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单纯PDA患者采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皮经股静脉封堵冶疗PDA,应用X线造影术观察即刻疗效,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X线降主动脉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的直径平均5.9±1.2(1.5~11)mm,封堵器直径平均11.8±1.5(6~16)mm.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0分钟降主动脉造影显示25例均无残余分流.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3个月随访,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溶血、血栓或主、肺动脉狭窄.结论:应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国产蘑菇伞经导管介入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12/2007—12我科对成人PDA合并肺动脉高压98(男32,女66)例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年龄18~65(37.8&#177;12.6)岁;体质量43.8—68.5(54.04-8.3)kg;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大小,PDA最窄处内径4.5—18.2(7.8&#177;6.9)mm.以国产蘑菇伞堵闭器行介入治疗,根据封堵实验决定能否行永久封堵.术后24h,1,3,6和12mo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4例封堵后30min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反而有轻度上升,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撤出封堵器.余94例术后30min肺动脉压收缩压由术前(68.2&#177;26.6)mmHg(1mmHg=0.133kPa)降为(41.8&#177;18.4mmHg(P〈0.05),肺动脉平均压降由术前(46.2&#177;16.5)mmHg降为(28.2&#177;10.7)mmHg(P〈0.05),主动脉压由术前(102.2&#177;12.7)mmHg变化至(108.6&#177;14.8)mmHg(P〉0.05).术后3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72例(76.6%)封堵完全,22例(23.4%)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h心脏彩超复查90例(95.7%)封堵完全,4例(4.3%)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mo彩超复查皆无残余分流;无再通和堵闭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发生前应用国产蘑菇伞经导管封堵治疗成人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体重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对体重<8 kg的婴幼儿PDA 32例(男14例,女18例)实施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年龄6-18月,平均(11±5.5)月,体重(7.2±0.6) kg,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径为1-8 mm (4.6±1.7) mm,封堵后即刻和3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1 d,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摄片检查.结果30例封堵治疗成功,成功的患者均采用国产PDA封堵器,1例术中造影合并降主动脉缩窄和室间隔缺损,转外科治疗;1例为PDA封堵器主动脉侧过大,导致降主动脉狭窄,放弃封堵;2例术后即刻存在微量-少量残余分流;随访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体重〈8 kg的婴幼儿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产改良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患儿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经股静脉递送封堵器 ,术后选择性降主动脉造影及心脏B超评价其结果。结果 :12例PDA最窄处直径为 3.0~ 8.0mm ,8例PDA封堵后即刻杂音消失 ,主动脉弓降部部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 ,3例 2d后杂音消失 ,心脏超声示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1例因导管较粗 ,压差较大 ,封堵后仍有少量渗透性残余分流 ,但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心脏较前明显减小。 3月后复查超声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应用国产A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中 ,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随访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经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后的 PDA患者 2 4例 ,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封堵疗效观察及心脏功能变化随访 ,平均随访 10个月。 结果  2 DE:在位封堵器呈“工”字形 ,在主、肺动脉侧应无占位作用。本组未见封堵器占位效应。CDFI:可见中央性分流和 /或边缘性分流。本组有 1例封堵后边缘性残余分流宽度为 3mm ,未予更换封堵器而出现术后溶血 ;1例边缘性残余分流宽度为 2 .5 m m ,术后 2 0个月仍有残余分流 ;1例术后有少量残余分流 ,10天后分流消失。封堵术后 10个月随访肺动脉压、左房室内径均显著下降。 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 PDA封堵治疗术后残余分流观察、血流动力学评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或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ASD封堵术26例,PDA封堵术10例。术结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26例ASD患者共27个缺损,22例ASD球囊最大伸展直径12-32mm,4例AS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直径>34mm,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3-38mm。24例25个缺损应用24只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成功,成功率92.3%,10例PDA封堵术均获得成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动脉导管呈漏斗型8型,管型2例,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3.5-8.0mm。