,观察组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治疗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退黄治疗,比较2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值下降情况、黄疸消退时间、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治疗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明显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62例,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对照组患儿58例,给予单纯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 d、7 d胆红素降低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3 d、7 d经皮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降低胆红素的效果优于单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联合采用间隙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内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两组黄疸消退时间。结果经治疗,两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间隙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90名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后检测患儿黄疸指数,治疗前、后血胆红素TBIL和DBIL水平以及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结果: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儿黄疸指数、血胆红素以及减少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艳  郑意楠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80-2481,2483
目的观察单纯蓝光、蓝光联合茵栀黄、蓝光联合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讨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蓝光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黄疸新生儿424例,随机分为蓝光(A组)、蓝光联合茵栀黄(B组)、蓝光联合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C组),观察3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经皮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8.8±3.1)d、(6.6±2.6)d、(4.3±2.2)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80,P<0.01);其中B组和C组黄疸消退时间较A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黄疸消退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2天、第3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和C组经皮胆红素水平较A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经皮胆红素水平较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加强蓝光治疗的退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正国 《大家健康》2013,(13):106-107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47例,对照组予新生儿黄疸常规治疗和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冷光源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常规冷光源照射治疗;联合组50例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冷光源照射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经皮胆红素水平、胆红素复常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5d后,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在治疗1d,3d,5d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儿胆红素复常时间(5.02±1.8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36±1.29)d(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明显高于联合组的8.00%(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冷光源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明显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显著缩短胆红素复常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心肌酶、转铁蛋白、血清胆红素、T淋巴细胞等指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27%,研究组有效率为9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心肌酶、同工酶降低,转铁蛋白水平升高,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CD3+、CD4+及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能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水平,提高转铁蛋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蓝光照射联合G S H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的TBIL、DBIL、ALT水平,以及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TBIL、DBIL、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各指标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G S H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有效降低TBIL、DBIL以及ALT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脾胃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脾胃论》一书在脏腑学说及脏腑辨证用药方面的运用。“补土派”医家李东垣倡言脾胃论,对于疾病发病机制、脏腑病机及治疗用药无不是以脾胃为中心来认识的,建立了以脾胃为中心的四时五脏辨证用药体系,变五脏用药为升降浮沉补泻法。该辨证体系以五行、运气等学说为理论依据,强调“藏气法时”、升降浮沉,在方法上高人一畴。《脾胃论》并非专论脾胃病,而脏腑辨证不只辨杂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随机选择某卫生职业学校实验指导教师、实习生和实习医院临床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座谈了解实习实训问题的原因。结果实习实训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结论职业学校应围绕职业观的形成开展养成教育;在通科教育基础上进行专门化培训;扩大教师队伍并加速"双师"建设进程;扩充实习基地并进行科学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并提高仿真功能,为培养合格的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气机升降普遍存在自然界中,亦存在于人体中。它体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脾胃升降失调,疾病由此而生也,而在脾胃气机升降协和中,肝肺气机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治疗脾胃病时,尤为重视肝肺气机升降。笔者从疏肝达肺、益肝补肺两法中以调肝肺气机为要治脾胃病,协调肝肺气机,恢复脾胃升降,而达到治愈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医"升降理论",就是根据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升降变化,总结出的人体生命活动中机体的气化运动规律,它涉及阴阳、气血、脏腑多方面。升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医理论,并对后世医家理论的产生和临床理法方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阴阳、气血、脏腑方面论述了中医升降理论,并结合病案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the ancient yin-yang theory has been gradually adopted by modern researchers, especially European and American scholars, and it has also been applied to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 on sleep, viruses, metabolism, cancer, genes,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so on. It is very promising and fruitful results have been reported.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s of yin-yang theory is not sufficient and thorough enough in these studies. If we understand and apply yin-yang theory more comprehensively, it may provide us with additional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worthy of study. On the basis of promot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ll three connotations of yin-yang theory, this review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is theory, summarize its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reveal the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 of modern medicine.  相似文献   

16.
肾与水密切相关,其水有为精者,有为津液者,故名"内藏之水"与"输泻之水"."内藏之水"以藏为主亦藏中有泻,此水藏于内则为肾之体;泻于外,则为脏腑之本."输泻之水"必须及时输布与排泄,但亦泻中有藏,如聚于脏腑之中,则可濡养润泽脏腑诸窍等,两者内外相联,其气相通,体用相合,体现在肾之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古人概称为"水".  相似文献   

17.
肾与水密切相关,其水有为精者,有为津液者,故名“内藏之水”与“输泻之水”。“内藏之水”以藏为主亦藏中有泻,此水藏于内则为肾之体;泻于外,则为脏腑之本。“输泻之水”必须及时输布与排泄,但亦泻中有藏,如聚于脏腑之中,则可濡养润泽脏腑诸窍等,两者内外相联,其气相通,体用相合,体现在肾之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古人概称为“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198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672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2例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吻合口瘘患者,16例积极治疗成功,6例死亡。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多样,应及早发现、明确诊断、采取综合的处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内经》,《金匮要略》中阐述胸痹心痛之病机,皆与脾胃关系密切。杨师继承《内经》、《金匮要略》中胸痹心痛从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师古而不泥古,通过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研验证,得出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是以脾虚为主为始,痰瘀互阻,壅遏脉道,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提出胸痹心痛应从脾胃论治,针对气虚痰瘀的病机创立了益气化痰、活血通络之法,临床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肾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我国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血压一旦控制不利,其对靶器官的损害将是持续性的,肾脏就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西医学中高血压肾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过去10年中,美国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病率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其中因高血压而引起的ESRD新患者占28%[1]。据1999年统计在我国全部透析患者中高血压肾硬化症占9.6%,并有不断攀升趋势[2]。近几年高血压肾病中医治疗及阻止延缓肾功能损伤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文章就高血压肾病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