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南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海南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后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按照经济水平、民族、地理位置,选择被调查市县。在被选市县中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以家庭为单位对全部人群采集静脉血用ELIS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完成个案调查。结果共采集3945人血清进行检测,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3.18%、抗-HBs阳性率为52.72%、HBV流行率为56.96%。HBsAg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20—29岁组(21.52%)。最低为0-4岁组(4,02%),10岁以下儿童为6.21%;HBV流行率最高为50~59岁组(83.43%),最低是0—4岁(29.99%),10岁以下组为30.69%。HBsAg阳性率和HBV流行率:城市低于农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3.66,P〈0.01;x^2=12.56,P〈0.01)。富裕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三者间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x^2=50.13,P〈0.01;x^2=13.17,P〈0.01)。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x^2=11.97,P〈0.01);HBV流行率男性低于女性(x^2=7.74.P〈0.01),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海南省人群HBV流行率是高的,人群HBsAg携带率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群中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了改变,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效果显著,降低了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特别是10岁以下儿童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人群SARS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海南省人群是否存在SARS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方法:采集不同人群血标本,检测血清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共检测各类人群血清样本1451份,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海南省人群中目前无SARS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人群对SARS冠状病毒普遍易感,海南省的SARS监测和防控工作任务更加艰巨,面临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目前海南省自1991年后再未发生登革热流行后人群的抗体水平,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6年采集海南省既往登革热不同流行强度地区健康人群血样931份和发热病人急性期血样81份,分别检测登革IgG和IgM抗体。结果被调查的931名健康人群中,13例登革IgG抗体阳性(1.4%),主要集中在既往登革热高发的地区,年龄最小的38岁,主要为农民和渔民,低发区未检出阳性,发热病人血样检出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海南省自1991年来未发生登革热的流行,但目前既往流行区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有再次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1533例医院职工的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海南经过两个型别DGV2(登革2型病毒)、与DGV3(登革3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流行之后,人群中抗体状况,探讨人群对登革病毒的免疫屏障。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相关抗体,阳性抗体用同样方法检测乙脑抗体,排除交叉免疫的可能性。结果 从流行区275份标本中,查获DGV3抗体31份,占11.27%;检获DGV2抗体53份,占19.27%,从非流行区的54份标本中,检获DGV3抗体4份,占7.40%,检获DGV2抗体3份,占3.70%。未检获DGV1与DGV2抗体。结论 DGV3流行后17~20年,DCV2流行后8~10年,人群中仍可查获相应抗体;所有人群未查获DGV1与DCV4抗体。  相似文献   

6.
<正> 1987年5月我们对南通港务局重点人群进行了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列象:港务局职工中的饮服、幼教人员、医务人员、女职工的独生子女及部分机关干部。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HBV在西宁市人群中的感染状况,于2004年3月-2006年7月对3991名正常人群体格检查时,对其中1939人进行了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群乙型肝炎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2001~2010年调查的青少年人群2000例,年龄5~24岁,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结果 5~9岁人群阳性率1.29%,10~14岁人群阳性率3.07%,15~19岁人群阳性率8.59%,20~24岁人群阳性率15.98%。结论 15~19岁人群的乙型肝炎发生率显著下降,免疫性接种效果非常明显,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郭林根 《苏州医学杂志》2000,23(4):185-185,172
1998年10月,我们利用学校健康体检之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镇小学三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乙肝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宁市献血人群中登革热病毒(DENV)的感染状况,评估登革热病毒对南宁市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 从南宁中心血站的不同采血点中随机选择1 712例经过健康征询合格及血液初筛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抽取5~6 mL静脉血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DENV NS1抗原、IgM抗体和IgG抗体.结果 DENV NS1抗原、IgM抗体、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1.1%(18/1 712)、0.2%(4/1 712)、7.1%(121/1 712),其中NS1抗原和IgM抗体及NS1抗原和IgG抗体的双重阳性率均是0.1%(1/1 712).IgM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男性IgM阳性率更高;IgG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30岁以上的人群IgG阳性率更高.