随访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1例PDA在术后4h出现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次日消失,病人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PDA患者应用国产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静脉途径行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PDA封堵治疗;合并房间隔缺损者,先行PDA封堵治疗,后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即刻X线造影观察疗效,24h、1个月、3个月、1年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植入封堵器均获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随访1个月至3年,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溶血、血栓或主、肺动脉狭窄。结论经导管法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刘燕  李云安  杨燕淑 《吉林医学》2010,31(36):6780-6781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PDA封堵术的患者44例,应用TTE观察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相通的动脉导管位置、直径及长度,测量PDA最窄处直径;心血管造影选用猪尾管,行左侧位造影,测其最窄处径线,并对两种方法的测量值进行比较,术后24h、1周、1个月、6个月行TTE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PDA封堵成功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杂音消失,10min后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40例完全堵闭(91%),4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但无溶血,且1周后TTE示残余分流消失,术后1个月、6个月行TTE检查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论:TTE可作为术前病例的初步筛选,PDA封堵器的型号选择需结合心血管造影与TTE测量综合分析,术后有无残余分流及随访依靠TTE,TTE与心血管造影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PDA中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封堵器试验性关闭动脉导管未闭(PDA)是鉴别合并肺动脉高压为动力性或阻力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需进一步评价肺动脉压降低是骤然下降还是逐渐下降及降低类型与残余分流有无关系。方法3例PDA合并SPH患者,男1例、女2例,年龄14-39岁。均经临床体格检验、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PDA,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明确诊断。穿刺左侧股静脉置入6F端孔右心导管检查示肺动脉压为95- 130/35-70mm Hg(1 mm Hg=0.133 kPa)并持续检测;穿刺右侧股动脉6F猪尾导管至降主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封堵器,分别选择直径为16/18、22/24、24/26 mm的国产封堵器(深圳先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穿刺右侧股静脉经输送系统送入封堵器。对3例PDA合并SPH患者实施封堵器堵塞试验,观察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有无骤然降低,并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作为判定有无残余分流标准,分析肺动脉压骤然下降与残余分流的关系。经输送系统送入封堵器对PDA进行试封堵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封堵器固定良好且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均呈骤然下降,降至28-48/10-25 mm Hg,观察30 min,肺动脉压无进一步下降。术中患者无明显不适,释放封堵器进行永久性封堵,撤出长鞘及输送系统。结果3例PDA合并SPH患者,试封堵肺动脉压为95-130/35-70 mm Hg试封堵后骤然下降至28-48/10-25 mm Hg,观察30 min,肺动脉压无进一步下降。造影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且无残余分流。结论对PDA伴SPH者,封堵器关闭PDA试验既是鉴别肺动脉高压是否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又可根据肺动脉压有无骤然降低判断有无残余分流,以Amplatzer法封堵器治疗PDA合并SPH的病例选择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小丽  徐伟 《重庆医学》2005,34(12):1870-187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方法8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6~51岁,平均年龄(16±6.9)岁,封堵术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PDA最小内径,并与X线造影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术中全程指导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正常、有无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脱落。结果8例患者均封堵成功,超声监测PDA共8例均为管型,超声心动图测得PDA内径为(6.50±2.29)mm,近主动脉弓处,X线造影PDA,最窄处内径为(6.88±2.0)mm,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CDFI示大动脉水平无残余分流,患者术后左心腔,肺动脉内径均明显减小,肺动脉压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对PDA的大小判断,在术中监测安置以及术后残余分流观察,血流动力学评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俊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375-1376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全组120例患者,年龄(23.5±16.0)岁。降主动脉造影确定动脉导管的形态及最窄径,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DA最窄径1.5~14.0mm,平均(5.7±3.0)mm。封堵成功率99%。术后即刻残余分流38%,1个月时无残余分流。9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肺动脉收缩压83~155mmHg(1mmHg=0.133kPa),平均(108.6±21.6)mmHg,术后1个月时降至36~92mmHg,平均(54.1±16.6)mmHg(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吴志勇  关瑞锦  蒋辉  陈斌  卢荔红 《医学综述》2014,20(20):3808-3810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途径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1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自愿行介入治疗的PDA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不同途径行介入封堵术,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术后2448 h的封堵结果及随访148 h的封堵结果及随访112个月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封堵技术成功率为97.8%(178/182),经常规途径封堵技术成功率为97.9%(143/146);经动静脉轨道途径封堵技术成功率为100%(22/22);经单静脉途径封堵的患者均为婴幼儿,技术成功率为92.9%(13/14)。