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组方规律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对消渴病治疗的相关方剂进行搜集,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消渴病方剂中常见的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其配伍规律,并且进行新方的发现。结果共搜集有关消渴症的方剂共343首,对其进行分析以后,对药物出现的频次进行明确,明确药物之间的规则,并且从中演化出新的药物配伍新方。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组方的规律进行分析,明确了药物配伍规律,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治疗消渴病的新方,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伤寒论》中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整理和归纳《伤寒论》中处方所载药物,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和列排序分析方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伤寒论》载方112首,其中治疗肝胆病的方剂有24首,涉及52味药,总用药次数达144次,核心药对为桂枝-甘草。在性味归经中,寒性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苦味药,归肺胃经者最多。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初步得出《伤寒论》中药物的配伍和组方规律,有助于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提出因病组方、君臣佐使组方及气味配伍组方的相关理论,并且依据因病组方原则,根据病位与病情不同制定了大、小、缓、急、奇、偶、重七方以及反佐的配伍方法;用君臣佐使来归纳药物在方剂中的主次;根据药物的气味与功用,与五脏苦欲联系起来确定五脏的补泻组方,与五运六气的规律联系起来确定不同运气格局下的气味配伍方法。《黄帝内经》组方理论为后世的临证组方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方配伍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专家门诊处方内在配伍规律的可行性。[方法]调取专家治疗胸痹的门诊处方369个,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合格处方建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构建组方网络、配伍网络、组方配伍网络及其核心群,总结处方内在配伍规律。通过不同网络模型的比较,结合相关文献验证及专家本人意见,评估"组方配伍网络"分析法的可行性。[结果]组方配伍网络及核心群能够反映组方思路和配伍关系,基于节点的介数中心性可以筛选重点药物,由重点药物构成的链路、社团模块可以反映理论和治法。经文献验证和专家本人确认,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专家本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特点。[结论]"组方配伍网络"既能体现专家的组方思维,又能提供有数据支撑的配伍关系,可作为专家门诊处方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温病条辨》药物性味配伍规律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条辨》药物性味配伍规律浅探赵聚山(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关键词《温病条辨》药性性味配伍规律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共载方剂198首,其中153首方剂都分别注明性味。临证中注重药物性味的配伍,掌握配伍后的性味转化规律,对指导治疗,特别...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研究《类证治裁》一书治疗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通过对《类证治裁》所记载的心病相关资料整理研究,将收集到的109首治疗心病的方剂按照病种分别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从用药规律和药物关联两方面,对书中心病病种方的配伍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进行用药规律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探索治疗消渴病的新方。方法:通过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消渴病的相关方剂,并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为平台,分析治疗消渴病方剂中常见的药物、配伍规律及发现新方。结果: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消渴病方剂共343首,通过对343首方剂的分析,明确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出药物配伍70个及获取新方3个。结论:通过总结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中的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治疗消渴病的新方,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元时期治疗消渴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搜集金元时期代表文献中治疗消渴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用药频次、关联度、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其核心组合,并形成新处方。结果共搜集处方156首,共含中药176味,药物频次1 188次。分析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57个,形成新处方6首。金元时期治疗消渴用药以甘寒、苦寒为主,核心组合和新处方中均有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透热的特点。结论金元时期治疗消渴方剂配伍规律有一定时代特色,与其对消渴的认识有关。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古代消渴方剂治疗规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依据《温病条辨》性味组方、释方特点,结合关联规则分析所得核心药对、药组,探讨《温病条辨》养阴方剂配伍规律。中、上二焦肺胃阴亏,治以凉润之法,用味甘性寒药物配伍以生津养阴之品;下焦肝肾阴液耗损,治以酸甘咸寒之法,以味酸、甘、咸性寒药物配伍组方。把握养阴方剂的配伍规律,可为临床治疗阴亏之证的选方、用方、制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东垣《脾胃论》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脾胃论》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共收集到《脾胃论》中的方剂63首,涉及中药101种。使用频次最高的10味药由高到低依次为炙甘草、陈皮、人参、升麻、当归、白术、黄芪、柴胡、苍术和茯苓,前8味正是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并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演化出4首新方。【结论】《脾胃论》用药组方的核心为补中益气汤;其药物配伍以甘温益气药和辛散升阳药为主,辅以理气祛湿、滋阴养血及沉降下行之品等。  相似文献   

11.