结论 南宁市献血者中既有曾经受DENV感染者也有正在受感染者,应当重视DENV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适时调整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2006年乙型肝炎病例报告质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海南省影响乙肝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样本,根据《海南省2006年医疗机构乙肝病例报告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9个市县(区)44家医疗机构,总计查录到乙肝初诊登记病例1369例,其中已经网络报告的有595例,经现场核实为确诊病例的有421例,网络报告病例中符合调查诊断标准的确诊病例有347例,将病原携带者报为确诊病例的有124例,误报率20.84%,将疑似病例报为确诊病例的有101例,误报率16.97%,总误报率37.82%;2006年调查地区乙肝报告发病率为90.76/10万,估计实际发病率为52.93/10万,报告准确率仅为58.32%,实际估计发病率明显低于报告发病率,低于41.68%。结论我省乙肝病例报告误报率高,导致误报的主要原因是将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例作为乙肝确诊病例进行报告,提示对医务人员加强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确保乙肝病例报告质量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分析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结果:对健康体检中乙肝两对半检验结果的分析,2216人中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的总异常率为9.58%,五项全阴者65.16%,只是HBsAb阳性者25.27%。结论:有近65.16%的体检者未受HBV感染,且无保护性抗体,应加大乙型肝炎防治的教育宣传,提高人群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及时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现状,评价乙肝疫苗(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效果。方法用组群抽样(PPS)和机械抽样法调查1-7岁儿童并采静脉血,用EusA法检测血中HBsAg。结果在全省18个市县抽查乡镇所辖村166个、25所小学,1305名儿童,结果表明海南省2003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后出生儿童,HBsAg携带率为1.4%,较2003年前出生儿童6.5%,下降了5.1个百分点。2003年后出生儿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达到89.7%、100%,分别较2003年前出生儿童提高了44个和28个百分点。及时和全程接种了乙肝疫苗儿童HBsAg携带率均低于没有及时和全程接种的儿童。2003年前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都随着地区经济水平不同而不同,2003年后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无地域差异。本次调查的2003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中有9名为HBsAg阳性,9名儿童母亲100%为乙肝病毒携带者,66.7%母亲为“大三阳”,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1.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所取得的成果显著,有效保护了新生儿,阻断了母婴传播,提高了乙肝免疫率,降低了7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病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EIA法检测HBV感染指标 (两对半系统 )及抗HCV ;PCR法检测HBVDNA ,反转PCR法检测HCVRNA。结果  32 8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HCV感染率 (P <0 .0 5 ) ,肝癌患者中HBV、HCV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 (P <0 .0 5 )。结论 本地区慢性肝病仍以HBV感染为主 ;HBV、HCV重叠感染对肝癌的发生似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口市2005年乙型肝炎疫情报告质量与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口市乙型肝炎疫情报告质量和实际发病水平,为乙型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乙型肝炎国家诊断标准,对海口市7家综合医院的2005年乙型肝炎住院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并与传染病疲情网络报告的情况核对。结果 查阅诊断为乙型肝炎住院病例508例。通过网络报告273例,误报131例,误报率47.99%。当年新发病例164例,漏报22例,漏报率为13.41%,男性患者137例,占83.54%,女性患者27例,占16.46%。结论 误报是造成海口市乙型肝炎发病率虚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不同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6974例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分为14岁以下、15岁以上和孕妇3组,用ELISA法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比较各组间HBV的感染情况。结果:14岁以下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15岁以上组(P〈0.05),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高于15岁以上组,孕妇HBV感染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沈阳地区儿童HBsAg阳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慢性化的因素有宿主因素和病毒因素。宿主因素主要有免疫功能、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因子(cellular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c IAPs)以及HLA基因多态性等使宿主不能产生有效的抗病毒反应;病毒因素主要包括乙肝病毒基因型、乙肝病毒变异、乙肝病毒抗原等,导致HBV持续存在肝细胞中不能被清除。本文综合最新国内外进展对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辅助性T细胞极化群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Jiang R  Lu Q  Ho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41-744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1/Th2/Th3细胞的百分率、探明Th细胞各极化群体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36例 性HBV感染者分2例,慢性HBV感染组和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每组18例患者。正常对照组12名。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然佛波二脂  相似文献   

19.
姬恒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4,(34):161-164,168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最常见的导致人类肝脏疾病的传染性病原体。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最严重并发症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免疫反应中识别并消除肿瘤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在肝细胞中根除HBV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NK细胞作为乙型肝炎免疫疗法新靶点以及通过针对NK细胞减少HCC或肝硬化的风险做一综述,为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