封堵成功患者术后2412个月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封堵技术成功率为97.8%(178/182),经常规途径封堵技术成功率为97.9%(143/146);经动静脉轨道途径封堵技术成功率为100%(22/22);经单静脉途径封堵的患者均为婴幼儿,技术成功率为92.9%(13/14)。封堵成功患者术后2448 h及148 h及112个月均无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PDA疗效可靠、安全,但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酌情选择介入途径封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ever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SPAH)患者的介入治疗可行性和近中期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02年1月至2011年2月行试封堵治疗的成人PDA合并SPAH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年龄19~45(27.7 ± 8.1)岁.依据封堵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决定最终封堵与否.术后采用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23例封堵成功,释放封堵伞;1例封堵失败,回收封堵伞.成功封堵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封堵后较封堵前下降[(54.87±19.24)mmHg vs(96.09±23.08)mmHg,P<0.05];平均肺动脉压封堵后较封堵前下降[(39.17±14.81) mmHg vs (72.87±15.77)mmHg,P<0.05].封堵成功的患者随访1~52个月,平均为11.5个月,与术前相比,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肺动脉内径都不同程度缩小;随访过程中23例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1例放弃封堵者,试封堵后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但主动脉压力下降明显,并出现心动过缓,神志不清,回收封堵伞后,主动脉压力上升,心率、神志恢复,再次试封堵仍出现上述症状,遂放弃封堵.结论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合并可逆性SPAH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近中期疗效好,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封堵对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近期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2006~2012年94例PDA患者,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比较手术前、以及术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94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封堵器均位置良好。5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至3个月时消失。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明显减小,射血分数术后2d出现短暂下降,后恢复至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用于PDA患者的封堵治疗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R啨sum啨   Objectif Explorerl efficacit啨delafermeturetranscath啨t啨riennedelapersistanceducanalart啨riel (PCA )aveclaspire (coil)d啨tachableetaveclebloqueurAmplatzer (Amplatzerductoccluder,ADO) ,discuterlesfacteursimpliqu啨s . M啨thodes Lafermeturetranscath啨t啨rien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术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与腔内传导参数改变的关系.方法经导管封堵术的VSD患者50例,使用腔内电图观察封堵术前后腔内心电参数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与VSD封堵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心律失常20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16例,包括完左2例,完右4例,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1例,在随访中大多可恢复正常;(2)封堵术前、术后心腔内电图示:房室传导参数 A-H、H-V 值(75.10±14.34) ms vs (80.67±23.03) ms 及(47.9±12.61) ms vs (50.07±15.23)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导管VSD封堵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新的心电改变,表现为1周内束支传导阻滞增多,但大多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2)术中发生A-H、H-V延长与术后出现各类缓慢心律失常无关;(3)心律失常是VSD封堵术常见的并发症,但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严格选择适应症,避免采用直径过大的封堵器是减少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靖 《河北医学》2014,(1):26-28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房间隔缺损( ASD)、2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及18例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ASD、PDA及VSD成功率分别为100.0%、96.2%和94.4%。治疗后3月ASD、PDA及VSD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 P<0.05),其中PDA组LVESD、LVEDV 和LA显著改善, VSD 组LVESD 及LVEDV 显著改善, ASD 组RV、RA、LVESD 、LVEDV及LA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封堵对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近期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2006年至2012年94例PDA患者(男32例女62例),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比较手术前以及术后2日、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 94例术后6个月随访,封堵器均位置良好.5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至3个月时消失.左室舒张末径由术前的(57.00±9.98)mm降为(44.79±8.15)mm,左房内径由(38.92±8.93)mm下降为(23.71±7.66)mm,射血分数术后2日出现短暂下降,后恢复至正常.结论 国产封堵器用于PDA患者的封堵治疗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