十八反是中药重要的配伍禁忌,临床应用需采取慎重态度。但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却古今皆有包含有反药同用的方剂相关记载。现代临床研究中,一些医生使用反药同用的方剂,在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使用恰当时可获收益且收到奇效。文章对现代临床研究报道的反药同方方剂做一综述,结合现代机理研究现状,以期拓宽中医药应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十八反是中药重要的配伍禁忌,临床应用需采取慎重态度。但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却古今皆有包含有反药同用的方剂相关记载。现代临床研究中,一些医生使用反药同用的方剂,在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使用恰当时可获收益且收到奇效。文章对现代临床研究报道的反药同方方剂做一综述,结合现代机理研究现状,以期拓宽中医药应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估计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实施前后对于北京市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在北京房山区和大兴区各抽取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零差率"政策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处方,房山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实施前糖尿病患者处方140份,政策实施后处方200份,大兴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政策实施后处方200份。结果房山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实施后糖尿病患者次均处方药品个数由2.33个降低为1.68个,次均处方费用中位数由160.00元降为58.19元。大兴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零差率"政策后糖尿病患者处方药品数量平均为3.65个,次均处方费用中位数为178.84元。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药品"零差率"政策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使糖尿病患者单次处方的药品费用下降31.8%。结论北京市药品"零差率"政策使糖尿病患者的次均处方费用下降,但同时应注意配套政策收支两条线的真正落实才能使患者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新丰县人民医院附子与半夏同用的分析研究,了解附子配半夏的应用情况及该院应用此药对的安全、有效及合理性。方法抽取该院2008年12月~2011年3月含附子配半夏的门诊处方351张,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使用附子与半夏配伍的处方351张,临床上用于寒证的有126例(36%),用于阳虚证的有154例(44%),用于癌症的有19例(5%)。结论本研究探索附子与半夏配伍应用的合理性和规律,发现临床上附子、半夏配伍主要是用于不寐、痹症、高血压,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是有选择性的,不能滥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侯氏“三焦气化”理论结合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颈椎病患者33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这33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五型,以侯氏“三焦气化”理论为指导,结合腹针疗法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采用不同的处方,以疏通三焦和调理脏腑功能为治疗原则对这33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判断治疗效果,共治疗颈椎病33例,治愈13例,好转1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87.9%。结论侯氏“三焦气化”理论结合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斯确切信得讲一步研容讽察。  相似文献   

16.
《医林口谱六治秘书》系清代名医周笙在陆圻《医林口谱》的基础上纂注增补而成。全书4卷,内容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诸科,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方面颇有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书中有20味药物的名称使用了隐语,如“由车”是黄连的隐语,“五月”是吴茱萸的隐语,等等。表示药物剂量的数词和量词也常常使用隐语,如:“苏、畦、紫、气、满”分别是“一、二、三、四、五”的隐语,“藿、圃、香、风、来”分别是“六、七、八、九、十”的隐语,“轻、重、细”分别是“钱、两、分”的隐语。破译这些隐语,为正确理解和运用该书方剂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我院门诊2009年10月~2010年3月不合理处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的规范性和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了解我院门诊的处方质量,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抽取我院门诊2009年10月~2010年3月的不合理处方4134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药理学》和有关文献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其不合理原因,提出相关建议。结果:共抽查不合理处方4134张,以不合理总频数7001张计,其中书写不规范的3699张,占52.84%,用药不合理3302张,占47.16%。结论:我院门诊仍存在一定量的不合理处方,医院、医师、药师信息部要共同努力,携手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尝试“基于方药解读”的临床带教。“以方为纲”、“以药为目”,通过递进式提出问题进行单方单药内涵解析,横向面提出问题进行类方类药的比较鉴别,再予序贯引导、阐释病机。实践表明,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实现方药载体与临床的有机衔接,以及提高临证处方的准确率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许济群主编、邓中甲主编、段富津主编《方剂学》中方剂为研究对象,对其药物配伍研究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一些相恶配伍的应用,分析总结相恶配伍后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可知相恶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只要配伍恰当合理。可以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非甾体类抗炎药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以"限定日剂量"作为药物利用动态客观指标,药物利用指数作为分析判别指标,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12月门诊29 241张处方进行用药情况分析统计。结果非甾体类抗炎药处方有3 134张,占总处方总数的10.7%,大多数药物的DUI≤1。结论我院的非甾体类抗炎药,DUI值≤1的药物超过83%,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