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借助前期研制成功PMS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检测其血清与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探索"肝失疏泄"微观机制并对模型与中医证型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 挑出动情周期非接受期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给药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给药组,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制备,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以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模型复制成功后肝气逆大鼠模型用经前平颗粒干预,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经前舒颗粒干预.HPLC测定血清及中枢NE、DA、5-HT含量,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分析. 结果 旷场实验中,相较正常对照组大鼠造模后逆模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可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纠正(P<0.05).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NE、DA、5-HT含量均有上升趋势;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DA含量呈下降趋势,5-HT含量显著上升.外周单胺类神经介质变化趋势多与中枢相反. 结论 肝疏泄太过所致烦躁易怒等表现可能与边缘叶DA水平上升,下丘脑DA、边缘叶5-HT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肝气疏泄不及呈现抑郁萎靡等症状可能与下丘脑NE水平上升,下丘脑、边缘叶DA水平下降,5-HT水平上升有密切关系.据此推测,肝主疏泄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该类活性物质含量而呈现作用;其功能定位为脑中枢,尤其是下丘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建立及探讨宏观评价方法,为情志病证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可资利用的证候动物模型。方法应用行为学判定结合改良阴道涂片法确定大鼠动情周期,采用昼夜颠倒配合旷场法筛选行为学得分相近大鼠进入实验减小误差,调整造模刺激强度及持续时间,应用昼夜颠倒配合旷场法对模型大鼠宏观表现予以量化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纽比较大鼠造模后逆模纽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纠正(P〈0.05)。结论大鼠模型较好模拟了PMS病证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造模方法成熟可靠,具有较好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应用旷场法可明确鉴别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为证候动物模型中医辨证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雌性实验猕猴宏观情绪与微观指标间非线性方程,为揭示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提供实验材料支撑.方法 采用猴群不同地位层级模式判别标准化方案筛选不同地位猕猴进入实验,应用<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对猕猴情绪变化予以量化,采集猕猴血尿指标进行神经介质及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检测,通过数学建模手段构建宏微观指标非线性方程.结果 肝气逆证猕猴模型5-HT含量与愤怒情绪呈非典型负相关,随5-HT含量增加,愤怒情绪积分呈下降趋势,但当5-HT含量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愤怒情绪积分反而上升.P含量增加,愤怒情绪积分呈下降趋势,前期下降较快,后期下降较慢.结论 情绪与体内微观指标间关系复杂,情绪变化波动可能与体内P、PRL、5-HT等含量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制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确认以情志刺激为主的多因素致病造模方法的合理性。方法:在对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病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模型下丘脑、心、肝、胃、肾上腺中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多巴胺(dopamine,DA)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种神经递质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模型大鼠HVA含量在心、肝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胃HV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下丘脑中N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脏N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下丘脑、心中E含量显著上升(P<0.01),肾上腺中E含量明显下降(P<0.01),肝脏、胃中E含量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关系不大;下丘脑、肾上腺中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脏5-H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NE、E与5-HT作为与忿怒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与激素,呈现出与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情志等改变相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微观机制。方法:采用电刺激及噪音干扰作为情志刺激造模方法制作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采用反相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RP-IP-HPLC)测定造模前后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显著升高,5羟色胺(5-HT)、高香草酸(HVA)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NE、E、Da显著升高,5-HT、HVA无显著性变化,可以部分解释肝气逆证形成原因,说明肝气逆证与下丘脑中NE等升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猕猴模型及其用药、复健后血清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方法:运用情志刺激结合挤压造模的方法制备PMS肝气逆证猕猴模型,并用毛细管电泳法对造模组、造模给药组、复健组猕猴血、尿中NE进行检测。结果:在经前期,造模组NE含量升高,造模给药组、复健组较造模组NE含量降低,造模给药前后猕猴宏观表现有很大变化。结论:猕猴造模前后NE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经前平颗粒对NE有调节作用,PMS肝气逆证宏观表现与NE的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5-HT1AR(5-羟色胺1A受体)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中药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的作用机制。方法:电刺激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测定大鼠皮层和海马5-HT1AR结合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气逆证造模组大鼠大脑皮层5-HT1AR结合活性显著上调(P<0.01),海马5-HT1AR结合活性上调但不显著(P>0.05),经前平颗粒可显著下调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上述脑组织内5-HT1AR结合活性。结论: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5-HT1AR结合活性上调。中药经前平颗粒可能通过调节5-HT1AR结合活性发挥治疗PMS肝气逆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相关机制及中医证候,建立中西医病证结合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的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体重、旷场行为学测定、抓力测试、宏观表征采集等方法进行大鼠证候判定,病理进行肝纤维化疾病判定,并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方剂对证治疗,秋水仙碱对病治疗。结果多数肝纤维化大鼠造模4周后出现肝气郁结证,并且持续至造模12周;病理变化为造模4周多为肝纤维化S2~S3期,造模8周多为S3期,造模12周多为S4期;方剂反证肝气郁结证症状及病理结果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该造模方法建立的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证候时间窗约为4~10周,方剂反证有一定效果,该病证结合模型建立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对肝性昏迷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果糖组、攻下开窍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50%四氯化碳联合硫代乙酰胺腹腔注射制备肝性昏迷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予14 d相应的药物,通过神经反射评分及肝性昏迷分级、Morris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观察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对肝性昏迷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与乳果糖组相比,攻下开窍方中、高剂量组的肝性昏迷分级明显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攻下开窍方保留灌肠能够有效改善大鼠行为学,增强空间学习记忆及自主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3B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3 Breceptor,5-HT3BR)表达的变化,探讨大鼠下丘脑5-HT3BR在愤怒和郁怒反应情绪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中药复方经前平颗粒和经前舒颗粒改善愤怒和郁怒情绪的中枢作用靶点。方法:采用居住入侵结合社会隔离的方法分别复制愤怒和郁怒情绪模型大鼠。两种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经前平、经前舒颗粒干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灭菌水;以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系数测试评价模型,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5-HT3BR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郁怒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3BR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明显增高(P〈0.01),愤怒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前平和经前舒颗粒可改善5-HT3B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且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郁怒大鼠下丘脑5-HT3BR表达升高,而愤怒大鼠5-HT3BR表达下降。调肝方药经前平和经前舒颗粒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5-HT3B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调节愤怒或郁怒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